南朝陈朝国亡后,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长安,其中包括后主陈叔宝在内。后主之弟叔明的五世孙陈兼,在唐玄宗时考中进士,官右补阙。兼之子京,仕于德宗朝。京无子,以侄陈褒为嗣。褒任盐官(浙江海宁县西南盐官镇南)县令,生有一子叫陈灌。陈灌之子陈环任临海(今属浙江)县令时,举家迁往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他有六子,其中第五子伯宣遁往
家族概况
在风景秀丽的庐山脚下,有一个名驰中外的义门陈村,古属江州辖地,祖祠现属德安县车桥镇境内。北与瑞昌市交界,西与武宁县接壤,南与永修县毗邻,素有“德安西大门”之称。地理分布为“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一千多年前,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我国历史上千古称奇的义门陈文化。为使义门陈文化广泛流传,在现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境内,原义门陈食堂所在地,修建了五祖祠、义门陈文化展馆、分庄广场。
义门陈氏即江右陈氏,是发源于江西德安县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公元832年,江右陈氏的祖先陈旺因为当官而在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
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到了宋初开宝年间,江右陈氏已发展到七百四十余人,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余口,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人口增加了一倍。此后江右陈氏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诏封陈旺、陈机、陈感、陈蓝、 陈青为 晋国公、 燕国公、 许国公、 吴国公、齐国公。并将《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且赐王公大臣各一本, 使知 孝义之风。到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陈氏已达到3900余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家庭。 唐僖宗李儇御诗《赞义门陈氏》:“ 金门宴罢月如银,环佩 珊珊出凤闉。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至道二年 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赠“ 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或同居)五百年天下(或世上)无双。”一联 。宋朝裴愈题写了“ 天下第一家”匾额,因此世人皆称 江州义门陈氏为“ 天下第一家”。宋太宗还御书“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 一联,于其家百犬牢。《中华姓氏通书》称“义门陈氏天下奇, 百犬同槽奇中奇”,也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宋嘉佑七年,出于抑制“义门陈”和封建统治的考虑,宋仁宗下旨让义门陈分庄天下。当年分家时,家长把全家人吃饭的大锅吊起来,砸下来后碎成多少片就分多少庄。最后江右陈氏分为天下291庄,遍布全国。
有趣的是,分析家产时竟是按照天子御赐的编号,把陈姓在郑州(今属河南)、潭州(湖南长沙)、黄州(湖北黄岗)、汉阳(湖北武汉)、安庆(今属安徽)、棣州(山东惠民)、松州(四川松潘)、泸州(今属四川)、光州(河南光山)、洪州(江西南昌)、舒州(安徽潜山)等地的产业,分为291一份。
又把德化(江西九江)、瑞昌(今属江西)、星子(今属江西)三县田分为27份,德安、建昌(江西奉新西南)的财产分为20份,这些均不在291份之内。
他们迁往居住的田多达290余处,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安徽、海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福建、湖南、广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市均有陈姓的足迹。若以县份计算,陈姓分布于125个县市中,其中自然是江西最多,占28个县市,最少的也有1个县。因为这些陈姓都从江州义门析出,因而各家门口都挂有义门世家的匾额,各地又有 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
据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物陈云、陈毅、陈赓,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国民党将领陈诚、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陈独秀等,都是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后代。
义门盛况
义门陈氏自建庄至分析,跨两朝,历时三百三十二年,先后累受唐宋两朝数位帝王的亲笔敕赐旌表和诸多将相名流诗赋赞誉。
唐朝旌表
唐僖宗李儇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御笔亲题“义门世家
”,【逸田斋注】:或云“义门陈氏”。
并赐一联“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以示赞誉。从此,陈氏即把原常乐里永清村改为“义门”。
唐昭宗李晔于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由此即定名为“义门陈”。今外地仍称车桥镇义门村为义门陈。
南唐王李升
【逸田斋注】:应为“
李昪”,下同。于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赐匾一块,上书“义门”二字,标揭门闾。至此,“义门陈氏”自陈旺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开基建庄至南唐李升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在唐共历时206年,先后受到三位帝王的旌表,后人有义门陈氏始于唐之说。
宋朝旌表
宋太宗赵匡义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7月15日御笔旌赐“忠孝世家”,又于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旌赐“真良家”和“义居人”,同年下昭将“义门家法”收藏于国史馆,并遣内侍裴愈赐御书三十三卷在义门敕建御书楼,将“真良家”三字悬挂门首。宋太宗又于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为义门亲题:
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耀门闾。
祖宗遗下林泉汁,子孙相承孝义庐。
原上鹡鸽常救难,庭前棠棣每添辉。
疑川郡派传千古,芳振江南绍有虞。
和“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的诗句以示赞颂。
宋真宗赵恒赐联“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无双”,并于天禧四年(公元1011年)敕于旌表门外,筑高台丈许,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六个大字。
宋仁宗赵祯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追封义门陈氏五世祖陈旺、陈机、陈感、陈兰、陈青分别为晋国公、齐国公、吴国公、燕国公、许国公之谥号,又于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赠义门分庄一诗中写道:“江州久著义门庄,珠辉玉廊孰同行。蒂固根深谁与并,庄上分庄岁月长。谩夸诗礼追邹鲁,须信簪缨赛谢王。子孙各知道义范,永于舜德有重光。”
时年义门陈氏建庄已历时331年,3900余人聚居合炊。
由以上两朝帝王的诗联旌表中,可以断定“义门陈氏”是古代文明之典范,作为一个家族累受两朝历代帝王的旌表,可称中国古今之最。据史料记载,“义门陈氏”在宋仁宗时期处鼎盛时期,当时在义门陈氏忠义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纠纷,净争讼,知礼仪,忠国家,呈现一派耕读升平的景象。因此,后人有“义门陈”盛于宋之说。
历史典故
千年龟
传说义门陈开庄始祖旺公,于公元832年迁居德安县常乐里,开掘水井丈余,无水;再掘,见一龟,金黄色,重十余斤,卧于穴。龟出而泉涌,井成。旺公将龟放生 于池塘。后陈氏饮此水而人丁兴旺,子孙繁昌。至宋嘉祐七年(1062),宋皇 敕谕析庄。圣旨下,族老齐聚义门议事厅,说不完背井离乡苦,道不完生离死别情。忽然,一只巨龟以其两只蒲扇大的脚,徐徐推开议事厅大门。但见此龟锅盆大 小,伸出巨头,泪眼汪汪,挥之不去。一族老揖曰:“神龟请回,今奉旨析庄,圣命难违。义门子孙,不论千里万里,都不会忘掉根本,一定岁岁回归,祭祀先人。”金龟听罢,点头离去。
自此,金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吃不喝,昂首四顾,守望在义门陈故里。历经千年风雨,变成了一尊昂首眺望远方的大龟石。族人称之为“千年龟”。
下诏惩贪
义门陈虽然忠孝双行,家风谨严,但“枉法逆子也偶于有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义门陈在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的一处田庄,被“不肖卑幼”陈宗知私下典卖,从中营利。
殿中丞陈延赏赴任筠州的途中察觉此事,十分气愤,于是上书朝廷,乞请皇上追查,依敕断还。皇上责成刑部详察,严惩不贷。这件事及时秉公的处理,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陈氏家族大义灭亲,不护短,不避嫌,也为今天倡廉肃贪提供了一些历史借鉴。
该文章由作者:【任剑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