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有证书,是真的吗?
看图应该不会假,证书是省检证书,河南石佛寺是全国和田玉最大的加工生产地,看样子是那里出的货。
手镯成色整体不错,色泽鲜艳均匀无杂质斑点,结构密度也很好,和田碧玉中属于上品。
如何鉴别和田碧玉的真假
自己不太懂,可以找个可靠一点的专家来帮您鉴定。想学也可以找个行内人士带您才行。学会鉴别和田玉要走进市场,多看,多问,多收集经验。希望以下知识对您有帮助:
和田碧玉历来有“五德”之说,即坚韧的质地、温润的光泽、绚丽的色泽、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无怪乎国人对和田碧玉如此偏爱。但过热的投资市场鱼龙混杂,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并非易事。民间流传很多鉴定和田碧玉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真伪。
划:和田碧玉的硬度一般在6—6.5,选择恰当的工具可以检验玉的真假,具体包括两种方法——小刀划印法和玻璃法。选择一把硬度在5.5到6之间的小钢刀,在玉石身上划几下,如果未留下痕迹可能是真品;用玉石的棱角刻划玻璃(硬度为5—5.5),玻璃上留下痕迹的很可能是和田碧玉。
水:和田碧玉密度极高,因而水滴上之后会呈露珠状维持一段时间。如果水珠很快流淌消失的,一般是赝品。
光:在灯光下或是借助手电筒的光亮观察玉石,颜色玲珑剔透,结构均匀细致的可能是和田碧玉。
摸:和田碧玉质地细腻,温润有光泽。将其置于手中,反复摩挲、揉搓,如有柔和、油滑之感,极可能为和田碧玉。
舔:用舌去舔玉石,若有涩涩之感的很有可能为真和田碧玉。
闻:真玉闻上去一般会有一股泥土的气息,而作假的和田玉因为要经过化学药剂的浸泡,所以闻上去会有或浓或淡刺鼻的气味。
听:和田碧玉质地温润细腻,结构致密,所以敲击起来有清脆洪亮的声音。貌似相同的真假和田玉,敲上一敲,听上一听,就会发觉假玉声音暗哑,远不如真和田碧玉声音美妙。
掂:和田碧玉因其结构细密,相同体积下会更为厚重。所以选购时,千万不要忘记多掂上一掂。
和田玉碧玉,这个证书是真的吗?
真的,证书没有问题。
这是和田碧玉水滴吊坠,确切的说,是俄罗斯碧玉,俗称俄碧。含镶嵌才2.64克,镶嵌又是925银,总的成本不超过150元的小坠子。
通常商场把这类,都是标价几千抽奖打一折销售的。
怎样辨别真假玉石证书
1、证书中包含被检珠宝的照片、名称、颜色、净度、重量、密度和折射率等内容。其中,我们可以自己判断照片、重量、外观描述是否与实物相符,防止商家用真证书、但将产品调包的情况。
2、证书上通常会带有钢印,正规证书的钢印较深,印迹明确而清晰。另外,证书上要有鉴定者和校核者两位的签名。
3、通过官网、短信、扫二维码等方式查询也是重要的方法。当然,现在大大小小的鉴定机构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查询系统,不是能查到的就靠谱。查询只能够确定证书是否真的出自宣称的权威机构。
4、看检验依据:正规实验室出具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都有相关标准,所有宝玉石证书的出具,都依据这三项国家标准:GB/T16552-2010《珠宝玉石 名称》;GB/T16553-2010《珠宝玉石 鉴定》、GB/T16554-2010《钻石分级》,如果在证书上还看到了GB/T18043-2008和GB11887就说明所检测的饰品含有贵金属。
5、证书的来源,一般证书上都有各实验室的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还有的可以网站查询或短信查询,如果是真的证书通过编号可以用短信或网站查询到证书上的内容。也可以打电话查询证书上的内容,消费者应详细核对鉴定证书上各项内容,以确保所购饰品与证书相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宝鉴定证书
如何辨别和田玉真假识别
1、测硬度,和田玉硬度在6.5左右,拿小刀在上面划一下一般不会留有痕迹,如果是玻璃和硬度较低的玉则会留下痕迹。买玉料可在边角位置测试,成品不建议容易损毁玉料。
2、看玉料的油润度,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润就是玉的颜色含蓄内敛,白的不干,绿的不艳,有油脂感。这个就是全凭经验了,多看看真品,看多了就有这个感觉了。看玉一定要避免在强光下看,以免影响视觉感受。
3、观察其是否半透明和田玉属于半透明,在光照下能透过光,但看不清对面的物体。将玉石对准光源,用手在玉后晃动,真的和田玉能看出有黑影晃动。但是这个辨别方法只适用于小件,大件厚度大,影响透光效果。
4、听其声音辨别,和田玉由于质厚温润、脉理坚密,所以在敲击下声音清脆、洪亮,可拿两块相同的玉对敲几下,如果声音黯哑则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声音比较清脆,注意最好别用手拿着玉,影响声音效果,最好用绳挂着用金属棒敲击。
5、查看其证书编号,和田玉价格较贵,一般都有证书,可打质监局电话或上网查看编号是否是真的。
6、试冷暖,和田玉由于密度较大,导热性较差,所以可以在太阳下稍微晒会或者用暖手袋稍微加热,看看导热性,但是这种方法局限性太大,需要做过很多次非常有经验了才能用这个方法鉴别,新手还是不推荐了。
7、测密度,这个需要有一台能精确到1克的称,越精确越好,称也要放稳放平。首先称一下净玉件的重量A,记录好,再准备一个大杯子装四分之三左右的纯净水,放在称上称下重量重量,记录重量B,不要用有杂质的水,用你能找到的最细的绳子(鱼线最好,结实还细)栓住玉件让其全部没入水中,刚刚没入就好,然后记录下这时的重量C。计算密度的方法就是A÷(C-B),这个就是这块玉料的密度了,和田玉的密度是2.95-3.17,只要在这个区间基本就是真
如何辨别和田玉的真假鉴定证书
一、看检验机构:
国家对珠宝和田玉品质鉴定机构有着十分严格的资格认定,只有通过认定的鉴定机构所颁发的鉴定证书才有效。正规的和田玉鉴定证书上般会有CMA、CAL、CNACL的字样种的一种。如果没有三种的一种,就是假证书。
二、看证书的鉴定内容:
1、鉴定证书编号:这个必不可少,因为有的时候,顾客需要上网复检一下,看鉴定证书是真的出自鉴定机构,还是仿冒的,这个就不多说了,作用就这点。
2、和田玉的鉴定证书,得出的结果当然都是和田玉,这里着重要提的是,“和田玉”这三个字的意义今非昔比了,原来(2003年以前)指的就是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和田玉。
从2003年之后,国家对和田玉的概念进行了修改,和田玉的概念得以扩大,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和田玉,还包括青海玉、俄罗斯玉、韩玉、罗甸玉等所有的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而不再强调产地和产状。
3、形状(形态):包括雕件的名称,如达摩、貔貅、观音等等,绝对不是玉料自身的产状,这里不会告诉你,所雕刻的玉石是山料、籽料、抑或是山流水料。
4、重量:这个容易,只要放到珠宝玉石专用的称上测一下就可以抄下数据了。
5、颜色:正常清楚下这一栏是空白或者用一些无意义的符号代替,但是和田玉很多都是带皮色的,如果备注栏显示:颜色成因未定或者表皮成因未定,只能说明鉴定机构无法做出判断,不能鉴定出皮色是真皮假皮,或者皮色二上。
6、密度:有的商家填写这项,有的不填写。和田玉的密度在2.95——3.10克/立方厘米,一般商家不会亲自去测量密度的,即使测量了也有误差,所以干脆填写2.95至3.10之间的任何一个数据,不会出现技术上的错误。
然而和田玉的玉种不一样,和田玉的密度是绝对有差别的,相对来说白玉的密度稍微小一些,青玉,碧玉、墨玉的密度要大一些,籽料的密度要比山料大一些,这些都是基本的常识。
7、折射率:和田玉的成分是透闪石,透闪石的折射率是1.61,因此这个数据可以不看,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鉴定证书都会这么填写的。
8、看鉴定者签名:通常在和田玉证书上,需同时有鉴定者和校核者两个人的签字,具有两者的同时签名和田玉鉴定证书才能够生效。
9、看印章:严格来说,和田玉鉴定证书上所盖有的印章必须是钢印,同时要求钢印上的字迹是可以清晰辨认出来的。
扩展资料:
玉石证书只证明真假不鉴好坏:
“一般来说,质检机构指的是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核发资质的检测机构或地矿局珠宝玉石检测站,他们的鉴定只是针对矿物成分,比如所有的透闪石都可以被鉴定为和田玉,云南黄龙玉也可以被鉴定为金丝玉,因为它们的矿物成分是一致的。”
新疆金丝玉文化协会会长李常宝告诉记者,A货鉴定证书只能证明这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而不是玻璃或别的什么东西,只证明真假,不鉴定好坏。
比如,和田玉属于玉石中的“软玉”,但并不是所有的软玉都是和田玉。软玉产地较多,由于产地不同,软玉成因不同,软玉的质量、价值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行内将和田玉分为:新疆和田玉(新疆料)、青海软玉(青海料)、俄罗斯软玉(俄料)、韩国软玉(韩料)等。鉴定机构只能鉴定出一些数据,而对这些符合软玉数值的玉石,都将出具“和田玉”证书。
因此,市场在售的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等,都会有“和田玉证书”,但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疆和田玉,价值也往往相差悬殊。
“从几万上百万的中高档翡翠,到几十块钱的翡翠旅游工艺品,都可以说是A货。”肖永福告诉记者,“鉴定珠宝真假并不困难,像一些长期从业人员,一般一眼就能看出真假;鉴定过程也并不复杂,一般只要用常规宝石检测仪器分析其宝石学特征即可,成本几块钱,几分钟即可。”
“但是如果需要对某个珠宝进行全方位鉴定,1000块钱也做不下来。”肖永福说,实际上,即便是花两三千元,做的仍然是真假的鉴定,而不是价格鉴定。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珠宝玉石鉴定应该有一个周期,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出它的稳定性。”
李常宝说,相对于一般的宝玉石鉴定师,艺术品鉴定评估师会在矿物成分检测之外,进行经济价值评估,但目前市场上的鉴定证书都是宝玉石鉴定师出具的,无法作为价值参考。
“证书无法鉴定你买的具体是什么玉。玉石分很多种类,价值相差巨大,和田玉也有垃圾货,被拿来腌咸菜的多了去了,你拿这种去鉴定,也能给你出A货鉴定证书。”
参考资料:人民网-玉石证书只明真假不鉴好坏
该文章由作者:【达达尼昂】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