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震泽中学于1923年初创于太湖南岸的震泽古镇,自著名银行家施肇曾和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施肇基兄弟在震泽王锡阐祠堂创设私立震属初级中学(震泽中学前身)以来,学校三迁校址,六易其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1962年学校被确定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1979年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2年通过省重点中学合格验收,2004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7年9月,学校易地新建,整体迁址于松陵镇办学。
历史沿革
1922年秋,将王乡贤(王晓庵)祠内第五高等小学改设震属初级中学。
1923年春季,学校初创,校名为吴江县私立震属初级中学
1933年秋,增设私立震属育英高中。
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被迫关闭(1937年—1945年学校停办)。
1938年,在上海出资购买“觉园”,并把部分设备搬往上海,创办育英中学和附属育英小学。
1945年9月在原址复校,1948年,初、高中合并为吴江县私立育英中学。
1923年到1952年,学校为社会和上一级学校输送初中毕业生五百余人、高中毕业生三十余人。
1953年,吴江县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公立。
1958年更名为吴江县震泽中学。
1962年,成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
1979年,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
1992年,因吴江撤县建市而改名为吴江市震泽中学。
1992年通过江苏省重点中学合格验收,成为吴江市第一所省重点中学。
2003年6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震泽中学。
2007年,学校整体迁址于吴江松陵镇(市府所在地)。
办学条件
硬件条件
自1923年建校以来,学校三迁校址,六易其名。1979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7年学校整体迁址于松陵镇办学。现占地370亩,现有高中教学班50个,在校学生合计2128人,专任教师250人。
学校铸就一支师德高、师风正、师能强的优质教师团队;目前有特级教师3名,苏州市级名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16名,吴江区学科(学术)带头人32名,吴江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共127人;具正高级职称的1人,副高级职称的125人。
学校坚持以内涵发展为基点,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特色培育为亮点,以文化引领为要点,实施优质特色双轮驱动战略,努力实现向现代化学术性高中的转型升级。围绕“活泼泼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办“杨嘉墀创新实验班”。根据“内源生发”、“牵特色而遍全校”的理念,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天文为龙头、以信息技术和智慧校园为两翼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拥有“晓庵天文”“育英太极”两个省级课程基地,拥有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的“育英科学院”,拥有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育英生涯学院”。
近百载薪火承继,江苏省震泽中学确立了“养诗书大气,育济世英才”的办学理念,秉承“诚朴”校训,形成了“诚信守真,朴实求是”的校风,“谦爱务本,博雅持躬”的教风和“励志笃学,修德敦行”的学风,培育了“朴茂弘毅,知行卓绝”的震中精神,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成为区域内普通高中的“窗口学校”、“龙头学校”。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几十项省级综合性集体荣誉。
办学成绩
学校荣誉
江苏省震泽中学先后被评为吴江市科普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平安校园等集体荣誉。
学生荣誉
江苏省震泽中学有9人获得李政道奖学金,19人获得唐仲英奖学金,50多人获得费孝通奖学金。
该文章由作者:【共商大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