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汉语文言文)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1763~1825)着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幼时记趣》(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

作者简介

概述

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

《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现收录在苏教版2012版初一上学期的语文教材中第七课,为重点课文。(需了解意思,会背,会默。)

发现《中山记历》佚文

沈复《浮生六记》,文学经典,海内外广为传诵;自清代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刊印前四卷至今,一百三十多年间,文化界、出版界中人一直都在努力搜求五、六两卷佚文。

当今盛世,收藏大兴,梦想成真,卷五佚文发现!

公元2008年6月17、18、21、24与25日的香港《文汇报》,连载完毕彭令先生所撰的文章《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海内外喜爱《浮生六记》的读者兴奋不已,期待着先睹佚文为快。彭令先生现系山西省平遥县人,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彭令所发现的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为清代著名学者钱泳手录;佚文藏在《钱梅溪手稿》“杂记”部分之中。该“杂记”册,为竹纸本,经折装,每半叶高25厘米,宽15.5厘米,半叶12至14行不等,行29至36字不等,佚文共计18面,约6200余字;另有“浮生六记”笔记及其它条目资料10面,整部册子合计共28面。

清代乾隆至道光间人沈复撰着的《浮生六记》一书,分作六卷,每卷题作一“记”,记其生活经历,在沈氏生前,未有刊本,至光绪时始有活字排印本行世。然而,当时所得传本,已经佚失其卷五、卷六两卷,“六记”中仅残存前四记。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美化文学名着丛刊》,收进所谓《浮生六记足本》,号称“首尾俱全”,包含有此前刊本所未见之卷五《中山记历》和卷六《养生记道》。

可是,后来经一些专家学者考证,指出世界书局本这两卷内容,应出自后人伪撰,并非沈氏原书。这一伪作的赝品虽然已被揭穿,但《浮生六记》后两卷的真实内容,今人不仅未能见到只言片语,甚至还有人怀疑沈复原书“只有四篇,后二篇系以沈三白自况之潘麟生所作”,乃是由潘氏始“并为六记”,意即《浮生六记》全书只有今传四卷内容,所谓第五、六两卷原本并不存在。因此,就连《浮生六记》的书名和基本构成,似乎都还有待进一步澄清;至于找寻佚失已久的五、六两卷内容,更是学术界和文化界期盼已久的事情。

概括地说,钱泳摘录的《浮生六记》卷五佚文,内容包括有描写使团入琉球时琉球国迎接礼仪、册封琉球国王的过程;记述琉球国历史和地理状况、国王宫室与大臣的居所、国中使用的钱币、该国的刑罚、粮食、动物、酒类、民居、“女集场”、寺庙、冠服、交际礼仪以及语言文字等诸多内容,其中不乏奇风异俗。如“琉求国演戏”,所观之戏,依次有《三祝舞》、《扇舞》、《天缘奇》、《笠舞》、《君尔》、《羯鼓舞》和《淫女为魔》等;写琉球国红衣人(妓女),及其所居红衣馆(妓院),详细到红衣人的缠头费、穿戴、姿态、歌舞、身世及起居饮食诸项,红衣馆的结构、摆设、植物及通宵情形等,包罗万象,几乎应有尽有。

据专家介绍,沈复《浮生六记》卷五钱泳抄件的发现,将成为文学界,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的一件重大事情。

附:另据悉,《浮生六记》卷五佚文钱泳抄件,内容皆为描述今日本琉球。日本汉学者格外重视文化典籍,更是深知,关于琉球的清人孤本旧籍在日本人民心中的份量,更何况是“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的沈复手笔呢。其语言艺术高度,古往今来,难有人及。

一些日本书商,统计了一下,自1980年中国大陆重版《浮生六记》至2007年底,海内外共出版汉文简、繁体与英、法、德、俄、日、丹麦、瑞典、马来西文等多种文字版本实际达300万册以上;他们在北京仔细鉴定沈复《浮生六记》卷五钱泳抄件后,已不考虑其它,而是在思索,以卷五佚文为卖点的五卷本,在近30年内,其实际发行量将达多少?

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已开诚布公地与收藏者古渊先生初步协商,为避免中国法律的干预,维护其独家出版权,原件留中国大陆。日本出版商将公开“诚心”地重金购取佚文的全部清晰彩照,先在日本出版日文版五卷本《六记》,随后再直接由日文翻译为英、法、德、俄、丹麦、瑞典、马来西文等文字版本;并约定三十年内,收藏者必须保证将钱泳手录佚文原件深藏密锁,不得另交其它任何出版社出版,违约则须支付购买款三倍的违约金。

此议若实现,何时出版《六记》卷五佚文中文版,将成为迷。将成为一个“合法卖国”的议题。稍有民族感情的中国人,都应该努力宣传此物,以争取大陆内有实力的出版社(商)尽快中文出版,以免日本人先用金钱合法地“打”我们的脸,随后大发中华文化遗产(文学经典)之财。

作品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该文章由作者:【张少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