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翚四风。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辞海释义
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古代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以其形美艳丽如彩霞,故名“霞披”。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宋以后定为命服,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随品级高低而不同,非恩赐不得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发展成了霞帔,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明代对霞帔作了详细规定,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明代皇室或贵族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另指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
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凤冠霞帔历史词典解释
帔:披肩,古代妇女披在肩背上的服饰。饰有彩制凤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指古代贵族和受朝庭封诰的官宦之家的成年妇女的装束。《元曲选.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阿哟,我戴凤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锁的?待我来!”《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将来从一个贵人,还要带凤冠霞帔,有太太之分哩。”
并列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戴的礼冠,上绣凤凰。霞帔,古代妇女的服饰。古代公主、后妃的礼服。后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或用作富贵人家女子出嫁时的吉服。元·孟汉卿《魔合罗》4折:“我与你曲湾湾画翠眉,宽绰绰穿绛衣,明晃晃凤冠霞帔,庄严的你这样何为?”△多用于女子服饰方面。→珠光宝气 ↔鹑衣百结
该文章由作者:【两杠三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