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汉语一级字,读作zuò、zuō,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开始治卜龟,《仪礼》有“ト人坐作龟”之语,此字正是ト人用刀刮削、钻刻龟甲,然后灼烧,视其裂兆进行占卜之意。引申指制造、起始、兴起、发作、作为、写作等。
字源演变
作,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本作“乍”,下从刀,上从卜。《仪礼》有“ト人坐作龟”之语,此字正是ト人用刀刮削、钻刻龟甲,然后灼烧,视其裂兆进行占卜之意。图(A)是甲骨文的“作”,是物象化了的象形文字,是今天舞台上古人穿的名为“斜领袍”的上衣斜领部分的样子,用这个形象来表示“做工”、“为”、“制造”、“开始”、“起”等等抽象的意思。初民用这形象来表示缝制衣服,于是产生了“做”、“为”、“制作”之意;表示刚刚缝制出衣领部分,于是产生了“起”、“开始”之意和“暂”、“恰”、“正”、“忽”等义(也就是“乍”字的本义)。用这个形象来表示“做工”、“为”、“制造”、“开始”、“起”等等抽象的意思。图(B)是在周代“颂鼎”里的“作”字,金文的“作”,还不失上衣衣领的形状。由于“乍”为引申义所专用,这个象形字,发展到图(C)的小篆时,便另加义符人写作“作”来表示。“作”字的形体开始分化;为了从字的形体上把“初、正、忽、恰、暂”等义跟“做、为、起、始、制”等义区别开来,于是把原来的上衣领形作为今天的独体字“年”,另造了个“乍”左加上竖人旁(亻)的合体字“作”字。后来便相沿小篆的形体,发展成为汉隶(图D)和楷书(图E)的“作”。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作zuò(ㄗㄨㄛˋ)
⒈起,兴起,现在起:振作。枪声大作。
⒉从事,做工:工作。作息。作业。
⒊举行,进行:作别(分别)。作乱。作案。作战。作报告。
⒋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作恶(è)。作弊。作梗。作祟。作态。作色。作为。作难。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⒌当成,充当:作罢。作保。作伐(做媒人)。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⒍创造:创作。写作。作曲。作者。
⒎文艺方面的成品:作品。不朽之作。
⒏同“做”。
⒐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作坊。
⒑从事某种活动:作揖。作弄。作死。
详细释义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动词 | 人突然站起。 | 宋代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起来;开始工作。 | 唐代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 |
产生,兴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浓雾半作半止。 | |
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 《后汉书·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 |
写作;创作。 |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 |
振作。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 | |
假装,装出。 | ||
充当。 | 《论语》: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 |
当作。 |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乡。 | |
建筑。 |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作亭者谁。 | |
发出音响,演奏。 | 宋代王谠《唐语林·雅量》:乐将作。 | |
生出,长出来。 | 《诗·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 |
培育,造就。 | 《书·康诰》:亦惟助宅天命,作新民。 | |
担任。 | 《书·舜典》:伯禹作司空。 | |
发生,发作。 | 明代袁宏道《满井游记》:冻风时作。 | |
发出,放射。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泠泠作响。 | |
发动。 | 汉代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匕庙隳。 | |
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 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
通“诅”。咒诅。 | 《管子·轻重己》:下作之地,上作之天。 | |
名词 | 作品;文章。 | 蔡元培《图画》:临摹旧作。 |
事情,事业。 | 《礼记·缁衣》:毋以小谋败大作。 | |
措施;办法。 | 《后汉书》: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 |
名词 | 作坊,手工业工场。 | 《三国志·魏志》: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人部】作
起也。从人从乍。则洛切。
注:胙、古文。
康熙字典
古文:胙。
《唐韵》:则洛切,《集韵》、《韵会》、《正韵》:即各切,并臧入声。兴起也。《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书·尧典》:平秩东作。
又振也。《书·康诰》:作新民。
鯠洎頭又造也筿。《礼·乐记》:作者之谓圣。《诗·鄘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又为也。《诗·郑风》:敝予又改作兮。
又始也。《诗·鲁颂》:思马斯作。
又坐作。《周礼·夏官》:大司马敎坐作进退之节。
又将作,秦官名。《前汉·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宫室。
又作犹斮也。《礼·内则》:鱼曰作之。注:谓削其鳞。
又汨作,逸书篇名。
又姓。汉涿郡太守作显。
又与诅同。怨谤也。《诗·大雅》:侯作侯祝。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子贺切,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袴。《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又《韵补》:叶总古切,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又叶子悉切,音卽。《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陈琳《客难》:太王筑室,百堵俱作。西伯营台,功不浃日。
该文章由作者:【大头小头去旅行】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