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桥(当阳市桥梁)

当阳桥又名长坂桥,当阳市处于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当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108回的《三国演义》中发生在湖北的故事有76个,而在当阳的就有37个,因而当阳被称为“三国胜地”,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和古战场,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长坂坡了。

当阳桥(当阳市桥梁)

基本内容

当阳桥当阳桥又名长坂桥

当阳市处于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当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108回的《三国演义》中发生在湖北的故事有76个,而在当阳的就有37个,因而当阳被称为“三国胜地”,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和古战场,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长板坡了。

长坂坡位于当阳市玉阳镇常山赵子龙突出重围绝代雄西南,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据传,《三国演锦屏草木识英雄义》、《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张飞大战曹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万历年间,史官确认长坂坡为东汉常山赵子龙大战曹军的古战场。长坂桥又称当阳桥。因在当阳市北郊并西连长板坡而名。

原名官桥。传说三国时蜀将张飞曾在这里横矛独退曹兵,改称横矛处。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击刘备至此,张飞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大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声如巨雷,竟使桥断水回,吓得曹操旋马而走,夏侯杰当场毙命,众将亦一起西往奔逃,弃枪丢盔者不计其数。有诗云:“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遂成千古趣闻。现遗址尚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立石碑,上刻“张翼德横矛处”,以纪其事。

历史由来

据1992年版《当阳县志》载∶“当阳古为权国,春秋时为楚地。西汉景帝中元年间(公元前149–公元前144年),析江陵,置当阳。”又据副研究馆员董乐义考证∶当阳为战国末年(公元前278年)秦置。

为何命名“当阳”有三说。其一,古时候,一般命名依山水方位而定,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当阳县志》(1992年版)载∶“因地处荆山山脉以南,故名当阳。”有人置疑,若按山水方位命名,为何不称“荆阳”7

其二,同治五年当阳知县阮恩光撰《续修当阳县志序》载∶“周行四境,察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西北多连山,东南多平原。”整个地势呈一个斜坡面朝着东方升起的太阳。所以人们说∶“当阳,当阳,正当太阳。”

其三,命名当阳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左传》云∶“天子当阳,诸侯用命。”封建皇朝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就是天的儿子,即“天子”,或称天上的太阳、中天日。“天人相应”,万物必须朝着太阳。旨在神化皇帝,让黎民向着他。所以,当阳当阳,向着太阳,有着它特定的政治含义。

当阳简介

当阳历史悠久。古为权国,战国时秦始建当阳县,属南郡,建县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号称“天下丛林四绝”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全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关陵庙;有世人倾心的长坂坡以及糜城、太子桥、当阳桥、锦屏山等三国古迹;有鬼谷洞、孙膑寨、杜甫沟等名人遗迹;有翠绿的玉泉山、神奇的百宝寨、美丽的月亮河等奇山秀水、风景名胜。

该文章由作者:【程海波】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