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围棋术语)

收官,又称作官子,“收官”是围棋用语,表示下围棋行将结束。收官是围棋比赛中三个阶段(布局、中盘、官子)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指双方经过中盘的战斗,地盘及死活已经大致确定之后,确立竞逐边界的阶段。所以其他地方引用它“已到收官阶段”就是这个意思。

围棋对局至收束阶段,寓有共同所有一属一方之意。此际争夺范围虽已趋狭,但每着所得路数多寡,明显有别,如缓急先后次序失当,每致胜败逆转。而引用到体育比赛中,一般就指一项长期赛事的最后一场与冠亚军,或其他重要结果的产生无关的比赛。

收官(围棋术语)

简要概述

收官,又称作官子,“官子”一词,始于中国明代。棋中著名古籍《官子谱》由我国明代棋手过伯龄汇集而成。清代的陶式玉对此又重新作了编撰和修订。

这里的“官子”是基本义,是通指局部最佳变化,或者说是最被认可、最为接受的变化。这里的“官”的意思,源于口语,类似于现在的“官方认证”、“ISO9000”之类的意思,因为只有“官家”说的才是法定的,必须接受的。事实上,用“官”来表达“必然、确定”的意思,在现在的江南仍然于方言中沿用。

因为“官子”是表达局部最佳变化,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官子谱》里包含的内容,除了今天我们认可的官子部分内容,还有相当篇幅的死活、手筋,作“最佳变化”理解时,的确顺理成章。

后来该籍流入日本,三、四百年前日本的道策棋圣也就是研究中国的死活,打官子谱。围棋再于近代被日本发扬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源于日本的术语,殊不知这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只是这个时候他的意义已经有了变化,已经限定于“终局时”,在局部进行的比较确定的变化。

理解了官子一词,收官就是个变化,意即“官子的收束”。

主要分类

收官具体分为如下几类:

逆收官子

在考虑逆收时,要先分析一下所余官子的分布情况,算出先行官子的价值。如果逆收官子的目数大于先行官子的价值,那么逆收有利,反之则逆收不利。

后手官子

无论任何一方下在那里都是后手的官子,叫作双方后手官子,是官子中价值最低的一种。

后手官子

后手官子即是除去本身这手棋的利益之外,对方即使不应,它也没有下一着的第二利益,所以对方可以不应而它投。

先手官子

先手官子即是除去了本身这手棋的利益之外,对方若不应时,它兼有下一着能取得更大利益的手段,所以对方不得不应。

次序分类

收官阶段时,其次序相当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地掌握收官次序,即使能准确算出大小,也是枉然。

收官次序一般分为两类:即同类型官子次序和不同类型官子次序。

相同类型

在同类型官子次序中,其原则应为从大至小,依次收取。

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官子的收官次序原则一般是:先占双方先手官子,其次是单方先手官子,最后才是双方后手官子。

1、双方先手,势在必争是不变的原则;

2、单方先手(逆先手)时机把握要准确;

3、双方后手,从大至小依次收取。

关于由来

过百龄:也作“伯龄”,名文年,江苏省无锡人,是明末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围棋国手。

《无锡县志》中写道:“开关延敌,莫敢仰视。因是数十年,天下之弈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清人钱谦益作诗赞颂过百龄,诗中写道:“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年来复尽楸枰谱,局后方知审局难。与人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过百龄的作品有《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棋书。其中尤以《官子谱》价值最高,对收官问题做了全面透彻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收官著作,并受到日本棋界的重视。过百龄在棋坛驰骋一生,继往开来,对明末至清乾隆时期围棋的飞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词义引申

“收官”是一个围棋术语,带有收尾的意思,但又不等同于收尾。

“收官”一般也可引申到别的体育比赛、或者某项活动中。

“收官之年”某项重要工作接近尾声。如“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收官之年,起草和编制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已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收官之战”在足球运动中,每个国家举办的足球联赛的最后一轮也称之为“收官之战”。

相关书籍

过百龄(明朝)《官子谱》:为最早专门研究收官的一部著作,除了有实战中的收官技巧之外,也有其他一般手筋的研究。

大竹英雄《官子入门》:为当代学习官子的重要入门书。

李昌镐《官子的技巧(一)-(三)》:为进阶学习官子的重要书籍。

该文章由作者:【杰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