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拼音:y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一般认为指古代乐器架子的横板,刻成锯齿状,用以悬挂钟、磬等。 [2] 后也指筑墙板和书册的夹板。又引申指学业,进而引申指其他行业、事业,再转指产业。业又表示行为完成,相当于已经。佛教徒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包括善恶两方面,一般专指恶业。由此引申指罪孽,又用作詈骂之辞。
字源演变
象形字。董莲池据曾侯乙墓钟虡像人形考明了“业”字的构形,考出金文中的“业”字。“业”本作图1,像二人托举“大版”。古代的钟鼓悬挂在架上敲击。架子的直柱名虡,横梁名栒,栒上安有一块刻出或画着锯齿形的木板名叫业,上面还插有羽毛做装饰。《说文解字》:“业,大版也。所以饰县(悬)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铻相承也。”许慎对此字字义的解说基本正确,但是“从丵,从巾,巾象版”的分析不妥。“巾”可能与“丝纱”或“治丝理纱”相关,而“治丝理纱”乃织绩丝麻为布帛等成品之始,故《孟子·尽心下》:“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不得。”赵岐注日:“织之有次业而未成也。”
部分金文在字形下加“去”字(图A、图8)。“业”在古代属疑纽叶部字,“去”属溪纽鱼部字,声纽虽近,韵部却相隔较远。但从“去”得声的一部份字上古归入叶韵,如劫、鉣、怯。韵母与业同在叶部,见、溪与疑同属牙音,古音接近。所以,图A的金文当是个从去得声的形声字。
西周金文中“业”一般作两块相对的大木板形,《说文解字》古文(图7)由此演变而来,但下部讹变为“火”。战国以后由双“业”变为单“业”。篆文作图3,在木字中间加了一横画,木字被分割,一横画和上面一曲画以为属辛字,故许解为“从丵从巾,巾象版”。简化字“业”是在繁体“业”的基础上删减笔画得到的,“业”可作简化偏旁。
古代的书册之板也可以称“业”,放置时以韦(皮条)穿捆,阅读时则解带而展,所以《礼记·曲礼》中有“所习必有业”的话,后来把读书称为“业”,如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孟子·告子下》:“愿留而受业于门。”也就是说:愿意留在这里而学习于门下。由“学习”引申为“学业”,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业甚浅近。”由“学业”又能引申为“事业”,如诸葛亮《草庐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大意为:汉高祖(刘邦)凭借这个而完成称帝的大业。
现代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yè | 名词 | 古代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形,用以悬挂钟、鼓等乐器。 |
筑墙版。 | ||
古代书册的夹板。 | ||
学业;学习的内容或过程。 | ||
事业;有一定目标,规模、系统和影响的社会活动。 | ||
财产。 | ||
职业;所从事的主要工作。 | ||
行业;职业类别。 | ||
次序;次第。 | ||
佛教徒称人的一切行为、言语、思想,通常指缘分或罪孽。是梵文karman的意译。 | ||
动词 | 使之立业或乐业。 | |
以……为业;从事(某种行业)。 | ||
创始;开始。 | ||
继,继承。 | ||
副词 | 既;已经。 | |
形容词 | 危,不安。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丵部】鱼怯切(yè)
业(?),大版也。所以饰县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鋙相承也。从丵从巾。巾象版。《诗》曰:“巨业维枞。”
?,古文业。
【注释】①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饰下有阙文,当为‘饰栒’。”栒(sǔn):乐器架上的横木。②捷业: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捷业,叠韵。《汉书·杨雄传》作‘缝猎’。颜注:‘相差次也。’”③鉏鋙(jūyǔ)相承:徐锴《说文解字击传》:“鎛钟,凡一层齿缝挂八钟。两层故云相承。”鉏鋙:又作龃龉。上下齿牙对不上。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其版如锯齿,令其相衔不脱,工缴坚实也。④《诗》:指《大雅·灵台》。巨今作虡,悬钟鼓的木架,业是设在虞上的大版。枞(cōng):《毛传》:“枞,祟牙也。”孔颖达疏:“其悬钟磬之处,又以彩色为大牙,其状隆然,谓之崇牙,言崇牙之状枞枞然。”
说文解字注
大版也。
段注:见《释器》。
所㠯饰县钟鼓。捷业如锯齿,㠯白画之。
段注:《周颂》传曰:“业,大版也,所以设栒为县也。捷业如锯齿,或曰画之。植者为虡,横者为栒。”《大雅》笺云:“虡也,栒也,所以县钟鼓也。设大版於上,刻画以为饰。”按,栒以县钟鼓,业以覆栒为饰,其形刻之捷业然如锯齿,又以白画之分明可观,故此大版名曰业。业之为言?也,许说本毛,毛传“或曰画之”。或曰二字乃“以白”二字之譌,未有正其误者。凡程功积事言业者,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计数也。
象其鉏鋙相承也,从丵。
段注:鉏鋙相承,谓捷业如锯齿也。象之故从丵。
从巾,巾象版。
段注:巾版皆方正,丵巾会意也。鱼怯切,八部。俗作㸣。
《诗》曰:“巨业维枞。”
段注:《大雅》文。今《诗》作虡。《上林赋》虡作钜,许作巨,盖《三家诗》巨与钜同也。《墨子·贵义》曰:“钜者白也。黔者黑也。”钜业者,盖谓以白画之与?
古文业。
段注:?,字形未详其意。
广韵
鱼怯切,入业疑 ‖业声盍1部(yè)
业,事也。大也。叙也。次也。始也。敬也。严也。《说文》作?,大版也,所以饰县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鋙相承也,《诗》曰:“巨业维枞。”又《尔雅》曰:“大版谓之业。”郭璞云:“筑墙版也。”俗作㸣。鱼怯切。十五。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业·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9
古文:?、?
《唐韵》鱼怯切。《集韵》逆怯切。竝音邺。《说文》:业,大板也,所以饰悬钟鼓。《诗·大雅》:虡业维枞。疏:植钟磐之木,植者名为虡,横牵者为栒,栒上加大版为之饰为业。刻板捷业如锯齿,故曰业。
又功业。《易·系辞》:富有之谓大业。
又事业。《易·坤卦》:畅於四支,发於事业。
又基业。《孟子》:创业垂统。
又学业。《礼·曲礼》:所习必有业。
又世业。《左传·昭元年》:子产曰:台骀能业其官。
又《尔雅·释训》:业业,危也。《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又壮也。《诗·小雅》:四牡业业,又凡所攻治者曰业,事物已为而未成亦曰业。《孟子》:有业履於牖上。
又已然曰业。《前汉·吴王濞传》:高祖召濞相之,悔业已拜。
又艺业。《史记·货殖传》:田农,拙业也,卖浆,小业也。
又建业,地名。《吴志》:权改秣陵为建业。
又姓。《姓苑》:有业氏。
(jí)又《集韵》逆及切。音岌。亦壮也。
(è)又《集韵》玉盍切。亦危也。
又叶宜戟切,音逆。《鶡冠子·泰鸿篇》:两治四致,闲以止息。归时离气,以成万业。
又叶逆约切,音虐。《前汉·艺文志述》:伏羲画卦,书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业。○按《说文》从莘从巾,巾象版,不从木,收莘部,今误入。
字形书法
两竖分写在竖中线左右,顶部左低右高。点笔在短竖左侧,起笔于横中线;短撇在横中线。末笔横居下居中,长而平。
音韵集汇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ŋ | i̯ăp | |
王力系统 | 叶 | ŋ | ǐap | |
董同龢系统 | 叶 | ŋ | jăp | |
周法高系统 | 叶 | ŋ | jap | |
李方桂系统 | 叶 | ng | jap | |
西汉 | 盍 | |||
东汉 | 盍 | |||
魏 | 叶 | jap | ||
晋 | 叶 | jap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业乏 | jɑp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ŋ | i̯ɐp | |
拟音/王力系统 | ŋ | ǐɐp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ŋ | jɐp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ŋ | iɑp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ng | jɐp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ŋ | ǐɐp |
字形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业 | 业 | 咸 | 入声 | 三十三业 | 疑 | 开口呼 | 三等 | 次浊 | 鱼怯切 | ŋjɐp | |
集韵 | 僩 | 山 | 上声 | 二十五澘 | 匣 | 开口呼 | 二等 | 全浊 | 下赧切 | ɣɪɐn | ||
岌 | 深 | 入声 | 二十六缉 | 疑 | 开口呼 | 三等 | 次浊 | 逆及切 | ŋiep | |||
礏 | 咸 | 入声 | 二十八? | 疑 | 开口呼 | 一等 | 次浊 | 王(玉)盍切 | ŋɑp | |||
业 | 咸 | 入声 | 三十三业 | 疑 | 开口呼 | 三等 | 次浊 | 逆怯切 | ŋiɐp | |||
韵略 | 入声 | 业 | 逆怯切 | |||||||||
增韵 | 入声 | 业 | 鱼怯切 | |||||||||
中原音韵 | 业 | 入声作去声 | 车遮 | 影 | 全清 | iɛ | ||||||
中州音韵 | 入声作去声 | 车遮 | 叶夜 | |||||||||
洪武正韵 | 业 | 入声 | 十叶 | 疑 | 五 | 次浊 | 鱼怯切 | ŋiep | ||||
分韵撮要 | 业 | 阳入 | 第二十兼检剑劫 | 日 |
该文章由作者:【许青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