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边幅(汉语成语)

不修边幅(拼音:bù xiū biān f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指人穿着过于随便;比喻不注重仪容,衣着。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释义

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雌雄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不修边幅”。

示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靸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注意仪容、衣着。

成语典故

隗嚣派马援前往成都观察公孙述的情况。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关系很好,他以为到达之后,公孙述一定像平时那样和他握手言欢。但公孙述让许多卫士排列在殿阶下,戒备森严,然后请马援进入。行过交拜礼之后,公孙述让马援出去,到宾馆休息。又替马援制做布衣服和交让寇。在宗庙中召集百官,设立了旧交老友的座位。公孙述用绣着鸾鸟的旗帜、披头散发的骑士作前导,开路清道,实行警戒,登车出发。他向左向迎侯的官员屈身作答后,进入宗庙。

礼仪祭品及百官的阵容十分盛大。公孙述准备封马援侯爵,任命当大将军。马援带领的宾客们都乐意留下来。马援向他们解释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懂得吐出口中的饭,奔走迎接有才干的人,与他共同图谋成败的大事,他反而注重繁琐的小节,就像一个木偶人,这种人怎么能够长久留住天下有志之士呢?”因此告辞返回,对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却妄自尊大!我们不如一心与东方的刘秀往来。”

该文章由作者:【纪实故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