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专业(学科专业)

生物制药专业特色是生物制药已成为国际和国内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制药已成为侦破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

基本概念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

数据分析

2006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2,247,89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9,055,51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130,6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6%。

2007年1-11月,中国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7,703,45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9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4,588,3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1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578,84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83%。

2008年1-11月,中国生物、生化制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9,739,74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8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4,248,14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8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688,9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81%。

发展动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却表现得风光这边独好,中国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生物制药市场也分外亮丽。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新增中央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此举为今后生物制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不少差距。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从科研到产业化,将是一条艰难的路。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同时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将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这两个因素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前景展望

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展望今后,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行业将依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生物制药的定义、原料来源、特性及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药物、抗体工程药物、诊断试剂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生物制药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生物制药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您若想对生物制药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生物制药,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生物制药:需求量大

薪酬水平:由于医学工程师覆盖的领域比较多,用人单位的情况和每个人的学历、能力都有不同,所以这一职业的薪资有很大的弹性,一般大学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左右。

职业前景: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人才前景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常用实验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流程,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高级实用人才。

主干课程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程、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

专业特色

立足北京,以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应用性。使学生 掌握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具备将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具有独立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的能力,具有现代生物制药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制品、制药等相关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使毕业生有较宽的就业机会和较强的竞争力。

专业前景

生物技术药物已广泛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疾病。现在许多大型制药公司面临着大量专利即将过期、而同时产品储备非常不足的情况,因而不得不从生命科学公司中寻找新药。新的药物发现技术使得寻找特殊疾病药靶的途径变得越来越便宜、迅速和精确。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然而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的人数为 1.7 万,生产和经营的人数为 0.9 万,仅相当于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人数的 1/4 。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由此可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亟需大量的医药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相关学校

1.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n2.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积水潭医院)/n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华山医院)/n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六院、上海九院)/n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梨园医院)/n6.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肿瘤医院)/n7.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西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华西口腔医院)/n8南方医科大学(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n9.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医院)/n1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京医院、口腔医院)/n1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n1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一院、湘雅二院)/n13.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14.浙江大学医学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n15.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中国医大一院、中国医大四院)/n16.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佑安医院)/n1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院、肿瘤医院)/n18.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n19.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白求恩第一医院、白求恩第二医院、白求恩第三医院)/n20.山东大学医学院(齐鲁医院、山大二院、省立医院)/n2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n22.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儿童医院)/n2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大二附属医院、肿瘤医院)/n24.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n25.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中医医院)/n26.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n27.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附属医院)/n2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第二附属,附属肿瘤医院)/n29.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附属医院)/n30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疗集团)/n3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n32.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n3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护国寺中医医院)

该文章由作者:【售后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