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阳(人体穴位)

至阳,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7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至阳(人体穴位)

名称释义

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

至阳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阳。金阳。金,肺金之气也。阳,阳气也。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理同至阳名解。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解剖

至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配伍

配阳陵泉、日月,可疏肝利胆、清热止痛,主治黄疸、胸胁痛;配心俞、内关,可宽胸利气、温阳通络,主治心律不齐、胸闷;配委中、腰阳关,可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主治腰脊强痛。

功效

本穴位于背部,属督脉,适当第7椎之下,背属阳,督脉为阳脉,七为阳数,故本穴为阳之极,可助脾阳除湿热,治疗黄疸、胁肋疼痛、四肢重痛。本穴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胸背痛。督脉循行脊中,本穴属督脉,故又可治疗脊强。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在第七椎节下间。”

该文章由作者:【老成谋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