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生(双叶植物)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落花生”。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皁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生花生(双叶植物)

形状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茎和分枝均有棱,被黄色长柔毛,后变无毛。叶通常具小叶2对;托叶长2-4厘米,具纵脉纹,被毛;叶柄基部抱茎,长5-10厘米,被毛;小叶纸质,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4厘米,宽0.5-2厘米,先端钝圆形,有时微凹,具小刺尖头,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侧脉每边约10条;叶脉边缘互相联结成网状;小叶柄长2-5毫米,被黄棕色长毛;花长约8毫米;苞片2,披针形。

小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具纵脉纹,被柔毛;萼管细,长4-6厘米;花冠黄色或金黄色,旗瓣直径1.7厘米,开展,先端凹入;翼瓣与龙骨瓣分离,翼瓣长圆形或斜卵形,细长;龙骨瓣长卵圆形,内弯,先端渐狭成喙状,较翼瓣短;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柱头顶生,小,疏被柔毛。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种子横径0.5-1厘米。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花生宜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生长季节较长。

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

分布于山西、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

国外分布

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巴西、埃及、巴拉圭、印度尼西亚、塞内加尔、苏丹、尼日利亚、扎伊尔和阿根廷等地。

品种类型

按花生籽粒的大小分为大花生和小花生两大类型。

按生育期的长短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种。

按植株形态分直立、蔓生、半蔓生三种。

按花生荚果和子粒的形态、皮色等分为四类:

1、普通型即通常所说的大花生。荚壳厚,脉纹平滑,荚果似茧状,无龙骨。籽粒多为椭圆形。普通型花生为我国主要栽培的品种。

2、蜂腰型荚壳很薄,脉纹显著,有龙骨,果荚内有子粒三颗以上,间或有双粒的、籽粒种皮色暗淡,无光泽。

3、多粒型果荚内子粒较多,呈串珠形。夹壳厚,脉纹平滑。籽粒种皮多红色、间或有白色。

4、珍珠豆型荚壳薄,荚果小,一般有二颗子粒,出仁率高。子粒饱满,多为挑形,种皮多为白色。

栽培技术

播种

播种期。春季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种。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播种密度与方式。

垄作:垄距50cm,穴距13~17cm,即12万~15万穴/公顷,每穴播两粒。

地膜覆盖畦作:一畦两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两粒,即12万~15万穴/公顷。

田间管理

垄做栽培

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齐时进行。先拔除苗周杂草,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注意不要伤根。清棵后经半个月左右再填土埋窝。

中耕除草: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浅、深、浅”的原则,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

培土: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不宜过厚,以3cm为宜。

覆膜栽培

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上重新压埋、堵严。当幼苗破膜拱土,开始露出真叶时,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于地表。发现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或者,并喷洒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重茬方法

1、整地关。整地一定要精细,必须要秋整地,深翻到30厘米,细耙多遍,确保土壤上松下实,通透性良好,秋起垄并压实。通过冬季的低温作用,杀灭土壤中引起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的真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施肥关。花生重茬栽培时必须增施有机肥,结合秋翻地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播种时以磷、钾肥为主,每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8千克。在8月上中旬用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两次,同时用含有固氮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菌类及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的花生专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效果显著。

3、品种关。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引种。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并及时更换品种。花生剥壳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结合剥壳选择粒大饱满、皮色鲜亮、饱果率高、整齐度好、网纹清晰、大小适中、外形美观、发芽势、发芽率高的一级种。

4、管理关。出苗后如有缺苗断条现象要催芽补种,齐苗后进行清棵蹲苗,用手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两片子叶外露。青稞后15天左右再回土填窝。在苗期、3.棵期、花期进行三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宜浅,防止茎部埋土过多,影响侧枝发育,只要疏松表土,把杂草除净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避免损伤果针,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即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开花后15天培土以3厘米为宜,不要过厚。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发现病害及早防治。

整地施肥

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后,灭茬,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15cm高的小垄,以备播种时取土用。

2、施肥。随秋整地作垄,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等。施1.5万~3.0万kg/公顷,垄作开沟、疏施,畦作撒施。垄作栽培也可在播种当年下种前疏施农肥。播种时,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顷、硫酸钾75~120kg/公顷作种肥。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碱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顷,pH值为5.5~6.0,施石灰675kg/公顷。

座果技术

花生在苗期中耕可增加土壤墒情,提高抗旱能力,有利于根系下扎和生长,发达健壮的根系有利于花生形成壮棵,大幅度提高花生产量。在花针期中耕培土,有利于花针下扎入土,提高座果率。生产试验表明,在花生花针期土壤板结干旱条件下,花针如不能及时入土,就不能形成荚果。

通过中耕锄划培土这种传统的生产农艺技术就能改善以上情况,明显提高花生产量。花生中耕培土重在苗期和花生花针前期进行,中耕一般要进行3次,要掌握“头锄浅,二锄深,三锄不伤根”的原则。

中耕要在浇水后两天进行,中耕时要拔除垄间的杂草,锄刃要与花生根系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伤及根系。第三次中耕一般在花生封垄前,花针下扎时进行,这次中耕一定要结合培土,将土培在花生根系周围。

病虫防治

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种传病薯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种传率的高低主要受发病时期的影响,发病早,种传率高。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情况下,蚜虫发生早晚和数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反之则发病轻。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

1、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

2、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

3、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为害。

4、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

5、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

6、药剂治蚜,播种时采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盖种,每亩用药量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盖种,每亩用药量0.5千克,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理蚜虫及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增强药效,以杜绝蚜虫传毒。

褐斑病

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它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

防治方法

1、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2、虽然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但品种间的耐病性差异较大,一般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较抗病,在河南2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3、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4、在发病初期,应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烩剂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宁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剂等。以后每隔10天~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千克~75千克。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宁对褐斑病效果较佳,代森锰锌对网斑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多菌灵在叶斑病与锈病混发区,不宜使用。

青枯病

危害花生的维管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现为主茎顶梢第一、第二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势扩展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荚果、果柄旦褐色湿腐状。

防治方法

轮作倒茬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由于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好茬口的安排,与红薯、玉米、谷子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轮作周期达3年-5年。药物可采用25%的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种或灌根。

锈病

花生锈病是中国南方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病害。北方花生产区也有扩展蔓延的趋势。花生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到后期病情严重时也为害叶柄、茎枝、果柄和果壳。一般自花期开始为害,先从植株底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扩展到顶叶,使叶色变黄。发病初期,首先叶片背面出现针尖大小的白斑,同时相应的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面病斑变成淡黄色并逐渐扩大,呈黄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后,用手摸可粘满铁锈色末。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枯干,全株枯死,远望和火烧状。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也影响品质。

防治方法

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4次。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每亩喷药液60千克-75千克。

叶斑病

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防止方法

消灭病源菌。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菌残体,不要随意乱抛、乱堆。对有病菌残体的地块应及时翻耕,以加速病菌残体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选用抗病品种。较抗病的一般是生长直立、叶片厚、颜色深、花生粒大的品种或者是早熟品种,在发病较重的地块、一定要选用这些品种来种植。

加强栽培管理。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少量施增施磷钾肥,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使病害减轻。比较好的药剂:80%的代森锰锌4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1500液。喷施药时要注意喷匀、喷透,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可基本控制该病的发生。

丛枝病

病害通常在花生开花下针时开始发生。病株枝叶丛生,节间短缩,严重矮化,多为健株株高1/2,病株叶片变小变厚,色深质脆,腋芽大量萌发,长出的弱小茎叶密生成丛,正常叶片逐渐变黄脱落,仅剩丛生的枝条。病害发展中、后期,花器变成叶状。果针不能入土或入土很浅或向上变成秤钩状,根部萎缩,荚果很少或不结实。

防治方法

种植抗(耐)病品种。适时播种,春花生适时早播,秋花生适时晚播。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铲除田间附近豆科杂草和绿肥等可疑寄主,减少初侵染来源。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病苗,及时防治叶蝉,可减轻病害发生。

主要价值

功效主治。

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齿衄鼻衄,皮肤紫斑,脚气,产妇乳少等病症。

营养成分。

每100克含水分7.3克,蛋白质24.6克,脂肪48.7克,碳水化合物15.3克,粗纤维2.1克,灰分2克,钙36毫克,磷383毫克,铁2毫克,另花生仁中含有胡萝卜素0.04毫克,硫胺素1.07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9.5毫克。

食疗作用

1.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花生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

发育。

2.促进细胞发育,提高智力花生蛋白中含十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可使儿童提高智力,谷氨酸和

天门冬氨酸可促使细胞发育和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

3.抗老化,防早衰花生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抗老化的作用,赖氨酸也是防止过早衰老的重要成

分。常食花生,有益于人体延缓衰老,故花生又有“长生果”之称。

4.润肺止咳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久咳气喘,咯痰带血等病症。

5.凝血止血花生衣中含有油脂和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时间缩短的物质,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有促进

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对多种出血性疾病,不但有止血的作用,而且对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人体造血功能有益。”

6.防止冠心病花生油中含大量的亚油酸,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

内沉积,减少高胆固醇发病机会,能够防止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7.滋血通乳花生中含丰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产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作用。

8.预防肠癌花生纤维组织中的可溶性纤维被人体消化吸收时,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液体和其他物质,然后膨胀成

胶带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当这些物体经过肠道时,与许多有害物质接触,吸取某些毒素,从而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存和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减少肠癌发生的机会。

保健食谱

1.花生小豆鲫鱼汤花生米200克,赤小豆120克,鲫鱼1条。将花生米、赤小豆分别洗净,沥去水分;鲫鱼1

条剖腹去鳞及肚肠;将花生米、赤小豆及治净的鲫鱼同放一大碗中;加人料酒、精盐少许,用大火隔水炖,待沸后,改用小火炖至花生烂熟即可。本汤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所致的体虚浮肿,小便不利等慢性疾患。

2.花生粥花生米50克,桑叶、冰糖各15克。取饱满花生米洗净,沥去水分,桑叶拣去杂质;花生米加水烧

沸,人桑叶及冰糖,改小火同煮至烂熟,去桑叶,其余服食。此粥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是肺燥咳嗽,哮喘发作,百日咳,大便于结等病症良好的辅助治疗食品。

3.红枣花生衣汤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适量。红枣洗净,用温水浸泡,去核;花生米略煮一下,冷后

剥衣;将红枣和花生衣放在锅内,加人煮过花生米的水,再加适量的清水,用旺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炯煮半小时左右;捞出花生衣,加红糖溶化,收汁即可。本汤具有强体益气,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胃果食少,短气乏力及各种出血病症。

4.花生粳米粥落花生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

量。将花生与粳米洗净加水同煮,沸后改用文火,待粥将成。放人冰糖稍煮即可。本粥具有健脾开胃,养血通乳的功效,适用于睥虚纳差、贫血体衰、产后乳汁不足等病症。经常食之有补益的作用。

[注意事项]花生富含油脂,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食;忌食霉变花生。

花生能保护心脏,健康作用被重新认识。

花生重新受到喜爱,主要在于科研人员已经证实:花生是一种健康食品。一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出版的膳食指南告知老百姓,花生所含脂肪的绝大部分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并且不含胆固醇。这种脂肪酸不仅不会像饱和脂肪一样堵塞动脉,反而有“动脉清道夫”的美誉,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含量,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另外,花生富含的叶酸、膳食纤维、精氨酸等,也都能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营养学教授派尼博士经过实验证明:食用橄榄油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降低25%,食用花生油及花生制品可降低21%,二者相差并不太远。因此,美国心脏学会大力提倡居民食用花生油,相对价格比较高的橄榄油来说,前者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此外,哈佛大学的研究也表明,如果每天吃半匙花生酱或者一匙花生,可以把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1%—27%。

花生与减肥。

对于很多人都关心的“吃花生会不会发胖”的问题,专家们解释说:花生对肥胖的威胁并不大,如果适量食用,还能起到减肥的功效。因为它属于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较抗饿”。据研究,花生引起的饱腹感是其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5倍,吃花生后就可以相对减少对其他食品的需要,降低身体总热量的汲取,从而达到减肥效

花生与胃病治疗。偏方一则(治疗胃病配制方法);首先将蜂蜜0,5kg到入碗中用锅将125-150g花生油或豆油烧开,以沫消为止,然后将由倒入盛有蜂蜜的碗中,搅拌均匀即可,饭前20-30分钟服用一羹匙.早晚各一次,忌酒与辣.

常吃花生好处多

1.健身长寿花生含天门冬氨酸较多,因而具有解除疲劳的作用;花生米中果糖为左旋糖,比其它糖含更多羟基,不仅能被肝脏贮存,而且能很快被机体利用,且不会形成脂肪积累;花生脂肪中含较丰富的维生素E,能防止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消除“自由基”,具有抗衰老作用。

2.延缓脑功能衰退,提高智力花生含谷氨酸较多。谷氨酸是大脑中含量最多的氨酸基,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物质主要来自谷氨酸;花生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卵磷脂,它能经肠道酶的作用转化为胆碱,进入脑内与乙酸结合,成为乙酰胆碱,是促进思维、加强记忆的重要补脑物质。

3.降血压、止血,降低胆固醇花生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甾醇,以及花生壳中的木犀(俗称桂花)草素,都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民间也有用花生壳治高血压的偏方:干花生壳洗净,水煎,每次服煎液50克~100克。此外,花生还具有抑制血小板粘聚、防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等功能。

4.防治各种出血性疾病花生红衣具有抗纤维蛋白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加强毛细血管收缩,调整凝血因子缺陷等作用。它不仅有止血效能,而且对出血的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有一定的美容效果花生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甾醇能使肌肤润泽、细腻,使头发丰厚、有光泽。

花生的确是一种物美价廉、营养全面的保健食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花生容易变质,变质后则易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故要妥善保管。如花生已霉变,则不可食用。

吃花生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食品,老少皆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以及钙、磷、铁、硫胺素,棕榈酸、维生素A、B、C、E、K等多种营养物质,花生蛋白和大豆蛋白一样,极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吸收率高达90%左右。花生蛋白中含有十几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含量最高。还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等。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些氨基酸可以促使脑细胞发育、提高儿童智力,增加记忆力,并能防止人的过早衰老。花生中的儿茶素,也具有很强的抗老化功能。所以,花生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大有好处。

花生不仅是一种高营养食品,而且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保健良药。花生的种子、种衣、种壳和花生油等,都可作为药用。中医认为,花生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疟之功效。对于良、慢性肾炎、腹水、乳汁缺乏等症都有一定疗效。花生果的外壳含有木犀草素,可降低胆固醇。对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花生仁外面的红衣,由于其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缩短出血时间,所以是一味既可生血又可止血的良药。已被科研单位研制成功的止血宁,在用于治疗消化道、肺结核、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各种原因的外伤性出血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花生米的红衣还可预防神经炎、脚气病、干眼病、口唇炎等维生素B1B2缺乏症,所以吃花生米最好连衣一起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每日吃花生米数粒,长期食用可有一定疗效。

产后缺奶,可用花生米60克,黄豆60克,猪蹄一只,一同炖食。

治疗高血压,可用花生米浸入醋中,五日后服用,每日晨空腹吃10粒。

该文章由作者:【强国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