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菲·安南(Kofi Atta Annan,1938年4月8日-2018年8月18日),加纳库马西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
科菲·安南1972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通晓英语、法语及非洲多种语言。1997年至2006年,安南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2001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2018年8月18日 ,科菲·安南去世,享年80岁
科菲·安南在1997年1月1日年至2006年12月31日两个任期内,巩固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促进了多边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他倡导集体安全、全球团结、人权法治,维护联合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权威。
人物生平
1938年4月8日,安南出生于加纳库马西市,早年就读于加纳库马西理工大学,曾到美国和瑞士留学,先后获美国明尼苏达州马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
1958年,他以加纳全国大学生组织的副主席身份参加了在塞拉利昂举行的西非大学生领导人国际会议。
1959年,他首次离家出国,获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麦卡莱斯特学院学习,曾就读于库马西科技大学。
196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麦卡利斯特学院完成经济学本科课程。
1961年至1962年,在日内瓦国际高级研究学院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1971年至1972年,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研究员,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1962年,安南进入联合国工作,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
1974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他担任驻开罗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民事长官。
1986年,安南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负责人事厅的工作。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安南负责同伊拉克谈判释放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人质问题。此后,他率联合国小组同伊拉克进行了“石油换食品”的谈判。
1993年3月,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
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
1997年1月1日,就职联合国秘书长,任期5年;提出的第一个主要倡议是他的改革计划:“振兴联合国”;这项计划于1997年7月提交给会员国,此后一直继续推行,其重点是改进连贯性和协调;他多次努力维持国际社会对非洲这个世界上处境最为不利的区域的承诺。
1998年2月20日至23日,安南赴巴格达调解美国和伊拉克关于武器核查的危机,并与伊拉克达成了协议。
1998年4月,安南向安全理事会提出关于“非洲境内冲突起因和促进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
2012年2月23日,科菲·安南被任命为叙利亚危机联合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联合特使他提出六点建议,包括立即停止在平民区使用重型武器并撤出部队、叙政府与反对派在联合国监督下停止一切形式的武装暴力行为、实现每天两小时的人道主义停火、加快释放被任意羁押者、确保记者在叙全境的行动自由、尊重法律保障的结社自由与和平示威权利等。
2018年8月18日,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去世 享年80岁。
人物荣誉
1997年4月13日,获得1996年度“博尼诺世界和平奖”。
2001年7月,获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2001年10月,安南与联合国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2007年,安南被宣布成为奥林匹克金质勋章获得者。
2012年,获得第三届孔子和平奖。
2015年4月,北京大学像向安南颁发“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铜牌及证书。
2015年10月15日,安南被授予国际奥
2001年 安南获诺贝尔和平奖
2001年 安南获诺贝尔和平奖
委会的最高荣誉——奥林匹克金质勋章。
2016年10月,获得第七届孔子和平奖。
个人生活
童年生活
1938年4月8日,科菲·安南孪生姐姐埃芙降生,然后是他出世。安南的家庭是黄金海岸腹地的省城库马西的一个名门望族,不仅富有,也属于贵族。
婚姻生活
1964 年,安南在日内瓦经朋友介绍相识,认识了比第一任妻子蒂蒂·阿拉基亚。
1965年,他们在日内瓦结婚;1969年女儿艾玛出生;1973年儿子科乔出生。
1983年,安南与蒂蒂离婚。
1983年,安南结识了娜内·拉格尔格伦 (NaneLagergren),娜内·拉格尔格伦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名职业画家,其父贡纳尔·拉格尔格伦是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拉格尔格伦曾担任过律师和法官,并在联合国难民事务署工作过。
1984年,安南与娜内·拉格尔格伦结婚,两人均为再婚,有3个孩子。
人物成就
积极行动
安南对国际和平的贡献有目共睹。无论是在非洲战乱、中东危机,还是在南亚克什米尔争端、东帝汶暴乱、阿富汗战争或者其他极度敏感的政治危机中,到处都有安南和他的团队穿梭斡旋的身影。
积极改革
从1997年到2005年,安南提出多个一揽子改革方案,成立联合国改革名人小组,迈出了联合国制度性和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步伐。安南任内确定了联合国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框架,这是他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
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安南数次出席奥运会。
人物事件
未能阻止伊拉克的战争
“可以说我为消除世界上的不平等和贫困奋斗了一生,我的部分愿望已经列入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是最好的事情。最糟的事情是,我没能避免伊拉克战争,我不同意发动伊拉克战争,但最后只能接受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而联合国驻伊拉克代表却被炸身亡,更令我痛苦万分。”
石油换食品丑闻
2004年11月26日,美国《纽约太阳报》披露,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儿子科乔·安南卷入了“石油换食品”丑闻。该报称,科乔·安南曾经在1999年2月开始,一直接受一家名为“克泰科纳”的瑞士公司每月2500美元的酬金,而这家瑞士公司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中得到了利润丰厚的合同。
2005年3月,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腐败行为。
联合国驻伊总部被炸
2003年8月19日下午5时许,设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联合国大楼遭到炸弹攻击,联合国驻伊拉克最高官员、安南秘书长特别代表塞尔希奥·比埃拉·德梅洛在爆炸中不幸身亡,安南为此发表声明,指出德梅洛的身亡,对联合国和对他个人都是一个痛苦的打击。
辞任特使
2012年8月2日,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安南在日内瓦记者会上表示,虽然他已经请辞,但是他将工作到他任期的最后一天。他同时强调,有关的“安南六点计划”和各国在日内瓦达成的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联合公报”并不会因他的离去而死亡。中国官方称尊重安南决定,并赞赏其为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到访北大
1998年,北大百年华诞之际,安南就曾发来贺信,并委派代表前来祝贺。
2004年,首届北京论坛召开之际,他又委派当时的联合国副秘书长约瑟夫·里德(Joseph Reed)携其贺辞亲临论坛。
2006年,安南在他联合国秘书长任期即将结束前,首次访问北京大学。
2009年,安南又以联合国基金会董事的身份访问北大,与北大学者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2015年4月21至22日,安南到访北京大学,展开对北大的访问和交流活动。
访华
安南曾于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2004年10月和2006年5月六次访华。
人物作品
《安南回忆录——干预:战争与和平中的一生》、《安南演讲集:我们人民:面向21世纪的联合国》。
人物评价
安南是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懂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他讲话温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诚,头脑冷静,富有幽默感。身高1米75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虔诚的天主教,站着的时候总是腰板挺直。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即便是在劳累、忧伤或处在危险境地,安南总是非常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因此熟悉他的人常戏称他为“世俗教皇”。美国著名男性杂志《君子》曾经评选出“全世界最会穿衣服的男性”,名单中除了英国影星休-格兰特和大帅哥裘德-洛以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榜上有名。正如同服装追求简单之美,在为人处事中,安南也喜欢说自己是个简单的人。
他生在非洲部落酋长之家,却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很少提到自己是加纳人,而以一个非洲人来称呼自己;他被人称为“世界总统”,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政治权力,没有任何领土归他管辖,没有任何军队供他调遣;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他有太多的麻烦和困扰,但他始终保持乐观;他是那么引人注目,却是个低调的人,让人觉得他在尽力避免别人的目光;他既有着高贵的品质,也不乏普通人的生活原则;他永远让人感觉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
安南是公认的联合国历史上最富有改革精神的秘书长。在任职的十年中,安南一直在不懈地推动联合国改革进程,致力于将这个声望下降的庞大机构改革成为能够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卓有成效的权威国际组织。安南曾经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与时间赛跑”。就任后,为了和平使命,安南在世界各地不断地穿梭访问、调停斡旋,化解危机,遏制冲突,防止战争,到处呼吁和谈、谴责暴力,足迹遍布五大洲。无论是在伊拉克危机、中东巴以冲突中,还是在南亚克什米尔争端、阿富汗战争里,都可以见到安南的身影。因此,有人称他为世界上最忙碌的和平使者。
安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他的眼睛,映射出的不仅有对这个既富饶又贫穷、既美好又痛苦的世界的忧患和悲悯,更多的是力量和希望。圣·马修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保佑和平使者,因为他们应该被称之为上帝的孩子!
一个非常镇静的人,一个几乎从不会提高嗓音的人,一个从来不会发怒或者失去耐心的人,人们最多能从他连续不断的搓手和眼睛猛烈的颤动中,感觉到他内心的焦虑。
“他是加纳的英雄”“我为他感到自豪”“非洲人民感谢他”在西非国家加纳,一提起“科菲·安南”这个名字,从总统到百姓,人们最常说的就是这些话。
有史以来最活跃的联合国秘书长(《华盛顿邮报》评)
安南是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懂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他讲话温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诚,头脑冷静,富有幽默感 。(南方都市报评)
人物争议
改革理念引发争议
综观安南任期内所提出的各种改革措施和理念,成功实施的有之,引起争议的也不少。例如,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他表示要吸纳那些在财政、军事和外交方面对联合国贡献最大的国家,这同要求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代表性不足的众多国家的愿望不相一致,自然很难获得赞同。
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
作为一个来自非洲的秘书长,最让安南失望的也许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全球化趋势中日益被边缘化。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远远没有达到联合国的要求。
对人权的践踏随处可见
在人权领域,安南也有很多遗憾。国际社会对人权和法治的践踏依然随处可见。安南认为安全和幸福取决于对人权和法治的尊重,必须通过法治保护人类尊严和权利,在维护人类社会的多样化中相互学习,国家必须遵守国家间的规范。然而许多弱势群体的尊严和权利不能得到保障,依然苦苦挣扎在痛苦的深渊里。
该文章由作者:【飞翔的荷兰人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