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大桥》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尼克森上校和他的属下成为日军的俘虏,被命令修建泰国西部地区的桂河大桥。之后全力阻止大桥被英国特遣队炸毁的故事。
该影片是由大卫·利恩执导,威廉·霍尔登、亚利克·基尼斯等主演,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品的战争片。于1957年10月2日在英国上映。
剧情简介
一九四三年,战争乌云笼罩太平洋,日军占领下的缅甸边境,有一个盟军战俘营。日军出于战略需要,在缅甸与泰国交界的桂河上为泰、缅铁路建造大桥,战俘营营长斋藤大佐下令全体战俘参加建桥工程,可是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这违反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
双方对峙,后来双方又为战俘的待遇问题发生纠纷,尼科森被关入禁闭室。已参加建桥的战俘们开始怠工,加上日方设计上的不足,整个工程陷于停顿。斋藤迫于无奈,只得让步,尼柯尔逊等人获释。这时美军战俘希尔兹少校成功地逃出战俘营,来到边境农村中的英军突击部队,希尔兹从队长沃顿少校那儿接受了炸毁桂河大桥的任务,两人由几个泰国人带领,潜入大桥工地附近。尼科森在获释后想:在破坏一切的战争中何不做点事情。
于是率领战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桥工程顺利进行着,三个月后,大桥建成了。希尔兹巧妙地把炸药安放在桥墩上。在通车那天,尼科森将桥的上下作最后检查,突然发现埋设在沙床里的引爆电线,他跟希尔兹发生了一场争斗。守卫的日军慌忙之中开火打中了炸药,几声巨响后,桂河大桥被炸毁,飞速驶来的火车也坠入河里,尼科森等人壮烈牺牲。
主创团队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威廉·霍尔登 | 希尔兹 |
亚利克·基尼斯 | 尼克尔森 |
杰克·霍金斯 | 华登 |
早川雪洲 | 斋藤 |
安德鲁·莫瑞尔 | Col. Green |
胜本圭一郎 | Lt. Miura |
大川平八郎 | Capt. Kanematsu |
James Donald | Maj. Clipton |
Geoffrey Horne | Lt. Joyce |
Peter Williams | Capt. Reeves |
John Boxer | Maj. Hughes |
Percy Herbert | Pvt. Grogan |
Harold Goodwin | Pvt. Baker, Sick List Volunteer |
Ann Sears | Nurse at Siamese hospital |
M.R.B. Chakrabandhu | Yai |
Kannikar Dowklee | Siamese. girl |
职员表
制作人 | Sam Spiegel |
原著 | 彼埃尔·布尔 |
导演 | 大卫·里恩 |
副导演(助理) | Gus Agosti、Ted Sturgis、John Kerrison |
编剧 | Michael Wilson、Carl Foreman |
摄影 | Jack Hildyard |
配乐 | 马尔科姆·阿诺德 |
剪辑 | Peter Taylor |
美术设计 | Donald M. Ashton |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专辑名称 | 曲目 | 专辑制作 |
桂河大桥 | Overture | 马尔科姆·阿诺德 |
Colonel Bogey March | ||
Shear's Escape | ||
Nicholson's Victory | ||
Sunset | ||
Working On The Bridge | ||
Trek To The Bridge | ||
Camp Concert Dance | ||
Finale | ||
River Kwai March | ||
I Give My Hear | ||
Dance Music | ||
波基上校进行曲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提名方 |
1958年 | 第30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 | 《桂河大桥》 |
第30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 | 大卫·里恩 | |
第30届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 | 皮埃尔·布尔 | |
第30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 亚利克·基尼斯 | |
第30届奥斯卡奖最佳摄影 | Jack Hildyard | |
第30届奥斯卡奖最佳配乐 | 马尔科姆·阿诺德 | |
第30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 早川雪洲 | |
第30届奥斯卡奖最佳剪辑奖 | Peter Taylo | |
第15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 | 《桂河大桥》 | |
第15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 亚利克·基尼斯 | |
第15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 | 大卫·里恩 | |
第15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 早川雪洲 |
幕后花絮
·本片原定邀请加里·格兰特来扮演希尔斯,但是由于档期原因,这个角色最终给了威廉·霍尔登。
·影片原来准备邀请霍华德·霍克斯担任导演,但是他拒绝了。理由是,他两年前拍摄的《法老之国》票房惨败,他不想重蹈覆辙。他认为《桂河大桥》和《法老之国》都属于那种评论家们很喜欢,观众却不感兴趣的片子。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两个片子的主要人物都是男性。
·当时,本片的两个编剧麦克尔·威尔逊和卡尔·弗曼因为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而被丢进了电影圈的黑名单,最终也没能因为编写此剧而捞到什么好处。当年奥斯卡的最佳改编剧本奖只好颁给了本片的第三个编剧,法国人彼埃尔·布尔,他同时也是《桂河大桥》的原著小说作者,而他甚至不会说英语。
幕后制作
背景
《二战中,在接连征服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泰国、缅甸以后,出于加强对东南亚的军事控制、阻挡英军对缅甸的反攻等战略需要,日本侵略军企图打通泰国曼谷至缅甸仰光的交通运输线。自1942年9月开始,他们先后驱使6万余名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盟军战俘和20万名中国及东南亚劳工修建泰缅铁路。16个月时间里,约有1.6万名战俘、10万名劳工因不堪承受日军的残酷奴役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丧生。这段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一个冤魂在呐喊,在哭诉,在诅咒战争,在祈祷和平。因此,这条铁路便有了“死亡铁路”之称。由于桂河大桥是“死亡铁路”的咽喉,二战末期,它成了盟军重点攻击的一个战略目标。盟军曾与日军展开过一场异常激烈的桂河大桥争夺战,成千上万的官兵战死大桥两端,血染浩荡桂河。于是,有人又把桂河大桥称作“死亡之桥”。
关于电影
从日本导演大岛诸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到商业喜剧片《胜利大逃亡》,“战俘营片”这种重要的战争类型片在电影史上和影迷心中都留下了深刻而有力的印记。著名导演大卫•里恩1955年拍摄的《桂河大桥》无疑是该类型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本片根据彼埃尔•布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被称为50年代最雄伟的战争片,并凭借近乎完美的制作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男主角、导演、编剧、剪辑、配乐等七项大奖。其中,英军上校尼尔森的扮演者,英国明星亚历克•吉尼斯则因其在该片中的出色表演荣登当年奥斯卡影帝宝座。
关于主人公
当我们谈到国民性——更多的是谈及其中的劣根性,我们会想起阿Q,西班牙人可能要捧出唐吉诃德,英国导演大卫•里恩则塑造出了尼尔森上校。
关于配乐
看过桂河大桥的朋友一定会记得影片开头部分,被俘的英国军人衣衫褴褛,却排着整齐的队伍用口哨吹出轻松有力的曲子。这首《波基上校进行曲》在1914年便由约翰•奥尔福特(Kenneth John Alford)作出,而在40多年后才因《桂河大桥》为大家所熟知,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流行曲,因此这首曲子也被称为《桂河大桥进行曲》。
制作发行
主创公司
制作机构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美国] Horizon Pictures (II) |
发行机构 |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
华纳兄弟公司 | |
Columbia Filmgesellschaft Inc. | |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 |
美国广播公司 | |
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 |
上映信息
时间 | 国家/地区 |
1957年10月2日 | 英国 |
1957年12月18日 | 法国 |
1957年12月18日 | 美国 |
1957年12月20日 | 比利时 |
1957年12月22日 | 日本 |
1957年12月23日 | 巴西 |
1958年1月9日 | 中国 |
1958年3月7日 | 希腊 |
1958年3月21日 | 荷兰 |
1958年7月21日 | 瑞典 |
1958年8月18日 | 丹麦 |
1958年8月29日 | 芬兰 |
1958年9月5日 | 奥地利 |
1958年10月13日 | 西班牙 |
1973年10月11日 | 澳大利亚 |
1988年8月18日 | 匈牙利 |
1998年1月22日 | 捷克 |
1999年5月4日 | 阿根廷 |
影片评价
《桂河大桥》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导演以独特的手法展现出在大时代环境下每个人物的悲欢,更表现出他们在各自民族文化的思维影响下对于战争的思考。在影片中,三个军人的故事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架构,从而凸显出每个人身上鲜明的民族烙印,但与此同时影片也不忘刻画出每一个人物的独特个性。该片的剧情设计得非常巧妙,从结构上来说整个故事的剧情由两条线索构成,尼克尔森上校等人在战俘营的线索和美国大兵希尔斯的逃亡线索交织进行,两条线索一同将故事推向高潮(新浪网评)。
本片虽然是以战俘为主角,却和其他的战俘逃亡或抗争片有所不同,影片虽然也涉及到战争胜利与失败双方的抗争,战俘待遇等问题,但是主题并不在此。影片的主角与灵魂可说是尼科森上校,做为典型的英国军人,他具有英国绅士的认真态度,以及“任务就一定要完成”的执着;正是因为这点,一旦大桥建成,他就认为那是自己和部下所完成的工作而守护,却忘记桥一但通,会对自己的部队带来极大的伤害。战场上,战士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而“服从”和“完成使命”这点,在世界各国也被当做军人最重要的使命。只是,士兵真的只要服从命令就好了吗?纽伦堡审判时,“服从命令”被没有能成为战犯的免罪符;在影片的最后,当尼科森上校死去时,他可能也认识到这点。(搜狐娱乐评)
该文章由作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