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肝部病变)

肝纤维化(fibrosis of liver)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段。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而肝硬化则否。

目前研究的重点放在分子与分子、分子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任何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过程,如果损伤因素长期不能去除,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肝纤维化(肝部病变)

病因

肝纤维化的病因有很多,在临床上多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体导致肝纤维化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八种。

1.酒精性肝炎(ASH)引起肝纤维化;

2.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纤维化;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引起肝纤维化;

4.毒素和药物引起肝纤维化;

5.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引起肝纤维化;

6.肝淤血引起肝纤维化;

7.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肝纤维化;

8.其他引起肝纤维化的病因。

指标

正常指标:/n

(1)PCⅢ(III型前胶原):正常范围<18ng/mL./n

(2)IV-C(IV型胶原)正常范围30-140ng/mL./n

(3)LN(层粘连蛋白):正常范围50-180ng/mL./n

(4)HA(透明质酸酶):正常范围<120ng/mL./n

(5)脯肽酶(PLD):正常值1107±19.5u/L./n

(6)单胺氧化酶(MAO):正常值3.3-15.1nmol/(s.L)。/n/n异常指标:/n/n升高

临床意义

(1)晚期肝硬化患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反而低,提示肝硬化晚期Ⅲ型胶原合成率降低,因此,对肝脏损害的患者血中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浓度的动态观察更具有临床意义。/n

(2)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坏死有关,是纤维形成的活动指标。/n

Ⅳ型胶原是目前临床主要用于观察肝硬化的指标,血清Ⅳ型胶原浓度基本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n

急性肝炎时,虽然大量肝细胞损害,但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故血清Ⅳ型胶原浓度无显著增加。/n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浓度依次增加。

诊断

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

1.PCIII(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他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分,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4.HA(透明质酸酶)

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

(2)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3)HA水平与血清胆红素、SGPT(Serum glutamic-pyruvic血清谷丙转氨酶)、γ-球蛋白呈正相关。

(4)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

(5)故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6)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7)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治疗

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如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抗血吸虫治疗、戒酒等;针对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如通过抑制炎症或脂质过氧化,或者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生活化,以及促进胶原降解等。

预防

情绪稳定

肝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非常密切。情绪不佳,精神抑郁,暴怒激动均可影响肝的机能,加速病变的发展。树立坚强意志,心情开朗,振作精神,消除思想负担,会有益于病情改善。

动静结合

肝纤维化代偿功能减退,并发腹水或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在代偿功能充沛、病情稳定期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量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度。

用药从简

盲目过多地滥用一般性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恢复。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巴比妥类应慎用或忌用。

戒烟忌酒

酒能助火动血,长期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因此,饮酒可使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并容易引起出血。长期吸烟不利于肝病的稳定和恢复,可加快肝硬化的进程,有促发肝癌的危险。

饮食调护

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有肝昏迷先兆时,应对蛋白质摄入适当控制,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积极预防

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实质性变性而逐渐发展的一个后果。

要重视对各种原发病的防治,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炎、血吸虫病、胃肠道感染,避免接触和应用对肝脏有毒的物质,减少致病因素。

该文章由作者:【恩波考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