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将军骠骑列传》出自《史记》中的一篇列传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文中突出地描写和赞美了卫青推功让爵、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但同时也批评了他们不修名节、不进贤士、和柔事主的不足,显示了司马迁修史时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政制下的军人,卫青几乎做到了一个完人可能做到的一切:战功赫赫,才能卓着,以成功的军事行动开启一个时代;在战事中能够身先士卒,在战争之后能够推功让爵;为人谨慎谦和,爱护士卒,万千宠爱集一身时仍然能够保持清醒,尤其令人敬佩的是能忍他人所不能忍;从《史记》中霍去病崛起后关于卫青的记述中还可以读出他身上一些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味道。
《史记》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在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续自己的事业,撰写史书。3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开始在国家藏书处“金匮石室”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20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沅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35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孤军深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报答汉朝,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着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卫将军骠骑列传
作者:司马迁
出自:《史记》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内容提要
出自《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五十一,是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合传,主要记述卫青七出边塞,霍去病六出北疆,指挥千军万马,攻讨匈奴,扬威大漠的经历和赫赫战功。匈奴奴隶主屡犯中原,严重破坏了汉匈人民的和平生活,给百姓和社会生产带来深重灾难。
年轻的汉武帝大胆重用青年将领卫青和霍去病,令其频频出击,其战争规模之大,兵威之盛,为汉代讨胡征战之最,这就有力地打击了匈奴奴隶主侵扰中原的嚣张气焰,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博大,安定和富强,对汉匈人民的和平劳动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值得肯定的历史功绩,也正是司马迁写作本传的用意所在。当然,作者对连年战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资的巨大损失,也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文中突出地描写和赞美了卫青推功让爵、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但同时也批评了他们不修名节、不进贤士、和柔事主的不足,显示了司马迁修史时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结构
此文的结构颇有特色,前边的主要部分写卫、霍事迹,是卫、霍的合传。篇末又附记公孙贺等十六位征胡将领的简略事迹,以类相从,实为一篇类传。从结构上看,主次分明;从史实上看,前后一体,水乳交融,毫无游离或割裂之感。显示了司马迁剪裁谋篇的匠心和《史记》行文灵活多变的特点。这就在事实上使本传成为汉武帝时代汉匈战争和汉匈关系的一篇简史,或者是一本征胡英雄的记功簿。
描写
本文虽以记事为主,但却不乏精彩的景物和场面描写,如写元狩四年的漠北大战:阴霾四起,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自然景象的描写,为战争铺垫了凄清苍劲的情调;再写大将军卫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击凶奴”,致使单于“乘六骒”,仓皇夜遁;后写大将军北上,追亡逐北,真是兵威浩荡,强虏震恐,浩气千里,万马奔腾,既“描画如见”(王治皞《史记榷参·卫将军骠骑》),又使读者如闻其声,很有艺术感染力。
文言版(附注释)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①,与侯妾卫媪通②,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③,故冒姓为卫氏④。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⑤。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儿,次女即子夫。后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⑥,不以为兄弟数⑦。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⑧,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⑩,安得封侯事乎!”
青壮,为侯家骑(11),从平阳主。建元二年春(12),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13)。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14),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15),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16),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17),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18),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孺为太仆公孙贺妻。少儿故与陈掌通(19),上召贵掌(20)。公孙敖由此益贵。子夫为夫人。青为大中大夫。
①给事:供职。平阳侯:指曹寿。②通:通奸。③据卷四十九《外戚世家》载,卫子夫原为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讴者”即歌女,一次武帝到平阳公主家,所有侍奉他的美人,他都不喜欢,唯独喜欢上作为“讴者”的卫子夫。卫子夫侍武帝更衣,于是在衣车中得幸。入宫,有宠,以生戾太子刘据立为皇后。④冒:冒充,假冒。卫青生父为郑季,当姓郑,以其为私生子,因依母姓,故曰冒。⑤更:改换。字:表字。⑥先母:指郑季前夫人。奴畜之:把卫青当做奴仆来养育。
⑦数:数目。⑧甘泉:宫名。居室:即“保宫”,是囚禁犯法官员和其家属的拘留所。一说官署名,汉有甘泉居室令丞之官。⑨钳徒:受钳刑的犯人。钳刑是用铁圈系颈的刑罪。相青:给卫青相面。⑩毋:通“无”不。(11)骑:骑士。(12)建元二年:即公元前一三九年。建元,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
(13)幸上:被皇上宠爱。(14)堂邑大长公主:即汉文帝长女,武帝姑母刘嫖,因嫁堂邑侯陈午,故名堂邑大长公主。汉代称皇帝的姑母为大长公主。刘嫖之女即武帝元配夫人陈阿娇,后被废。(15)有身:通“有娠”,身怀有孕。(16)建章:宫名。(17)篡取:抢夺。(18)昆弟:兄弟。(19)故:从前。(20)贵掌:使陈掌显贵。
元光五年①,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②。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③,赎为庶人。贺亦无功。
元朔元年春④,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其秋,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明年,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虏略渔阳二千余人⑤,败韩将军军⑥。汉令将军李息击之,出代;令车骑将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⑦,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⑧。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青校尉苏建有功,以一千一百户封建为平陵侯。使建筑朔方城。青校尉张次公有功,封为岸头侯。天子曰:“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借兵⑨,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
⑩《诗》不云乎(11),‘薄伐狁(12),至于太原’;‘出车彭彭’(13),城彼朔方’(14)。”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14),获首虏二千三百级(16),车辎畜产毕收为卤(17),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18),绝梓领(19),梁北河(20),讨薄泥(21),破符离(22),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23),执讯获丑(24),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25),益封青三千户(26)。”其明年,匈奴入杀代郡太守友(27),入略雁门千余人(28)。其明年(29),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杀略汉数千人。
①元光五年:即公元前一三○年。元光,汉武帝第二个年号(前134-前129)。关于卫青等人这次出击匈奴的时间,《史记》、《汉书》的有关纪传,记述并不一致。参见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段注①。②斩首虏:斩杀敌人。虏,指匈奴。③当:判罪。④元朔:汉武帝第三个年号(前128-前123)。⑤虏略:掳掠。⑥韩将军:指韩安国。⑦略:攻取。⑧走:逃跑。这里指赶跑,使逃跑。
⑨造谋:策划阴谋。借兵:仗恃武力。⑩厥:其,指匈奴。(11)《诗》: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里的引文,前两句出自《诗经•小雅•六月》,后两句出自《诗经•小雅•出车》。(12)薄:语首助词,无实义。按《六月》歌颂周宣王北伐狁(xiǎnyǔn,显允)即秦汉以来的匈奴之事。(13)彭彭:通“奔行的样子,一说“马行盛貌”(《广韵》)。(14)城:筑城。朔方:北方。按《出车》也写宣王北伐狁之事。武帝引这两首诗为自己出击匈奴寻找根据。(15)度:通“渡”。(16)级:首级,人头。(17)辎:辎重。卤:通“掳”,此指缴获的战利品。
(18)按:巡行。榆谿:塞名。(19)绝:横过。梓领:通“梓岭”,山名。一说塞名。(20)梁:桥,此处用为动词,架桥。北河:此与上文的西河,皆为古代黄河主河道的一部分。(21)讨:征伐。蒲泥:部族的首领名。(22)符离:塞名,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部。(23)伏听者:指敌人的侦探。(24)执讯:捉到间谋。获丑:通“馘(guó,国)丑”,割死敌左耳以计功。丑,对敌人的蔑称。按“执讯获丑”出自《诗经•小雅•出车》,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讯为军中通讯问之人,盖谍者之类……则此诗‘获’即‘馘’之假借。”(25)全:保全。甲兵:原指战衣与兵器,此指军队。(26)益:增加。(27)友:人名,即共友。(28)略:掠。(29)明年:指元朔四年(前125)。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①,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②,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③。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④,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⑤。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⑥。得右贤裨王十余人
⑦,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⑧,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⑨,大将军立号而归⑩。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11),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12):“臣幸得待罪行间(13),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14),上幸列地封为三侯(15),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16)。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
17)。”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18),傅校获王(19),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20),至匈奴右贤王庭(21),为麾下搏战获王(22),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侯。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窌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23),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其秋,匈奴入代,杀都尉朱英。
①将:率。②领属:隶属。③咸:全。④当:面对。⑤溃围:冲开包围圈。⑥不及:没追上。⑦裨王:小王。⑧即军中:就在军中。拜:授给官职。⑨以兵:率军队。⑩号:名号。(11)躬率:亲自率领。戎士:军队。(12)固谢:坚决推辞。(13)待罪:当官供职的谦词。行间:行伍之间,即军队之中。(14)勤劳:劳苦。实指功劳。(15)列:通“裂”。(16)劝:鼓励。力战:拚力奋战。(17)固:本来。且:将。图:考虑。(18)护军:接应各军。(19)傅:率领。校:五百人为一校。获王:捉到匈奴王。(20)窳(yǔ,雨)浑:塞名。(21)庭:匈奴单于、贤王等的居处和议事的地方。(22)麾下:将帅的大旗之下。此指主帅,主将。(23)再:第二次。
其明年春①,大将军青出定襄。合骑侯敖为中将军,太仆贺为左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右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击匈奴②,斩首虏万余人。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③,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前将军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④。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
大将军问其罪正闳⑤、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当云何⑥?”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⑦。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⑧。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⑨,力战一日余,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⑩。不当斩。”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11),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12),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13),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遂囚建诣行在所(14)。入塞罢兵。
①明年春:指元朔六年(前123)春。②悉:全部。复:再次。③并军:把军队合在一起。④将:率。可:约。⑤正:军正,军中的法官。⑥云何:怎么说?意谓按军法应给苏建定什么罪。⑦裨将:副将。⑧兵法:指中国现存的最早兵书《孙子兵法》。以下引文见《孙子兵法•作战》篇,意谓小的部队虽然坚决抵抗大敌,但终究将被大的敌人擒获。禽,通“擒”。⑨当:抵挡、对抗。⑩是:此。反:同“返”。(11)说(shuì,税):劝说。明威:表明威信。(12)裁:处理。(13)于是:由此。(14)诣:前往,到……去。行在所:天子巡行时所在之地。
是岁也①,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②,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③,斩捕首虏过当④。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⑤,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⑥,再冠军⑦,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斩首虏二千余人,以千一百户封贤为众利侯。”是岁,失两将军军,亡翕侯,军功不多,故大将军不益封。右将军建至,天子不诛,赦其罪,赎为庶人。
大将军既还,赐千金。是时王夫人方幸于上⑧,宁乘说大将军曰:“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⑨,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愿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⑩。”大将军乃以五百金为寿。天子闻之,问大将军,大将军以实言(11),上乃拜宁乘为东海都尉。张骞从大将军,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中久,导军(12),知善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因前使绝国功(13),封骞博望侯。
①是岁:这一年(指元朔六年)。②与:给予。③直弃:径直离开。赴利:奔向有利之处,以消灭敌人。④过当:指杀杀伤敌军的数目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伤亡数目。⑤相国、当户:均匈奴的官名。⑥大父行:祖父辈。籍若侯:匈奴侯名。产:人名。季父:叔父。罗姑比:人名,单于的叔父。⑦再:第二次。⑧王夫人:指汉武帝宠姬,生齐王刘闳者。上:皇上。⑨身:自身。食万户:享受万户封邑的赋税和物产。⑩奉:同“捧”。亲:指父母。寿:祝寿。(11)以实言:把实情说出来。(12)导军:为军队当向导。(13)使:出使。绝国:极远的国家。
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①,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②,有功。天子曰:“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③,讨遬濮④,涉狐奴⑤,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慴者弗取⑥,冀获单于子⑦。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⑧,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⑨,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⑩。益封去病二千户。”
其夏,骠骑将军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11);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皆击匈奴。郎中令将四千骑先至,博望侯将万骑在后至。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郎中令,郎中令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博望侯坐行留(12),当斩(13),赎为庶人。而骠骑将军出北地,已遂深入(14),与合骑侯失道(15),不相得,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16),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17)、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18),益封去病五千户。
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19)。鹰击司马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20),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骠侯。校尉句王高不识,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21),骠骑所将常选(22),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23),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24)。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25)。
①元狩二年:即公元前一二一年。元狩为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将:率领。③逾:越过。乌盭(lì,力):通“乌戾”,山名。④遬(sù,速)濮:匈奴部族名。⑤狐奴:河名。今称在浪河。⑥慑慴(zhé,哲):畏惧而服从。弗取:不掠取。⑦冀:通“觊”,希望。⑧合短兵:以短兵器(刀和剑之类)交战。合:会。⑨全甲:指全副武装的敌人。一说为国名。⑩祭天金人:匈奴人祭天时用的金属偶像。一说是得自西哉的佛像,与祭天无关。(11)异道:指分道进军。(12)坐:因犯……罪。行留:行军迟缓,贻误军机。(13)当:判罪。
(14)遂:通“邃”,远。下文“遂过”之“遂”同此。(15)失道:迷路。(16)以:率领。(17)阏氏:匈奴单于的正妻。(18)师:军队。大率:大抵。什三:十分之三。(19)校尉从至小月氏:即“从至小月氏之校尉”,意谓跟随霍去病到过小月氏的校尉。(20)前行:先头部队。(21)宿将:资深的将军们。将:率领。士马兵:战士、马匹、兵器。(22)常选:经常挑选的精兵。(23)先其大军:跑在大军的前面。(24)坐:因为。留落:行动迟缓,落在后边。不遇:遇不到好的战机。(25)比:并列。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①。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②。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③,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④。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⑤。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⑥,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封其裨王呼毒尼为下摩侯⑦,鹰庇为煇渠侯,禽梨为河綦侯,大当户铜离为常乐侯。于是天子嘉骠骑之功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奔⑧,率以军粮接食⑨,并将控弦万有余人⑩,诛駻(11),获首虏八千余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战士不离伤(12),十万之众咸怀集服(13),仍与之劳(14),爰及河塞(15),庶几无患(16),幸既永绥矣(17)。以千七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徭。
居顷之,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18),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19)。其明年(20),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杀略汉千余人。①数:屡次。为:被。以:因为。②使:派。要:通“邀”,迎接。边:边境。③将:率。此言率兵于河上筑城。城:筑城。河上:黄河岸边。④驰:急奔。传:驿站,此指驿站备用的车驾。闻:传报朝廷知道。⑤颇遁去:多有逃走者。⑥行在所:帝王临时驻留的地方。⑦下摩:《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作“下麾”,地名。
⑧厥:其。众萌:通“众氓”,民众,百姓。咸:皆。奔:投奔。⑨率:皆。接食:接济。⑩控弦:拉弓。此指拉弓的战士。(11)駻:本为骠悍勇敢之人,此指妄图逃亡的匈奴人。(12)离:通“罹”,遭受。(13)怀集:归来。按《玉篇》曰:“怀,归也。”
《国语》“不其集亡”,韦昭注:“集,至也。”服:承担。按泷川资言《史记汇注考证》:“服,犹任也;任频兴之劳。”据此,此“服”字当属下句,应于“怀集”之后断句。(14)仍:频繁。与:《汉书》作“兴”,是。为军事活动而征聚物资曰兴。实指战争而言。劳:苦。“服仍兴之劳”,即承受战争劳苦之意。(15)爰:于是。河塞:泛指黄河以北至塞外地区。(19)庶几:差不多、几乎。(17)幸:幸运、有幸。既:将。绥:安。
(18)边五郡:边境上的五个郡,指陇西、北地、上郡、云中、朔方。故:原来。(19)为属国:做汉朝的属国。当时汉将匈奴降民安置在上述五郡之中,设五属国,各派都尉监护他们。(20)明年:指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其明年,天子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①,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②,今大发士卒,其势必得所欲。”是岁元狩四年也③。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④,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捕虏言单于东⑤,乃更令骠骑出代郡⑥,令大将军出定襄。郎中令为前将军⑦,太仆为左将军⑧,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⑨,平阳侯襄为后将军⑩,皆属大将军。兵即度幕(11),人马凡五万骑(12),与骠骑等咸击匈奴单于。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既度幕,人马罢(13),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14),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15),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16),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17)。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18),单于遂乘(19),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20)。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21),杀伤大当(20)。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23),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24)。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①画计:出谋划策。②度:越过。幕:通“漠”,沙漠。轻留:轻易滞留。③是岁:这年。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④转者:转运军需物资的人。踵:脚后跟。此指跟随其后。⑤捕虏:捉到的俘虏。东:向东而去。⑥更令:改变命令。⑦郎中令:指李广。⑧太仆:指公孙贺。⑨主爵:即主爵都尉。
⑩襄:即曹襄。(11)即:立刻。(12)凡:共。(13)罢:通“疲”。(14)悉:全部。远北:远远地运到北方。(15)武刚车:有防护的军车。自环为营:自己排成环形阵营。(16)会:正赶上。且入:将落山。(17)益:更。绕单于:包抄单于。(18)薄莫:傍晚。莫,同“暮”。(19)六:六匹骡子拉的车。按“”同“骡”。(20)冒:冲。(21)纷挐:混乱。这里是扭打的意思。(22)大当:大致相当。(23)迟明:天将亮时。(24)食军:供粮给军队食用。
大将军之与单于会也①,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后击单于。大将军引还过幕南②,乃得前将军、右将军。大将军欲使使归报③,令长史簿责前将军广④,广自杀。右将军至,下吏,赎为庶人。大将军军入塞,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
是时匈奴众失单于十余日,右谷蠡王闻之,自立为单于。大于后得其众,右王乃去单于之号。
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⑤,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余里,直左方兵⑥,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⑦,约轻赍⑧,绝大幕⑨,涉获章渠⑩,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11),斩获旗鼓。历涉离侯(12),济弓闾(13),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14),禅于姑衍(15),登临翰海(16)。
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17),师率减什三,取食于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18)。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19),不失期,从至梼余山(20),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从骠骑将军获王,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21),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以千八百户封伊即靬为众利侯。
而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校尉敢得旗鼓(22),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大庶长(23)。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①会:会战。②引:领兵。幕南:即漠南,大沙漠之南。③使使:派使者。归报:回京向皇上报告。④簿责:依文书上所列罪状审问。⑤车重:指军需物资。⑥直:通“值”,面对。左方兵:匈奴的左面军队,即左贤王的军队。⑦躬将:亲自率领。荤粥(xūnyù,熏育):指匈奴。按殷代称匈奴为荤粥。⑧约:捆束。轻赍:轻资,少量财物。赍,通“资”。⑨绝:越过。⑩涉:渡。(11)左大将:匈奴高级将官名,非为人名。
12)历涉:经过。离侯:山名。(13)济:渡。弓闾:河名。(14)封: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15)禅:在山上除地以祭地的仪式。姑衍:山名。(16)翰海:大沙漠。一说湖名,即今苏联贝加尔湖。(17)卤:通“虏”,敌人。丑:丑类,郡虏。(18)逴(zhuò,去声“捉”):远。(19)会:会师。与城:地名。(20)从:随。(21)归义:归附正义,此指投降汉朝。(22)敢:指李敢。(23)自为:人名,即徐自为。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①。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乃益置大司马位②,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③。定令④,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⑤。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⑥,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①塞阅:出塞时检阅军队。②益置:增设。位:官位。③大司马一职是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所设,后来掌权的外戚常被授予此官,故卫青、霍去病皆在本官大将军、骠骑将军之外加大司马之称。④定令:确定法令。⑤秩禄:官吏的品级与俸禄。⑥举:全部。故人:老朋友。门下:指门客。去:离开。事:奉事。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①,有气敢任②。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③,对曰:“顾方略何如耳④,不至学古兵法⑤。”天子为治第⑥,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⑦。”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⑧。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⑨,既还,重车余弃粱肉⑩,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11),而骠骑尚穿或塌鞠(12)。事多此类。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13),元狩六年而卒(14)。天子悼之(15),发属国玄甲军(16),陈自长安至茂陵(17),为冢象祁连山(18)。谥之(19),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20)。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21)。居六岁,元封元年(22),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23)。
①少言不泄:寡言少语,不泄露别人的话。②有气敢任:有气魄敢做敢为。③孙、吴兵法:指孙武、孙膑和吴起的军事着作。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吴国将军与军事理论家,着《孙子兵法》一书。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着《孙膑兵法》一书。吴起为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与军事家,着《吴起》一书。④顾:看。方略:战略、谋略。⑤不至:不必。⑥治第:建造府第。⑦无以:不用。家为:为家,经营自家之事。
⑧不省士:不关心士卒。⑨遣:派。赍(jī,机):赠送。数十乘:几十辆车。此指几十车的食物。按古代四匹马拉一辆车称一乘。⑩重车:装载军需品的车辆。粱:泛指粮食。(11)或:有的人。振:站立。(12)穿域:画定地段为球场。塌鞠:踢球。(13)四年:指元狩四年(前119)。军:军事行动,指率兵出击匈奴。(14)元狩六年:公元前一一七年。(15)悼:悼念、哀伤。(15)发:调遣。属国:指边疆五郡。玄甲军:铁甲兵。(17)陈:同“阵”字,排成阵列。(18)为冢:造坟墓。(19)谥(shì,是)之:死后给他加封号。
(20)并:合并。武与广地:勇武与扩大国土。按封建谥法规定,“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日桓”,霍去病的一生兼有此二者的内容,故谥为景桓侯。(21)将之:任命他为将军。(22)元封:汉武帝第六个年号(前110-前105)。(23)国除:封国被废除。
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后五岁①,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及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②。失侯后二岁③,冠军侯国除。其后四年④,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子伉代为长平侯。自大将军围单于之后十四年而卒。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而方南诛两越⑤,东伐朝鲜⑥,击羌、西南夷⑦,以故久不伐胡。大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⑧,长平侯伉代侯。六岁,坐法失侯⑨。
①后五岁:指元狩六年之后五年,即元鼎五年(前112)。②酎金:汉代王朝举行宗庙祭祀,国王和列侯皆要献出助祭之金,称酎金。如酎金成色不佳,或者斤两不足,都算献金者犯法。元鼎五年这次宗庙祭祀活动中,有一○六人“坐酎金”而被削去爵位。③失侯后二岁:指武帝元封元年(前110)。④其后四年:指元封五年(前106)。⑤方:正。南诛两越:讨伐南方的东越和南越。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的春天,南越相吕嘉起事谋反,杀了汉使者韩千秋等;同年秋天,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相仆等远征南越,至元鼎六年(前111)冬天,平定南越,改置南海等九郡。详见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
元鼎六年秋天,东越王余善谋反,自立为武帝。于是汉武帝派横海将军韩说等兴兵讨伐,至元封元年(前110)冬天,余善被越繇王等杀死,汉朝把东越人全部迁到江淮之间。详见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⑥东伐朝鲜:此指西汉初年,燕人卫满所建的卫氏朝鲜政权。元封二年(前109),朝鲜王右渠(卫满孙)杀辽东郡东部都尉涉河,汉天子派楼船将军杨仆和左将军荀彘率兵讨伐,至元封三年(前108)夏天,平定了朝鲜,改设乐浪等四郡。详见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
⑦击羌、西南夷:元鼎五年九月,羌人曾与匈奴人联合攻打汉朝边塞,第二年冬天,汉军击平羌人。又汉朝自元光五年(前130)至元封二年(前109),先后派唐蒙、司马相如等出使西南夷,并多次发兵攻杀不友好的部族首领等,于是在这些地方设置了犍为、牂柯和汶山、益州等郡县。详见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⑧尚:娶公主为妻曰尚。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先嫁平阳侯曹寿,因曹寿有“恶疾”,汉武帝就下令卫青娶平阳公主为妻。⑨六岁:指武帝天汉二年(前99)。按《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载卫伉“太初元年嗣侯,五年,入宫,完为城旦”。则万伉犯法当在天汉元年(前100)。坐法,即指“入宫”事。按汉代法律规定,进入宫门,必有符籍,无符籍随便进入则犯法。
左方两大将军及诸裨将名①: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②,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③。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万五千七百户④。其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⑤。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为裨将者曰李广,自有传。无传者曰:
将军公孙贺。贺,义渠人,其先胡种⑥。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时舍人⑦。武帝立八岁⑧,以太仆为轻车将军⑨,军马邑⑩。后四岁(11),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12),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后一岁(13),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14),以坐酎金失侯。后八岁(15),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16),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17),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奸(18),为巫蛊,族灭,无后。
将军李息,郁郅人。事景帝。至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军马邑。后六岁(19),为将军,出代。后三岁(20),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功。凡三为将军,其后常为大行。
①左方:犹言“下列”以古代文字竖书,由右向左,故云。两大将军:指卫青、霍去病。按霍去病未封大将军,但骠骑将军“秩禄”皆同大将军,故这里称其为“大将军”。②最:总计。凡:共。七出:七次出兵。即元光五年(前130)首次出上谷击胡,元朔元年(前128)第二次出雁门击胡,元朔二年(前127)第三次出云中击胡,元朔五年(前124)第四次出高阙击胡,元朔六年(前123)二月第五次出定襄击胡,元朔六年四月第六次出定襄击胡,元狩四年(前119)第七次出定襄击胡。
③凡万一千八百户:当为“万二千八百户”。按元朔二年(前127)武帝“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同年又“益封青三千户”,元朔五年(前124)又“益封青六千户”,共一万二千八百户。④万五千七百户:当为“万六千七百户”。按卫青自己受封一万二千八百户,其三子各受封一千三百户,四人共受封一万六千七百户。⑤以:因。侯者:被封侯的人。⑥先:祖先。胡种:属匈奴种族。⑦舍人:官名:⑧武帝立八岁:指元光二年(前133)。
⑨以太仆:凭太仆的身分。⑩军:驻军。(11)后四岁:当作“后三岁”,指元光五年(前130)。(12)后五岁:当指元朔五年(前124)。(13)后一岁:元朔六年。(14)后四岁:指元狩四年(前119)。(15)后八岁:指元鼎六年(前111)。(16)后八岁:指武帝太初二年(前103)。(17)再侯:第二次封侯。(18)子: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按太仆公孙敬声曾犯法入狱,公孙贺请求追捕阳陵大侠朱安石来赎罪。武帝征和二年(前91),公孙贺捕得朱安石后,他在狱中诬告公孙敬声与武帝女儿阳石公主通奸以及公孙贺父子搞“巫蛊”之事,公孙贺被捕入狱,与其子死在狱中,贺家被灭族。(19)后六岁:指武帝元朔元年(前128)。(20)后三岁:指元朔三年(前126)。
将军公孙敖,义渠人。以郎事武帝。武帝立十二岁①,为(骠)骑将军,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五岁②,以校尉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合骑侯。后一岁③,以中将军从大将军再出定襄,无功。后二岁④,以将军出北地,后骠骑期,当斩,赎为庶人。后二岁⑤,以校尉从大将军,无功。后十四岁⑥,以因杅将军筑受降城⑦。七岁⑧,复以因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亡士卒多,下吏,当斩,诈死⑨,亡居民间五六岁⑩。后发觉,复系(11)。坐妻为巫蛊,族(12)。凡四为将军,出击匈奴,一侯。
将军李沮,云中人。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13),以左内史为强弩将军。后一岁,复为强弩将军。将军李蔡,成纪人也。事孝文帝、景帝、武帝。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乐安侯。已为丞相(14),坐法死(15)。
将军张次公,河车人。以校尉从卫将军青有功,封为岸头侯。其后太后崩(16),为将军,军北军。后一岁(17),为将军,从大将军,再为将军,坐法失侯。次公父隆,轻车武射也(18)。以善射,景帝幸近之也。
将军苏建,杜陵人。以校尉从卫将军青,有功,为平陵侯,以将军筑朔方(19)。后四岁(20),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后一岁(21),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失军,当斩,赎为庶人。其后为代郡太守,卒,冢在大犹乡。
①武帝立十二岁:即元光五年(前130)。②后五岁:指元朔五年(前124)。③后一岁:指元朔六年(前123)。此年四月,大将军卫青再出定襄击匈奴。④后二岁:指元狩二年(前121)。⑤后二岁:指元狩四年(前119)。⑥后十四岁:指武帝元封六年(前105)。⑦筑受降城:元封六年匈奴乌维单于死去,其子乌师庐继任单于,他虽年龄小,但却喜攻杀,常扣留汉使者。匈奴左大都尉欲杀乌师庐单于,便暗与汉朝联系,欲取得帮助,汉朝即命因杅将军公孙敖筑受降城(在今内蒙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东的阴山北面),以相助。见卷一百十《匈奴列传》
⑧七岁:即“后七岁”,当是武帝天汉三年(前98)。⑨诈死:假死。⑩亡居:逃亡匿居,以避死亡之祸。(11)系:拘捕。(12)族:灭族。按清梁玉绳《史记志疑》以为本文自“七岁”至“族”四十四字当删,因所记诸事不合逻辑,恐系后人所妄续。(13)武帝立十七岁;指元朔五年(前124)。(14)已:后来。(15)坐法死:因犯法而死。按李蔡因盗卖坟地及侵占汉景帝的陵园墓道外土地的罪过自杀身亡。(16)太后崩:武帝之母王太后死去。
按王太后死于元朔三年(前126)。(17)后一岁:元朔五年。此年春天,张次公随大将军卫青出右北平击匈奴。(18)轻车:驾轻便战车的士兵。武射:勇武而善于射击。(19)以将军:凭将军的身分。(20)后四岁:苏建于元朔元年(前128)封平陵侯,其后四岁当为元朔五年。这年春天苏建做游击将军随大将军出征匈奴。(21)后一岁:指元朔六年。这年春天,苏建为右将军从大将军出击匈奴。
将军赵信,以匈奴相国降,为翕侯。武帝立十七岁①,为前将军,与单于战,败,降匈奴。将军张骞,以使通大夏②,还,为校尉。从大将军有功③,封为博望侯。后三岁④,为将军,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其后使通乌孙⑤,为大行而卒,冢在汉中。
将军赵食其,祋祤人也。武帝立二十二岁⑥,以主爵为右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迷失道,当斩,赎为庶人。将军曹襄,以平阳侯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襄,曹参孙也。
将军韩说,弓高侯庶孙也⑦。以校尉从大将军有功,为龙侯,坐酎金失侯。元鼎六年⑧,以待诏为横海将军,击东越有功,为按道侯。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⑨,屯于五原外列城⑩。为光禄勋,掘蛊太子宫(11),卫太子杀之(12)。
将军郭昌,云中人也。以校尉从大将军。元封四年(13),以太中大夫为拔胡将军,屯朔方。还击昆明,毋功,夺印(14)。
将军荀彘,太原广武人。以御见(15),侍中,为校尉,数从大将军。以元封三年为左将军击朝鲜(16),毋功。以捕楼船将军坐法死(17)。
①武帝立十七岁:当为“武帝立十八岁”,即元朔六年(前123)。此年赵信以前将军身分,随卫青击匈奴,投降匈奴。②以使:凭使者身分。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为武帝建元二年(前139),至元朔三年(前126年)。第二次为元狩四年(前119)至元鼎二年(前115)。③从大将军:随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按元朔六年(前123),张骞随卫青出击匈奴,有功被封为博望侯。④后三岁:指元狩二年(前121)夏天。
⑤其后:指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通乌孙。⑥武帝立二十二岁:指武帝元狩四年(前119)。⑦弓高侯:即韩颓当。⑧元鼎六年:即公元前一一一年。此年韩说以待诏身分为横海将军、往击东越。⑨以:在。太初三年:即公元前一○二年。⑩屯:驻军。列城:指五原以外的诸城堡。(11)掘蛊:挖掘木偶的人。按《汉书•武五子传》载江充欲害卫子夫与太子刘据,“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征和二年七月壬午,(太子)仍使客为使者收捕江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12)卫太子:武帝太子刘据,因其是卫子夫皇后所生,故称卫太子,死后刘戾为太子。
(13)元封四年:即公元前一○七年。(14)夺印:收回印信,即罢官。(15)御:御马。见:求见皇上,自荐其能。(16)元封三年:公元一○八年。(17)捕楼船将军:逮捕楼船将军杨仆。按荀彘讨伐朝鲜时,与友军杨仆发生矛盾。武帝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处理此事时,荀彘又片面告状,使公孙遂逮捕了杨仆,合并其军。公孙遂回京被杀,平定朝鲜后,荀彘也被处死。参见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
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①,其四出以将军②,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③。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而后为将军二人。
将军路博德,平州人。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有功④,为符离侯。骠骑死后,博德以卫尉为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其后坐法失侯。为强弩都尉,屯居延,卒。
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骠骑将军司马⑤。出北地时有功,封为从骠侯。坐酎金失侯。后一岁⑥,为匈河将军,攻胡至匈河水,无功。后二岁⑦,击虏楼兰王,复封为浞野侯。后六岁⑧,为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与战,兵八万骑围破奴,破奴生为虏所得⑨,遂没其军⑩。居匈奴中十岁,复与其太子安国亡入汉(11)。后坐巫蛊,族。
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12),其后枝属为五侯(13)。凡二十四岁而五侯尽夺,卫氏无为侯者。
①六出击匈奴: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即元朔六年(前123)二月、四月两次出定襄击匈奴,元狩二年(前121)三月出陇西击匈奴,元狩二年夏季出北地击匈奴,元狩二年秋季渡黄河击匈奴,元狩四年(前119)春出代郡击匈奴。②其四出:其中四次出征。以将军:以将军的身分,即以骠骑将军的身分率军出征。③凡万五千一百户:当为“凡万六千一百户”。元朔六年霍去病受封冠军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元狩二年以后四次益封,增加一万四千五百户,总计一万六千一百户。
④从骠骑将军有功:元狩四年(前119),路博德随霍去病出征,“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⑤为骠骑将军司马:元狩二年(前121),赵破奴任鹰击司马再从霍去病出征匈奴,立大功被封为从骠侯,食邑一千五百户。⑥后一岁:指元鼎六年(前111)。⑦后二岁:指武帝元封二年(前109)。⑧后六岁:指武帝太初二年(前103)。⑨生为虏所得:赵破奴被敌人活捉。生,活着。为,被。⑩没:复灭。(11)十岁:当为四岁。太子:指赵破奴的长子。(12)首封:第一个封侯。(13)枝属:指子孙和亲属。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①:“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②,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③,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⑤,天子常切齿⑥。彼亲附士大夫⑦,招贤绌不肖者⑧,人主之柄也⑨。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⑩!’”骠骑亦放此意(11),其为将如此。
①语:告诉。②责:责备。至:最、极。③毋:通“无”,不。称:赞扬。④谢:拒绝。⑤魏其:魏其侯窦婴。武安:武安侯田蚡。⑥切齿:咬牙,形容极端愤慨。⑦亲附:亲近安抚。⑧绌:通“黜”。废除。⑨柄:权力。⑩与:参与。(11)放:通“仿”,效法。
卫将军卫青介绍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逝世,葬于茂陵,谥号为‘烈’。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反败为胜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光二年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
卫青出身奴隶,从建元三年(前138年)获救,任侍中、建章监、太中大夫到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为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奇袭龙城,从此开始了赫赫战功的戎马生涯。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
元朔二年(前127年)收复河朔被封长平侯;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袭高阙,拜大将军,三子封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清扫漠南;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大战合围单于,加封大司马。
《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及三万户。
《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军事辞海》:“汉朝时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则兼摄台阁,位极人臣,为皇帝之下最高军政首脑。”
《汉旧仪》记载“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自此大司马有太尉权。虽然卫青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对士卒体恤较多,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嘉其陪葬茂陵东北,“起冢像卢山(阴山)”。谥号为“烈”。《谥法》云: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
卫青育有三子(卫伉、卫不疑、卫登),三子生母不详,但从《史记 外戚世家》卫青得封大将军时“三子在襁褓中”并得以封侯来看,三个孩子的母亲不是同一人,亦非正妻。后娶汉武帝姊平阳公主为妻。卫青薨后,长子卫伉因平阳公主的缘故得以继承长平侯爵位。
该文章由作者:【中国必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