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鉴别和田玉的识别技术?如何区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
1.俄料和和田玉,虽然都有白色,但是白是不一样的。俄料以山料为主,内含矿物杂质、绺、裂纹、绵很少,看起来很干净非常白。相比之下,和田玉含少量的矿物杂质,结构呈纤维交织的毛毡状,俄料相比和田玉看起来绵、绺多一些,显得脏一些。此外,俄料的白色看起来干、浆,没有油脂的润度,而和田玉最大的特点就是润。
2.和田玉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外力的作用,表面会留下石皮和棕眠,这是籽玉天身的显著特征。俄料以山料居多,山料是没有石皮和棕眠这一特点的。之前在雕琢时,为了美观,这些石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和田玉的籽料身份,大多都会留下一小块儿外皮,俄料的雕件上是不可能有外皮的。
3.俄料的体积一般比和田玉大,做出的物件以大件为主,和田玉则是小件居多,特别是和田玉籽料做出的玉器。此外,大小体积不同,价格上也有区别,和田玉虽然小,但是价格比俄料高。另外,俄料玉器上多用糖色做俏色,和田玉的糖色在加工时大多被去掉了。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的怎么区分?
如今的市场中,俄罗斯玉可谓生逢其时,借着玉器市场的繁荣与和田玉资源的匮乏而大行其道。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俄罗斯玉,为此懊恼不已。那么,如何识别俄罗斯玉,就成了收藏者绕不开的话题。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从已有的资料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媒体开始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这些被发现的白玉其实就是俄罗斯玉。一些鉴定机构此时也对这些俄罗斯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认为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组成上有微小的区别。
从这样的资料不难看出,和田玉与俄罗斯玉确实有差别,而这种微小的差别通过鉴定与检测也可以区分。
所谓鉴定与区分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罗斯玉,品质与极品和田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也会获得很高的价格,那又另当别论了。
招数一:看“白
相玉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判断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也是一个结合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玉的“白”。
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浆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白,一定也要讲油性。俄罗斯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高下立判,具体玉件一般也就区分开来了。
招数二:看“皮”
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皮”是籽料的特征,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和“棕眼”和田玉籽料经历了河道中长期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眠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
以前的玉器厂雕玉的时候,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罗斯玉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
俄罗斯玉中也有一种黑皮。这种黑皮实际上是一种脏,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利用黑皮来做文章,比如用黑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还用黑皮做俏色。应该说,黑皮与籽料的外皮是不难区别的,只需留心就是。
招数三:看雕工
区分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可以将工艺作为一种参考,结合其他特征进行判断。这是因为目前北京工、上海工、扬州工都以雕刻和田玉为主,市面上的俄罗斯玉则以广州工与河南工居多。可以说,更为精到的工艺多出在和田玉籽料上。不过这种方法里面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收藏者需要了解掌握各地工艺水平与工艺特点。
招数四:看大小
玉件大小不能作为判断玉件质地的绝对依据,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由于和田玉籽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因此,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画个问号。
招数五:看“糖”
俄罗斯玉往往带“糖”,和田玉山料也带“糖”。可以说,带“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关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场认识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按照玉界传统的看法,“糖”属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种,所以,从和田玉的传统加工工艺出发,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糖”一定会被去掉的,而为了迎合市场,俄罗斯玉的“糖”一般不会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来进行俏色,无论是河南工,还是广州工,概莫能外。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个心眼儿。
不过,也许还会有藏友问,通过以上看色、看皮、看工、看器型、看“糖”就可以把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区别开来了吗?
首先,以上所说的方法只是针对大多数情况而言,它可以帮助收藏者在市场中理清思路,这一点大家通过实践会得到印证;其次,如将以上几点落到某一件具体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会在石皮上找到判断依据,有的可能在工艺上发现问题,而当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一块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有,相玉是一个复杂而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而在市场中也会遇到很多错误的观点,收藏者要细心甄别。
此文章为艺术品收藏资讯原创,特此声明!
和田玉与俄料的区别
区别:
一、光泽的对比:
和田玉:油脂光泽明显,给人一种看着很柔和、很舒服的感觉。
俄料:大部分一般的俄料的光泽偏向蜡状光泽同样也略带瓷性!!好一点的也可出现油脂光泽。
二、颜色的对比:
和田玉:一般的和田玉中会泛青,白度很好的和田玉会在白中泛黄,不过这种很淡的黄色调与俄料的酱色有些区别,和田玉的有点像肥羊的那些脂肪中透出的那种黄色调。
俄料:部分俄料中白里透着很淡的粉红色,还有大部分带了淡黄色,是酱色,也就是我们炒菜用的,最新鲜的那种“生秋黄”的那种颜色。这种淡黄色与和田玉中的糖色有小小区别。而且俄料整体色调偏冷,偏僵,可能因所处的纬度高一点,所以才导致色调有偏冷。
三、透明度的对比:
和田玉:透明度为不透明度或微透明。
俄料:其透明度大多数为不透明,这点与和田玉较接近。
四、油份和手感的对比:
和田玉: “凝脂性”绝大部分很强,用手盘的话很容易出油,盘久了感觉玉的表面变得很润、很油、很有成就感。这种现象的科学解析为:和田玉结构为典型的毡状交织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一般为0.001mm左右,表现在外观上即为:质地细腻,“油性”强,“饭粒”感弱。
俄料: “凝脂性”不错,不过用手盘的话,出油比较慢,盘久了总感觉光泽还是那么呛人,也是就是光泽怎么盘也不柔和,而且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强烈。还有,油份总是出不来。 这种现象的科学解析为:俄料由于中细粒斑状变晶结构的软玉产出比例大,矿物粒度不均一,因而在外观上才表现为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性”差,透光观察粒状感强(相对和田玉),光泽略带瓷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料
俄玉与和田玉的区别
俄罗斯玉是产自俄罗斯的软玉,行业内称为俄料,产出形态有山料、籽料、山流水料,目前还未发现戈壁料。从颜色上看,俄罗斯玉通体发干,白玉发“死白”之光,油润性差。从光泽度上看,俄罗斯玉虽然呈油脂状玻璃光泽,但略带瓷感。
1、从玉质结构观察:新疆和田玉细密的纤维交织状结构,十分紧凑缜密,结构均匀。而俄料则可在透光下看到“毛颤状”结构,结构松散韧性差,易起性,出现“崩口”。
2、从颜色观察:以白玉为例,俄料白玉的白度要好过和田玉,它是一种极度纯净的白。但是白而不润,给人一种灰白、死白的感觉,而和田白玉虽白色有偏差,但是十分温润,因此质地更好。
3、从手感来说:新疆料触摸时滑腻而温润,俄料则因为结构较粗重,因此触摸感也不够光滑。
4、从硬度辨别。新疆和田玉硬度在6-6.5之间,俄罗斯玉硬度则多在5.2-5.4之间,小刚刀能在俄料上留下划痕,却不能划动新疆料。
如何区分和田玉和俄罗斯玉
一般从色泽、油润度等等来区别,和田玉广义范围是包含了俄,罗,斯玉的。要区分广义和狭义其实看鉴定证书放大检查一栏也可以分辨,狭义和田通常会标识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广义则只会标注纤维交织结构。
该文章由作者:【阿布鲁】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