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痣(医疗美容术语)

祛痣是指以去除皮肤表层痣为目的的美容整形手术。目前常见的祛痣术式包括激光去痣、化学剥脱去痣等。通常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其效果维持时间有所差异。

适用人群

有痣,希望去除者。

禁忌人群

1、皮肤有严重的感染,皮肤癌患者。

2、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患者慎用。

3、光敏性皮肤或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的患者。

4、患有精神疾病、严重精神衰弱及心理素质不稳定者。

5、对治疗效果抱有不切实际幻想者。

6、妇女处于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7、免疫系统异常。

8、近期接受过阳光暴晒,或将要接受阳光暴晒者。

9、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剂者。

技术/手术风险

1、疼痛

疼痛的严重度与患者的忍耐程度有关,感到很轻微到很严重都有可能。

2、肿胀

术后24~72小时可能出现肿胀,是预期中的并发症而且不会很严重。术后可使用冰敷及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

3、红斑

红斑反应在术后很常见。红斑反应是术后会产生的自然反应,但如果发生持续性的红斑反应,要注意观察是否有瘢痕出现。

4、其他

术后还可能出现瘙痒、眼睛伤害、变态反应、毛囊炎或痤疮、感染、色素沉着等并发症。

效果说明

维持时间:激光去痣的效果一般可以长期维持。化学剥脱治疗痣的效果可以维持2~3年。

影响因素:受个人体质、操作规范、术后护理等因素影响,不同患者术后的效果及维持时间会有差异。

时间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求美者皮肤表层黑色素重新堆积,可能会重新出现痣。此时,有求美需求者可在咨询医生后再次治疗。

术后护理

1、红肿期(1天~3天)

皮肤红肿刺痛,局部可出现白痂和脱皮,刺痛感当天可逐渐消失。建议术后可适当冰敷,持续频繁使用修复类产品,严格防晒;冷水洗脸,停用所有刺激性化妆品。

2、适应期(4天~7天)

红肿基本消退,肤色提亮,皮肤表面可出现无创性薄痂;部分人群会感到皮肤干痒和发红;应注意防晒保湿,继续使用修复产品;严禁搔抓,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术前注意

1、确认全身状况,如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传染性疾病、血液病、手术区域外伤及手术史等病史。须提前与整形外科医生沟通,由医生决定是否能进行手术,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2、完善术前检查。

3、详细与医生沟通,了解整个流程及风险,做好心理准备。

4、在治疗前避免皮肤遭暴晒,可适当使用防晒产品。

5、治疗前遵医嘱停用化妆品及特殊药物。

6、当天不化妆,保持皮肤清洁。

相关医学知识

色素痣常见,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组和任何部位,皮损形态可呈乳头瘤状、疣状、结节或有蒂损害等表现。其大小由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形成巨痣,颜色通常为黄褐色或黑色,少数呈蓝或紫色等。根据痣细胞的分布分类

1、交界痣

多见于儿童,直径为几毫米至1.0cm,呈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与皮面平或略高于皮面,表面光滑无毛,掌、跖及外阴部位的色素痣常属于此类,无性别差异。

2、混合痣

多见于青少年,外观类似交界痣,但可能更高起,有时可有细毛发穿出。

3、皮内痣

为成年人最常见的色素痣,多发生于头颈部,不发生于掌跖或生殖器部位。皮损形态呈半球形、乳头瘤样或带蒂,可呈深浅不同的褐色或黑灰色,边缘规则,表面可有毛发,较正常粗。皮内痣一般不大,较少发生恶变。

手术分型

1、激光点痣技术

激光点痣技术是根据激光的选择性光热效应理论,利用其瞬间产生的高强度辐射能量,集中作用于黑色素、痣色素组织颗粒上,将其直接汽化、击碎,再通过淋巴组织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去除色素的目的。

2、化学剥脱点痣

化学剥脱点痣是通过使用某些化学药物的细胞毒性,对皮肤产生可控性的损伤,使表皮部分或全部破坏,刺激胶原蛋白重组,从而达到淡化皮肤色素黑痣的目的。

该文章由作者:【麦香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