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拼音:xú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指事字。甲骨文上从十(或甲),下象回环形。表示以天干甲日到癸日十天时间的循环为“旬”,金文加日,则明确表示以十日循环为“旬”。后来转指十年,又引申为时间上的一个完整循环。
字源演变
指事字。甲骨文标红的部分是“甲”字,以下像回环的形状(“甲”字的甲骨文作“十”字形,一说此字是在回环形状加“十”字构成,“十”的甲骨文作“丨”形),中国从商代甚至更早用干支纪日。甲日到癸日,即甲子到癸酉、甲戌到癸未、甲申到癸巳、甲午到癸卯、甲辰到癸丑、甲寅到癸亥,都是十天。每月三十天中有三个甲日到癸日。为了便于计时,将一月分成三个等量单位,十天一个单位,叫做一旬。从初一到初十,或者从甲日到癸日,是一旬。
过了一旬又是新的一旬,一个月三旬。旬与旬之间当然是直线衔接,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好像循环不已。因此就将“甲”与循环结合起来造字。本义是十天。不过,甲骨文的这个字据学者研究来看,字形说解不一,董作宾先生说解为像周匝循环之形,也有认为像蛇、虫缠绕之形。
发展到金文阶段,内部加上“日”字,表示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春秋战国文字以“匀”为声符。《说文》旬之古文?之形即春秋战国文字形之讹变。篆文,原始形体变成了勹字。
旬字在甲骨卜辞中使用频率很高,大部分内容是“旬亡(无)祸”;还有同类性质的“旬㞢(之)杀”,即十天之内会发生邪祟。少量属于天气预报。《甲骨文合集》12486片:“癸酉卜,自今旬不其雨。”
由十天义去掉“天”,只取其“十”。《三国志·魏书·刘廙传》:“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又扩大到十年。唐·白居易《偶吟自慰兼呈梦得》:“且喜同年满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贫。”年满七旬是年纪满了七十岁。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xún | 名词 | 十天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 |
指每月逢十这天。 | ||
十岁为一旬(指年龄)。 | ||
时间,光阴。 | ||
(Xún)姓氏用字。 | ||
动词 | 满,足。 | |
周遍。 | ||
xùn | 动词 | 通“徇”。巡视;游历。 |
通“徇”。顺从;曲从。 | ||
jūn | 形容词 | 通“均”。 均平,正直。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九】【勹部】详遵切(xún)
徧也。十日为旬。从勹、日。
?,古文。
【注释】徧:同“遍”。
说文解字注
〔徧〕(遍)也。小徐无“也”字,非是。《大雅》:“王命召虎,来旬来宣。”传曰:“旬,徧也。”“菀彼桑柔,其下侯旬。”传曰:“旬,言阴均也。”《周礼·均人》:“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注曰:“旬,均也。读如㽦㽦原隰之㽦。”《易》:“坤为均。”今书亦有作“旬”者。《内则》:“旬而见。”注曰:“旬当为均,嫡、妾同时生子,以生先后见之也。”《易·说卦》:“坤为均,今亦或作旬。”按,旬与均音义皆略同。土部曰:“均,平徧也。”又按,许书古文钧作“銞”,《仪礼》今文绚作“?”。知古旬、匀二篆、相假为用。
十日为旬。此徧中之一义也,而必言之者,说此篆从勹日之意也。日之数十,自甲至癸而一徧。
从勹日。勹日犹勹十也。详遵切,十二部。
?,古文。按,从日匀会意。
广韵
详遵切,平谆邪 ‖匀声真1部(xún)
旬,十日曰旬。详遵切。十七。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旬·康熙笔画:6·部外笔画:2
古文:?、?
《广韵》详遵切。《集韵》《韵会》松伦切。《正韵》详伦切。竝音紃。《说文》:徧也。十日为旬。《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又《大禹谟》:三旬。传:旬,十日也。《礼·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
又《诗·大雅》:来旬来宣。传:旬,徧也。
又《易·丰卦》:虽旬无咎。注:旬,均也。
又《前汉·翟方进传》:旬岁闲,免两司隷。注:师古曰:旬,满也。旬岁犹言满岁也。
又旬始,星名。《史记·天官书》:旬始出於北斗旁,状如雄鸡。
又《正韵》须伦切。音荀。义同。
又《集韵》规伦切。本作均。《周礼》作旬。《周礼·地官·均人》: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注:旬,均也。读如㽦㽦原隰之㽦。《易·坤》为均,今书亦有作旬者。
又《韵补》叶松宣切。柳宗元《祭从兄文》:留连游欢,涉月弥旬。夜?膏炬,昼凌风烟。
字形书法
“勹”从上、右包围“日”。“勹”,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横折钩)的钩尖近竖中线。“日”,㇕(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竖段在竖中线左侧。
音韵集成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dz | i̯wĕn | |
王力系统 | 真 | z | ǐwen | |
董同龢系统 | 真 | z | juen | |
周法高系统 | 真 | r | jiwen | |
李方桂系统 | 真 | sgw | jin | |
西汉 | 真 | |||
东汉 | 真 | |||
魏 | 真 | jiən | ||
晋 | 真 | jiən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真谆臻 | jiwen | |
北魏后期北齐 | 真谆臻 | jiwen | ||
齐梁陈北周隋 | 真谆臻欣 | jiwen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z | i̯uĕn | |
拟音/王力系统 | z | ǐuěn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z | juen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z | iuɪn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z | juĕn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z | ǐuen |
字形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旬 | 旬 | 臻 | 平声 | 上平十八谆 | 邪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浊 | 详遵切 | zjuen | |
集韵 | 脣 | 臻 | 平声 | 上平十八谆 | 船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浊 | 船伦切 | ʑiuen | ||
荀 | 臻 | 平声 | 上平十八谆 | 心 | 合口呼 | 三等 | 次清 | 须伦切 | siuen | |||
旬 | 臻 | 平声 | 上平十八谆 | 邪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浊 | 松伦切 | ziuen | |||
钧 | 臻 | 平声 | 上平十八谆 | 见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清 | 规伦切 | kjuen | |||
韵略 | 平声 | 谆 | 松伦切 | |||||||||
增韵 | 平声 | 谆 | 须伦切 | |||||||||
平声 | 谆 | 松伦切 | ||||||||||
平声 | 谆 | 规伦切 | ||||||||||
中原音韵 | 巡 | 阳平 | 真文 | 心 | 撮口呼 | 全清 | siuən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真文 | 徐云切 | |||||||||
洪武正韵 | 钧 | 平声 | 八真 | 见 | 古 | 全清 | 规伦切 | kyən | ||||
荀 | 平声 | 八真 | 心 | 苏 | 全清 | 须伦切 | syən | |||||
旬 | 平声 | 八真 | 邪 | 徐 | 全浊 | 详伦切 | zyən | |||||
分韵撮要 | 巡 | 阳平 | 第二十一津赆进卒 | 清 |
该文章由作者:【纪实故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