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严吉善执导朝鲜电影)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朝鲜语:안중근이등박문을쏘다)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根据领袖金日成早期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的一部艺术电影,于1979年4月15日上映,纪念朝鲜近代爱国烈士安重根诞辰100周年。影片分为上下两集,讲述了日俄战争后,在日本侵略朝鲜的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下,安重根探索救国之路,最后于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暗杀侵朝元凶伊藤博文的故事。该片曾先后引进到中国、韩国等国家,产生较大反响。时至今日,该片作为怀旧影片在中国大陆仍有影碟销售。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严吉善执导朝鲜电影)

剧情简介

本片叙述了二十世纪初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枪杀日本帝国主义侵朝元凶伊藤博文的历史故事。上个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朝鲜,奴役朝鲜人民。安重根等一大批爱国进步人士,为了光复祖国的河山,解救苦难深重的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最终在中国的哈尔滨刺杀日本侵略者驻朝鲜头目伊藤博文的行动中,他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安重根

李仁文

近代朝鲜爱国烈士

伊藤博文

黄永日

前日本首相,侵略朝鲜的元凶

金氏

全正姬

安重根之妻

吴敬植

郑义谦

安重根的朋友,一名新闻记者

金明国

赵明善

安重根搭救的青年,后成为一名军人

韩氏

俞敬爱

金明国的大嫂

李儁

朴太洙

爱国志士,安重根的朋友

韩圭卨

崔大植

爱国大臣

李完用

李永和

卖国大臣,"乙巳五贼"之一

李根泽

宋昌镐

卖国大臣,"乙巳五贼"之一

宋秉畯

李根佑

卖国贼,"一进会"的头目

林权助

朴奉益

日本公使

长谷川好道

吴英焕

驻朝日军司令官

裴贞子

徐辛香

伊藤博文养女,负责刺探宫中情报

禹德淳

申明旭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同谋

曹道先

金光忆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同谋

刘东夏

金润弘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同谋

安定根

李益胜

安重根的一个弟弟

安恭根

李明德

安重根的一个弟弟

沟渊孝雄

吴享文

起诉安重根的检察官

职员表

金日成

导演

严吉善

编剧

白头山创作团

摄影

郑益汉

配乐

李学范

影片影响

朝鲜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是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的同名话剧改编的。据金日成回忆录《与世纪同行》记载,《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是1927年左右,也就是金日成在中国吉林抚松读书时创作的一部话剧,与其同时创作的还有《血喷万国会》、《女儿的信》等。

1970年4月15日,朝鲜政府指示将“不朽的古典名作”《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改编为电影。为此朝鲜进行了长期准备,投入大量资金,由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并且多次蒙受金日成与其子金正日的亲自指导,可谓是朝鲜一部名副其实的大手笔、大制作。该片演职人员的阵容也是非常强大,编剧是荣获金日成勋章的白头山创作团,导演是金日成奖获得者、人民演员严吉善,摄影是人民艺术家郑益汉,作曲是功勋艺术家李学范。演员中有2位人民演员,4位功勋演员,凝聚了当时朝鲜电影界许多高水平和有名望的人物。因此,这部电影是当时朝鲜一部制作水平高、成就相当大的作品,是朝鲜电影艺术达到的又一个高峰。

1979年4月15日,《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分为上下集,正式公映,纪念安重根诞辰100周年。同年8月,该片被引入中国,由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出品,在中国尤其是朝鲜族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也是首部登陆南韩的朝鲜电影,于1998年9月2日由韩国SBS电视台放映,受到了韩国观众的欢迎。可见该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该片大气磅礴,贯穿着历史的悲情,以20世纪初朝鲜历史的重大事件为经,以安重根的个人生涯为纬,深入反映了安重根作为一名爱国者热烈探索救国之路,在多次失败后由希望变为失望的心路历程。最后图穷匕见,仍然无法挽回祖国灭亡的命运。同时,该片以伊藤博文对朝鲜的侵略与安重根拯救国家的努力为两条主线,当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时(即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时),就将剧情推向了高潮。此外,该片还透过刻画安重根等义士的爱国爱民,伊藤博文等日本侵略者的蛮横狡猾,李完用等朝鲜卖国贼的奴颜婢膝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将各种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最后该片透过剧终的旁白,揭示出了领导朝鲜人民救国必须要光辉的思想引领的道理。

该片作为一部历史片,其内容都是根据历史还原和加工的。但也有部分与历史相悖的内容,比如《乙巳条约》缔结时,安重根在中国上海,而非像片中那样在朝鲜皇宫外。又比如参加安重根行动的刘东夏其实并不知道安重根的暗杀计划,但片中却与此相反。另外,当时朝鲜在1897年就已经将国号改为大韩帝国,普遍称为韩国,安重根也自称“大韩国人”。

但该片似乎碍于政治因素,忌讳“韩国”一词,因此在片中基本上所有的场合都用“朝鲜”来称呼,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的。此外,该片作为一部朝鲜制作的艺术电影,免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教,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特别是安重根就义前呼唤“伟人”的情节,沿袭了绝大多数朝鲜电影必须出现的“伟人”、“将军”、“太阳”、“主体思想”等套路。尽管如此,《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仍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电影,代表了当时朝鲜电影的最高水平。

该文章由作者:【拓扑异构酶】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