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拼音:jī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指衣服领口相交的部分,又指衣服的胸前部分。襟的位置正对胸口,所以又比喻为胸怀,抱负。又指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
字源演变
形声字。其形体最早见于西周金文,金文作图1,外部是“衣”,作形旁,意指这个字的本义与衣着有关;内部是“金”,作声旁,指示这个字的读音。金文字形,隶定后其实是“䘳”,因为“金”仅为声旁,其声符还可以换成“今”“禁”等,其义仍不变。《说文解字》小篆(图2)将声旁“金”移至“衣”右部。到了晋代,人们将声符“金”换为“禁”,将其字写作“襟”以代“䘳”,《释名·释衣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这种写法后来广为流行,一直保留到楷书。
在楷书阶段中,人们又改从“今”声,造出了一个“襟”字异体“衿”,与之同用,后来人们将这两个异体字分工,以“衿”专门表示衣领,以“襟”专门表示衣襟,襟、衿遂分化为二字。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襟jīnㄐㄧㄣˉ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对~。底~。~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
胸怀,抱负:~怀。胸~。
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连~。
详细释义
襟[jīn]
〈名〉
(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
泣下沾襟。——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又如:襟袂(襟袖。衣襟和衣袖);襟带(衣襟和腰带);襟卫(襟带周卫);襟子(衣襟);襟儿(衣襟)
连襟的省称。本人与妻子的兄弟或姐妹的夫婿间的关系或两婿相称。
如:襟兄(对妻姊之夫的称呼);襟联(连襟)
胸怀。
如:襟曲(心曲);襟素(怀抱,心胸);襟友(至友,心心相通的好友);襟鬲(胸襟)
前面。
如:襟背(前后)
古衣襟左右相交,因用以比喻地势的交会扼要。
如:襟要(比喻险要的地方);襟抱(喻指水流交会处);襟屏(像衣襟一样屏蔽于前。比喻地势重要);襟会(交会连接)
〈动〉
[如衣襟]屏障于前
襟三江而带五湖。——唐·王勃《滕王阁序》
裹杂;混合
将零头的三百八十匹,又选自己营中老疲病马五百余匹,襟在里头。叫几个军士赶着。——清·素庵主人《睢阳忠毅录》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衣部】居音切(jīn)
䘳①,交衽②也。从衣金声。
〖注释〗①䘳:经典作襟,也作衿。②交衽:徐灝《说文段注笺》:“衣前䘳内外相交,故谓之交衽。”
说文解字注
䘳,交衽也。
段注:《释器》曰:衣皆谓之襟。孙、郭皆曰:襟,交领也。《郑风》:青青子衿。毛曰:青衿,青领也。《方言》:衿谓之交。按䘳之字一变为衿,再变为襟,字一耳。而《尔雅》之襟。《毛传》《方言》之衿,皆非许所谓䘳也。《尔雅》《诗传》《方言》皆自领言之。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注:袷,交领也。占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玉藻》:袷二寸。注:曲领也。《曲礼》:天子视不上於袷。
《玉藻》:侍於君,视带以及袷,注皆云交领也。袷者,交领之正字,其字从合。《左传》作襘,从会与从合一也。交领宜作袷。而《毛诗》《尔雅》《方言》作衿。殆以衿袷为古今字与。若许云䘳,交衽也。此则谓掩裳际之衽。当前幅后幅相交之处,故曰交衽。䘳本衽之偁,因以为正幅之偁。正幅统於领,因以为领之偁。此其推移之渐,许必原其本义为言。凡金声、今声之字皆有禁制之义。禁制於领与禁制前後之不相属,不妨同用一字。
从衣,金声。
段注:居音切。七部。汉石经:青青子䘳。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部】襟·康熙笔画:19·部外笔画:13
《唐韵》《韵会》并居吟切,音金。《说文》:交衽也。《广韵》:袍襦前袂也。《尔雅·释器》:衣眥谓之襟。屈原《离骚》:沾余襟之浪浪。《释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亦作衿。《类篇》:又作?。《玉篇》:又作䘳。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kl | i̯əm | |
王力系统 | 侵 | k | ǐəm | |
周法高系统 | 侵 | k | iəm | |
西汉 | 侵 | |||
东汉 | 侵 | |||
魏 | 侵 | jəm | ||
晋 | 侵 | jəm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侵 | jəm | |
北魏后期北齐 | 侵 | jəm | ||
齐梁陈北周隋 | 侵 | jəm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k | i̯əm | |
拟音/王力系统 | k | ǐěm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k | jem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k | iem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k | jəm |
韵书集成
字形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襟 | 金 | 深 | 平声 | 下平二十一侵 | 见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居吟切 | kjem | |
集韵 | 今 | 深 | 平声 | 下平二十一侵 | 见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居吟切 | kiem | ||
韵略 | 平声 | 侵 | 居吟切 | |||||||||
增韵 | 平声 | 侵 | 居吟切 | |||||||||
去声 | 沁 | 巨禁切 | ||||||||||
中原音韵 | 金 | 阴平 | 侵寻 | 见 | 齐齿呼 | 全清 | kiəm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寻侵 | 饥吟切 | |||||||||
洪武正韵 | 今 | 平声 | 二十侵 | 见 | 古 | 全清 | 居吟切 | kiəm |
该文章由作者:【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