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汉语汉字)

典(拼音:diǎn)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典的古字形像双手捧着竹简的样子,本义是指有典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典籍的内容是要人们信奉遵守的,因此引申为常道、准则,进而引申出制度、法律义,又引申为礼节、仪式和典礼。由典籍本义还引申出典故、故事、典雅、古朴等义。由准则义引申出动词主持、掌管义,也引申出抵押、典当(dàng)义。

典(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甲骨文(图1-3)的“典”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册”字,意为编连在一起的用来书写的竹简;下部是一双手。两相会意,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书册。这书册称为“典”,本义是指重要的书籍,也就是有文献价值的书籍。

在殷商时期,以形象会意的“典”字有在“册”形下、双手形之间加平行两短横为饰笔的形式(图2),有的把双手省作一手形(图3)。西周时代,完全失去了双手形,册下的部分变为“丌”形(图4、5)。战国的典字样式,“册”字已有在竖笔(像单根竹简)上端加圆形饰点的,写作图9;或把圆点变成短横,如图10。“典”字中的“册”形竖笔上端的两个圆点受全字词义影响,至春秋时期有演变成“竹”头的(图6),所以《说文解字》说“古文‘典’从竹”。秦隶(图13)开始把“册”形左右两条边竖的上端截去,与上部长横接连成“ㄇ”形,中间只留两条高出的竖线,并把“册”下一横变成长横,为汉隶和楷书继承。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典diǎnㄉㄧㄢˇ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

标准,法则:~章。~制。~故(➊典制和掌故;➋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

指典礼:盛~。大~。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

姓。

详细释义

典[diǎn]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典的文籍);典坟(《三坟》和《五典》的省称。都是上古的典籍)

常道,准则。

如:典型(常刑;常规);常典(常法);典要(不变的标准);典式(典范,法式)

法律;法规

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周礼·大司寇》

又如:典例(可依为准则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规);典诰(古代文体名。典指常法;诰指诏令)

典礼,仪节。

如:盛典;开国大典;庆典(庆祝典礼);典重涂山(比喻典礼重要,规模宏大。相传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见诸侯的地方)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如:语出何典;典实(典故,史实);典证(出典和依据)

典章,法令制度。又称“典度”。

如:典则(典章法则);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律(典章律令)

〈动〉

主持;主管

命汝典乐。——《书·尧典》

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

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

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

〈形〉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上】【丌部】多殄切(diǎn)

五帝①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②。

?,古文典从竹。

〖注释〗①五帝: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据《孔子家语》,黄帝、颛顼、尧、舜、禹为五帝。”②“庄都”句:此字之别说。庄都,许慎博访之通人。

说文解字注

五帝之书也。三坟五典见《左传》。

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阁犹架也。以丌庪阁之也。多殄切。古音在十三部。

庄都说,典,大册也。此字形之别说也。庄都者,博访通人之一也。谓典字上从册,下从大,以大会意,与在六上说异。不别为篆者,许意下本不从大,故存其说而巳。

?,古文典,从竹。古文册作笧,此从古文册也。汉碑多有从竹、从艸者。

广韵

多殄切,上铣端‖典声文1部(diǎn)

典,主也。常也。法也。经也。又姓,《魏志》有典韦。多殄切。五。

康熙字典

【子集下】【八字部】典·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6

古文:?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多殄切,颠上声。《说文》: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尔雅·释言》:典,经也。《广韵》:法也。《书·舜典》:慎?五典。注:五典,五常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秋官·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疏:常经卽是法式。

又《周语》:召公曰:瞽献典。注:典,乐典也。又典守,犹主也。《周礼·春官》:典同。又:典瑞。《战国策》:我典主东地。注:典犹职典也。

又姓。《魏志》:有典韦。

又《集韵》《韵会》《正韵》竝徒典切,音殄。《正韵》:坚润貌。《周礼·冬官考工记》:是故輈欲颀典。注:颀读为恳。典,坚韧貌。《韵会》:一曰车辕束。

该文章由作者:【康斯坦丁马卡里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