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钙化灶(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钙化,纤维化,是前列腺发生炎症愈合后留下的疤痕,是前列腺结石的前兆。前列腺结石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症,一般通过B超检查能看到这些病变。由于前列腺结构特殊性,发生钙化、结石一般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前列腺钙化(纤维化)、结石上会滋生细菌,所以又是前列腺炎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前列腺囊肿多发生于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临床表现排尿梗阻或大便梗阻,排尿梗阻常会引起急性尿潴留。有时从尿道流出浓性分泌物,指肛检查可触及前列腺有波动感,但常在后期方出现。偶有脓肿破入尿道、直肠、会阴或膀胱周围间隙,引起结缔组织炎。但有的病人可能无发热,主要表现下尿路梗阻,不少病人并有附睾、睾丸炎。囊肿外科主要通过引流,如会阴切开引流或经尿道前列腺切剖引流。

病因

当多种原因引起前列腺管和腺泡发生扩张或前列腺液淤积时,可以造成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囊腔内的淀粉样小体(前列腺凝集体)及分泌物聚集在一起,如果逐渐有钙盐沉积就会形成钙化。尿液反流所致的化学性前列腺炎更易造成钙化形成。前列腺钙化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前列腺组织退行性变、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潴留、前列腺经常处于充血状态、前列腺管狭窄、钙磷代谢紊乱和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年龄40岁者与前列腺增生密切相关。

现有研究表明,前列腺内存在的纳米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前列腺钙化的发生,而前列腺钙化可能造成前列腺炎的治疗困难和易复发。但是三者间确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证实。

临床表现

前列腺钙化本身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多是在检查前列腺疾病及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时,经影像学检查被发现。

检查 

1.肛门指诊

经肛门指诊是检查前列腺的最简便方法,可以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外形、有无压痛,从而对前列腺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筛检。

2.X线检查

以往前列腺钙化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但有一定局限性和阴性率。X线检查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如平片可检测前列腺有无钙化或结石影。

3.CT检查

是诊断前列腺钙化较可靠的方法,但价格昂贵,不易普及。CT检查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4.超声检查

B超操作简便,无损伤,可重复性强,是目前临床诊断前列腺钙化的首选和常用方法。有经直肠探测法和经耻骨上腹部探测法等方式,可对前列腺做出准确测量,其误差不超过5%。对于各种前列腺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具有简便、无创、无损伤、快速等优点。

5.造影

可帮助检查有无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

6.活检

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于明确前列腺肿块的性质十分有用,对明确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分型和细胞学特征帮助极大。

诊断

如果有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症、炎症、结核、肿瘤)的病史,经超声、X线或CT等检查发现前列腺内强回声灶或高密度灶,可以做出前列腺钙化的诊断。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前列腺肿瘤钙化、结核钙化、膀胱结石、后尿道结石、精囊结石等相鉴别。

治疗方法

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前列腺钙化,一般无需进行治疗。如果有其他前列腺病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1.抗生素治疗

是目前进行前列腺钙化的治疗基本常用方法。但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则不满意,原因是:①细菌、病原体、微生物的耐药性。②药物在腺泡内很难达到有效治疗浓度。③而大剂量和超时限用药,非但不能治愈前列腺炎,还可能造成肝肾功能异常。

2.腺体注射疗法

此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前列腺增生钙化的一个补充手段。但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此疗法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

3.物理疗法

借助电、热、光、声、水等各种物理因素,对前列腺腺体发生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炎症的消散,但无法从根本上杀灭细菌、病原体及致病微生物等,临床上只做为一种辅助治疗。

预防

1.保持良好心情,培养兴趣爱好,树立坚定的信心,消除焦虑情绪,转移对前列腺疾病的注意力。

2.饮食注意,忌辛辣食物,忌烟酒,多吃水果蔬菜,饮食营养丰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抗病能力。

3.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加强盆腔肌肉的运动,避免长期久坐、骑自行车等。

4.性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少和过频。

5.日常生活多饮水,多排尿,保持大小便通畅。

该文章由作者:【于德志】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