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 0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21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专业30个;有13所直属附属医院,共展开床位13000余张;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60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35个;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全日制本科生14100人,研究生7692人,留学生1012人。
办学历史
1951年6月, 原东北军区根据第二届全军卫生教育会议的决定,经军委批准,决定以第二陆军医院为基础,在齐齐哈尔市建东北军区军医学校。
1953年1月,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
1954年5月,根据全军《军医中学整编方案》,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
1956年1月18日,学校由原属东北军区领导转由总后勤部领导。
1958年7月,学校集体转业,移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第十一军医学校与第2164医院合并,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
1962年1月,学校重归军队,隶属总后勤部,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
1966年10月,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
1969年9月,学校迁至湖南省长沙市。
1970年,广州军区卫生学校并入;2月,学校再迁至广州市当时已停办的暨南大学校址,由广州军区代管。
1975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原由广州军区代管的军医学院改由总后勤部领导,“为统一番号序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并隶属总后勤部建制”。
1978年,原暨南大学恢复办学;4月,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新址定于广州市东北郊麒麟岗。
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再次并入。
1993年,第一军医大学(护理系,原广州军区军医学校部分)分出,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次并入。
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11月,入选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6年2月6日,成为省部部共建高校;4月,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经省编委正式批准,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正式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并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2018年8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同月,南方医科大学成立中国国内首家护理与助产循证中心。
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2021年2月,学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21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专业35个。
层次 | 专业 | 学制 |
本科 | 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 | 八年 |
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 | 五年 | |
临床医学 | 五年 | |
麻醉学 | 五年 | |
儿科学 | 五年 | |
精神医学 | 五年 | |
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 | 五年 | |
基础医学 | 五年 | |
法医学 | 五年 | |
口腔医学 | 五年 | |
医学影像学 | 五年 | |
预防医学 | 五年 | |
中西医临床医学(创新班) | 五年 |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五年 | |
药学 | 四年 | |
临床药学 | 五年 | |
中药学 | 四年 | |
生物技术(创新班) | 四年 | |
生物技术 | 四年 | |
生物信息学 | 四年 | |
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 | 四年 | |
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 | 五年 | |
中医学 | 五年 | |
针灸推拿学 | 五年 | |
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续培养) | 四年 | |
生物医学工程 | 四年 | |
应用心理学 | 四年 |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
康复治疗学 | 四年 | |
法学(卫生法学) | 四年 |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四年 | |
专科 | 护理 | 三年 |
资料来源: |
附属医院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13所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南方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牵头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科)诊疗中心,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 |
资料来源: |
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临床医学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武汉临床医学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北京海军总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八一临床医学院(北京军区北京总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一八0医院(福建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郴州医院(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咸阳医院(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衡阳医院(湖南衡阳市中心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沧州医院(河北沧州市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奉贤医院(上海奉贤中心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莆田医院(福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河南心血管病医院(郑州第七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江西萍乡市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茂名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州中医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潮州市中心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普宁人民医院(普宁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云浮医院(云浮市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肇庆中医院(肇庆市中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普宁华侨医院(普宁华侨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苏北医院(江苏省盱眙县县中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龙华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人民医院(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 |
东莞市人民医院 |
十堰市太和医院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人才202人次,省级人才341人次,其中院士3人、双聘院士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5人(含青年项目10人),长江学者18人(含青年长江5人),国家杰青19人,国家特支计划12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国家“优青”1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钟世镇、高天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姚开泰、侯凡凡
全国优秀教师: 钟世镇、姚开泰、罗深秋
全国模范教师: 赵克森
国家级教学名师: 赵克森、丁彦青、 陈武凡等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姚开泰、马骊、罗佳波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武凡、姜勇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冯前进、姜勇、白晓春、 高天明等
国家高水平人才:沈定刚等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冯前进、刘叔文、吴军、马骊、姜勇、丁彦青等
国家杰青:吴军、白晓春、 高天明等
国家优青:王乐禹、周丽丽等
国家级青年人才:胡方等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马骊、罗深秋、丁彦青、臧堃堂、陈宝田、罗佳波、吕志平、刘晓伟等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丁彦青、周伟杰等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叔文、周伟杰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刘叔文、马骊、刘克玄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基础医学教师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团队、基础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入围全球前1‰。
学科建设基本情况一览表
项目类型 | 学科名称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基础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基础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种医学、公共管理、心理学、医学技术.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
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 | 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化学、免疫学 |
国家重点学科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骨外)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中医肾病学、中医痹病学、中医脑病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
广东省重点学科 |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2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特色专业,10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已建成20门国家品牌课程。
国家特色专业: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理工实践基地
国家精品课程:病理学、生物化学、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内科学、健康评估、医学寄生虫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生物化学、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内科学、健康评估、医学寄生虫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寄生虫与人体健康、辨体质话食疗
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寄生虫
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病理生理学、医学寄生虫学、药理学、应用统计学
广东省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应用统计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
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
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医学、中药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
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护理学、临床病理学、生物制药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医学生物技术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医检贯通,虚实结合,校企协同,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公共卫生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四位一体,双向优化”提升本科教学治理能力的改革与实践》《慕课时代<医学寄生虫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筑梦引航工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等
学术科研/n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校级研究所17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先后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全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3项;4项科技成果入选全国年度科技十大进展;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牵头承担了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获得滚动支持;2020年获国家自然基金303项。/n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11月,图书馆文献总量228.4万册,其中纸本书刊119.6万册,电子图书10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8千余种,拥有SCIE(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Nature、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ancet(柳叶刀),BMJ(英国医学杂志)等世界权威综合医学杂志、各医学学科外文核心期刊、电子图书、实验室指南、临床医师考试题库及手术视频、解剖图谱等数据库共85种;自建了南医院士文库、随书光盘库、南医博硕士论文库、南医专业课程电子教材库、学科资源网和SCI-E收录我校发表论文目录查询系统等,形成了以生物医学文献为重点,涵盖文、史、哲、政、经、法、教育、管理等学科的馆藏资源体系。
自建有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和南医院士文库,形成了以生物医学文献为重点,外语、文学、计算机、军事、史地文献为特色,涵盖文、史、哲、政、经、法、教育、管理等学科的综合馆藏体系。/n
学术期刊
据2019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9个学报期刊,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方医学教育》、《护理学报》、《中国医学物理学》、《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分子影像学杂志》、《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月刊,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已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n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高校、医疗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制定“因公出国(境)培训中期(2018-2020 年)计划”,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赴国际高水平医学教研机构进修;2018年以来,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申报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部开展“全科医师核心能力构建与发展项目”,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开展“专业人员中期培训项目”,累计选派687人次教师出国(境)交流互访、专题培训。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整体呈盾牌形,由多元素巧妙组成,各设计元素内涵如下:
皇冠:皇冠在西方文化中是顶级水平的象征,校徽顶端用皇冠意指要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
麒麟:校徽上方两只奋力攀登的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象征祥瑞、繁荣与昌盛,同时也含有南方医科大学坐落于麒麟岗的寓意。
木棉花:木棉花是广州市花,表达了南方医科大学地处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同时一朵盛放的木棉花,也象征了南方医科大学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持续发展的势头。
双蛇杖:双蛇杖可作为医学事业的象征,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以医科为主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飘带:波浪状的飘带寓义南方医科大学人具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办学思路。
橄榄枝与五星:两束相对的橄榄枝环抱在校徽两侧,既是军队的象征,也是人类健康、和平友好的象征。鲜红的五星表达出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雄心。同时校徽通过橄榄枝与五星也表达了学校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校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
南方医科大学:学校中文全称(毛体),体现了办学指导思想。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学校英文全称。
1951:表达了学校于1951年建校的办学历史。
盾牌:整个校徽为盾牌形,表达了学校甘作医疗卫士保卫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理念。
精神文化
校训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校训释义
博学:取自宋代张商英《素书》“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意为广博学识、丰富见闻、开阔胸襟、追求真理。广泛地猎取知识,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这是完善自身、发展自我的客观要求。
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空谈,不浮躁,确立目标,切实而坚定地行动,这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
尚德: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四章》“德,国家之基也”。意为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培养纯正的品行,诚恳的态度,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教书育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
济世:取自《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意为尊重生命、拯救疾苦、乐于奉献、创新拓取。锤炼精湛的医术,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传承医学、造就人才的最高要求。
大学精神
诚信务实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南方医科大学精神释义:
诚信务实,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内在品质,体现了南方医大人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理念。
自强不息,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刚性气质,表达了南方医大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概。
敢为人先,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傲然风骨,表现出南方医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
追求卓越,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优秀品格,阐释了南方医大人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气势。
教风
品正 学高 敬业 爱生
学风
德能双修 学以致用
校歌
爱在南方
——南方医科大学校歌(歌词)
作词:陈道斌 作曲:胡 平 绍 章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殿堂。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
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明理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情比珠江水长,
我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殿堂。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
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明理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科学发展指引方向,
我们意气风发扬帆远航。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陈敏生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黎孟枫 |
党委副书记 | 昌家杰、蒋鸿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南方医科大学监察专员 | 吴育莲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文民刚、熊梦辉、宁习洲、杨海文、刘叔文、马骊 |
资料来源: |
该文章由作者:【谢廖沙】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