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珠宝
天河?什么样子的有图片没?
您是不是指天珠啊 或者是天河石?
提供一些资料仅供参考
天珠又称“天眼珠”,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是一种稀有宝石。天珠为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石。
天珠的藏语发音为“思怡”(DZI),为美好、威德、财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称呼天珠。
科学上的分析
天珠内部结构,具有天然宇宙强烈的磁场能量,其中镱元素的磁场相当的强烈,且全世界目前仅有西藏天珠有此一特殊元素磁场,因此配用天珠而产生的避邪、血症、防止中风、增强内气等之功效。天珠属于沉积岩之一种,组成颗粒为1 / 256公厘,主要由黏土固结而成的薄页片状岩石。天珠的色泽大约可分为黑色、白色、红色、咖啡色及绿色等颜色,页岩颜色因所含化学物质而不同,如含卷氧化铁者呈红色,含氢氧化铁者呈微黄色,含炭质则呈灰黑色。
天珠磁场为水晶的三倍,水晶磁波为4伏特,天珠则为13伏特。矿石的硬度越高,磁场越强,而天珠是半宝石,硬度为莫氏7至8.5,除南非钻石硬度为莫氏10外,还有(黄玉:硬度为8,即托帕石,为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Al2[SiO4](F,OH)2,成分中F和(OH)的比值变化不定。属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多呈斜方柱状,柱面常具纵纹,集合体形态为柱状、粒状、块状。颜色为无色、淡黄、深黄、棕色、天蓝、粉红、红、淡绿和褐色等。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619-1.627,双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多色性清楚。硬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
刚玉:硬度为9,红、蓝宝石均属刚玉。 金刚石:硬度为10。)当今地球上再也没有任何矿石的磁场强得过天珠。这也是唯独西藏的玛瑙才称为天珠,而巴西、波斯、苏联、印尼、台湾的玛瑙,并不能称为天珠的原因。不过任何矿石都有磁场,只是强弱有别。
天珠的历史
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间,阿利安人的印度古国。当时的人们为求神佛庇佑,天珠因此被创造出来。当时人们以古老文献吠陀经中记载的咒术、图腾等符号图案造型(也就是现在天珠上的各种图案),画于石材上,进于达到提升精神(灵魂)意识的效益。依《吠陀经》记载:远古时因受地理环境及天然灾害的影响,求神助佑之心自然产生,“天珠”因而被创造出来。同时,渗进了各种药物治病,并用巫术咒语的图腾意念,符画于石材上,借以获得诸佛众神 的加持与护佑。
天珠用于敬奉佛菩萨之事迹具代表性的记载为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时,带了一尊从印度请来的佛像作为陪嫁,最后这尊佛像坐落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释迦殿内后,而这尊佛像即被西藏人民镶上了百余颗各式各样的天珠,包括三颗九眼天珠,及三眼天珠、二眼天珠、宝瓶天珠(或称永生瓶天珠)、虎纹天珠和其它带眼天珠。目前这尊佛像安奉于拉萨(Lhasa) 大昭寺的释迦殿内。
据史料记载,于圆和吐蕃之间的草原信道,是西藏与北方草原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这条古道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便已开通。悠久的历史,美丽神秘的传说,加之西藏人虔诚地收藏供养,世代相传,天珠便成为人们心中中珍贵的宝物了。
==============================
天河石
开放分类: 宝石、矿石、矿物、地质、矿产
amazonston
天河石,又称“亚马逊石”。天河石是微斜长石的亮绿到亮蓝绿的变种,蓝色和蓝绿色,半透明至微透明,与翡翠相似。
天河石有明显的特征,它具有格子色斑的绿色和白色,且闪光。这是由于它独特唯一的双晶结构引起的。这是与翡翠的根本区别。
可用做戒面或雕刻品。颜色为纯正的蓝色、翠绿色,质地明亮,透明度好,解理少的为优质品。翠绿色的天河石可做为翡翠的代用品。
代表产地:巴西、美国、加拿大。
中国主要产地有:四川、内蒙古、云南、江苏
特性: 化学式:K[AlSi3O8,属三斜晶系,硬度:6,比重:2.53—2.56,玻璃光泽,折射率:1.52—1.57。
象征意义:神秘之石
珠宝镶嵌中所说的封底镶嵌技术是怎么镶嵌的~求解~
有包镶、轨道镶、钉镶、爪镶、卡镶、藏镶、
一种珠宝封底镶嵌结构,其包括一框棱,该框棱一侧设有一网状的底板,该底板包括若干反光性好的隔条,这些隔条交织形成网状。这些隔条具有一定宽度。将较薄较小的宝石安装到该珠宝封底镶嵌结构上时,光线经过该底板的隔条反射到宝石上而能显示出颜色,使珠宝饰品的观赏效果较好
珠宝首饰中所说的封底镶嵌技术指的是什么呀?查了好多资料说是可以提高颜色亮度 10%,我还是不明白,求解?
封底,
我们一般用在透光比较大的晶石,主要是光卜面的晶石镶嵌上
这种石底部接近平的,加上比较通透,所以色不是很浓
看起来不够高档,色泽不佳
采用封底技术,就是在晶石底贴一层金属或者其它材料(如贝壳),使其色泽更好
。。
现在很多高档的玉石就算有底,很多都会开口,让买家可以直观的看到底部
因为一般封底都是为了遮蔽暇次,宝石不够完美才采用的。。
古董珠宝没有对戒,具体是为何呢?
古董戒指都有着明显的历史风格特点,历史不能重新来过,而那时候的戒指样式也是一样。并不是所有旧戒指都叫古董戒指,这些历史也只有10-20年的戒指,仅能叫二手戒指,而古董戒指的历史越久远越有使用价值。
戒指是最具备感情寄予的装饰品,古董戒指也许有着独一无二的含义,例如,有些是神职人员的图章,有些是皇室的威望和势力代表,有的用于印证婚契,有的用于纪念死者,乃至有一些戒指刻的符文也只有穿戴者或赠予者才会了解。
古时候没有这个对戒,是因为古时候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要是真的结一次带一个,番茄匠相信男士手上应该非常多戒指了,而且那个时候并不是那么注重男女平等,自然不会出现这种象征永恒爱情的东西了。
最早出现婚戒据说是在6000年前的古埃及的遗迹中,因为埃及的人认为“环”象征着永恒,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结婚的戒指一定要戴在左手上,因为左手的血脉是直连心脏的,这个说法也是古埃及人创立出来的,不过那个时候还是单人佩戴戒指,并不是双人都有佩戴。
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的平等,加上西方的一些思维传入我国,慢慢的才有了双人佩戴的对戒,这个应该是由于西方在教堂举行婚礼,在仪式中交换雏形的戒指才慢慢地出现了,根据记载,最早出现对戒是在19-20世纪,那个时候还是英国最先开始流行的。
最早出现的对戒▼
那个时候也只有西方才有珠宝这一方面的宝物,而且那个时候还没真正传入我国。对戒可以说是西方传入我国的,但是中国真正见到对戒应该是晚清的时候了,而且古时候的人们对于这些新奇的事物,没办法关注太多,因为古时候只要是西方传入我国的都只会在皇宫里面出。
真正的双对戒是19世纪到20世纪才开始,到现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前根本没有什么对戒,以前戒指都是君主,贵族才戴的 。
在十五世纪以前,也只有君王才会配戴鑚饰,富贵人家的婚戒都镶以芯片石。直至十五世纪,裸鑚变成忠贞不渝婚姻生活的代表后,钻石戒指才变成婚礼仪式的一部分。有关婚戒的来历,中国的表述是:古时候,君主临幸过嫔妃,便给她一个银指环作凭据,当她生下小孩后,再换为金指环。之后普通家庭也以指环作为婚姻生活的凭据,逐渐演变为婚戒。
实际上古董戒指里除开钻石戒指之外是有婚戒结婚对戒的,可是由于历史悠久,一对的戒指难以凑到一块儿保存下来,因此 许多情况下见到的全是单个的戒指,
请问如何判断古董首饰的年代?
工艺根据风格判断出大致年代后,还需要再根据工艺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这里就聊一点19世纪钻石珠宝最常见的几点特征,供参考。
1 钻石是否封底(就是用金属把宝石背面包住)。以1820年代为界,这之前的珠宝中的宝石大多封底,后来珠宝匠意识到封底会极大削弱钻石火彩,所以1820年代以后,钻石逐渐不再采用封底设计,但彩色宝石封底的做法持续到了更晚的时间,目的是为了方便在宝石下面垫有色箔片,从而让整件珠宝颜色均匀,这是因为19世纪彩色宝石比较稀少所致。
2 钻石的切割。19世纪古董珠宝中钻石切割常见的有两类:玫瑰式和老欧洲式。其实单就玫瑰式,根据切面的数量就至少能分出3类,同时并存的还有老矿式、单反式等,我们这里只聊最常见的。
玫瑰式切割的特点是拱面、平底,拱面上的切面都是三角形,类似玫瑰盛开,故而得名。老欧洲式跟现在的明亮式已经非常像了,但台面小、亭部深、尖底比大,所以正面看感觉有个洞。
古董珠宝没有对戒,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古董戒指都有着明显的历史风格特点,历史不能重新来过,而那时候的戒指样式也是一样。并不是所有旧戒指都叫古董戒指,这些历史也只有10-20年的戒指,仅能叫二手戒指,而古董戒指的历史越久远越有使用价值。
戒指是最具备感情寄予的装饰品,古董戒指也许有着独一无二的含义,例如,有些是神职人员的图章,有些是皇室的威望和势力代表,有的用于印证婚契,有的用于纪念死者,乃至有一些戒指刻的符文也只有穿戴者或赠予者才会了解。
古时候没有这个对戒,是因为古时候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要是真的结一次带一个,番茄匠相信男士手上应该非常多戒指了,而且那个时候并不是那么注重男女平等,自然不会出现这种象征永恒爱情的东西了。
最早出现婚戒据说是在6000年前的古埃及的遗迹中,因为埃及的人认为“环”象征着永恒,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结婚的戒指一定要戴在左手上,因为左手的血脉是直连心脏的,这个说法也是古埃及人创立出来的,不过那个时候还是单人佩戴戒指,并不是双人都有佩戴。
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的平等,加上西方的一些思维传入我国,慢慢的才有了双人佩戴的对戒,这个应该是由于西方在教堂举行婚礼,在仪式中交换雏形的戒指才慢慢地出现了,根据记载,最早出现对戒是在19-20世纪,那个时候还是英国最先开始流行的。
最早出现的对戒▼
那个时候也只有西方才有珠宝这一方面的宝物,而且那个时候还没真正传入我国。对戒可以说是西方传入我国的,但是中国真正见到对戒应该是晚清的时候了,而且古时候的人们对于这些新奇的事物,没办法关注太多,因为古时候只要是西方传入我国的都只会在皇宫里面出。
真正的双对戒是19世纪到20世纪才开始,到现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前根本没有什么对戒,以前戒指都是君主,贵族才戴的 。
在十五世纪以前,也只有君王才会配戴鑚饰,富贵人家的婚戒都镶以芯片石。直至十五世纪,裸鑚变成忠贞不渝婚姻生活的代表后,鑚石戒指才变成婚礼仪式的一部分。有关婚戒的来历,中国的表述是:古时候,君主临幸过嫔妃,便给她一个银指环作凭据,当她生下小孩后,再换为金指环。之后普通家庭也以指环作为婚姻生活的凭据,逐渐演变为婚戒。
实际上古董戒指里除开钻石戒指之外是有婚戒结婚对戒的,可是由于历史悠久,一对的戒指难以凑到一块儿保存下来,因此 许多情况下见到的全是单个的戒指,
该文章由作者:【联系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