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古镇位于四川崇州市,毗邻青城外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在四川古镇文化名城旅游节上被评为2010年四川”最美古镇”。街子古镇集中反映了四川西南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反映了清代祖国西南小镇风貌。街子古街的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古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崇州街子镇西距成都50公里,地处邛崃山脉。它坐落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青山绵亘,层峦叠嶂。街子镇东北与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青城后花园”之称,街子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
主要景点
古镇古街
崇州街子镇为青城山古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西南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现存建筑朴素,小巧,是反映清代祖国西南小镇风貌的典型实物。
街子镇所处的凤栖山风景区拥有千亩原始森林,千年古楠、古柏、古杉、古银杏、参天蔽日;山中深藏以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唐朝“一瓢诗人”唐求故里,清代字库古塔交相辉映。还有龙潭、梅花寨等等景观为街子镇添光加彩。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齐备。
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古建筑6.8万平方米。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清末建筑中个别单体有极少欧式装饰。一般体量不大,用材小巧、风格朴素。但也有是罕见的、雕刻精美的个体或局部。
字库塔
字库塔建于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15米。塔呈六方体形,分五层,最上面的四层外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
何为 “字库”?原来是信奉“惜字是福”的街子人认为,随便丢弃、污染有字的纸是缺德的事,应该把废弃不用的字纸放在特制的纸篓内集中起来焚化。于是分别在街道的上场口和下场口修建了两座专供焚纸用的字库。上场口的那座已毁,下场口的这座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古镇的一道景观。
光严禅院
又名“古寺”,海拔1100米,藏于凤栖山密林中,群山环绕,林木葱郁,属于青城山108景的系列之内。古寺始建于[晋代]。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孙子建文帝均在此出家避难,明代朝廷赠送古寺的《洪武南藏》是明代刻造的三个官版中,中国佛门经典上保留下来的唯一印本,重11吨、体积达1.505立方丈,堪称中华佛门之经典。古寺因曾拥有此旷世珍宝而享“西川第一天”之誉。
场镇上古建筑的体量、布局小巧、实用,大多不事雕琢彩绘,反映出居民不张扬、不奢华、求实用的习俗,寓含淡泊、质朴的思想性格。尽管历史灿烂辉煌,走进镇区,看到和感受到的却是自然、亲切,与山水融汇一起。
街子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现存古街区面积最大、布局最完整的旅游点,是已极少体现清代中国西南山边小镇原貌的实物。它既有文化的潜在吸引力,又有独特的优美环境,也有开心惬意的民俗民情,更有伸手可得的绿色食品。它既体现西南山边小镇的独特风貌,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集中这些价值的唯一实物,被省内媒体一致认为“酷肖周庄”。
唐求故里
街子建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五代后蜀设永康县,这里是县治所在地,那该是它的最繁荣时期了。街子人唐代的“一瓢诗人”唐求,其诗名虽然不像同朝代的大小李杜那么响当当,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都能找到他的踪迹,也算是为小镇增加了不少的文化分量。宋代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也是街子人,如今镇上尚有二人的故居遗址。
古街得名
至万历四十二年,这里已是百业凋敝,昔日繁华的古镇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了,从那时起,这里便被叫做“街子场”,后来在清代和民国的又几经兴废。现在的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是历诸朝代,从风雨飘摇中洗尽铅华的青石板路和古老民居,和久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温厚的街子人。
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政治、经济反复兴衰,兴时曾为县治掌一方水土,衰时仅馀一条小街,到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即公元1615年,仅存沿河街子一条街。又至1940年建立街子场,旋即改场为乡,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91年撤乡建镇至今。
辖区简介
崇州街子镇西距成都50公里,地处邛崃山脉。它坐落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青山绵亘,层峦叠嶂。街子镇东北与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青城后花园”之称,街子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
街子镇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9765户,总人口31756人,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市“魅力新镇”、“五大天府古镇”之一。
地理位置
具体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街子镇位于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东经109度33分,北纬30度49分。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高尔夫球场,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距成都市57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
出行指引
成都茶店子车站→街子古镇
成都市金沙车站有到古镇的大巴班车,到街子场口后,有小巴车到梅花寨和古寺。
成都金沙车站到街子古镇,每日滚动发车,去程票价19元/人;回程15元/人,16:30收车。行程约一个半小时。到达街子场口后即有小巴车到梅花寨和古寺,票价5.00元。
成都市区的首条到都江堰的成灌快铁,途径犀浦,郫县,都江堰,青城山等站点。终点是青城山。据布局,街子古镇未来会设站点,是成灌快铁青城山站的延伸线。主要是和将开通的成蒲快铁对接。如若需乘坐快铁去街子古镇玩耍,你可以从市区的火车北站出发,到达终点站青城山站后,转乘102路公共汽车,可直达街子古镇。
经崇州市线路:
成都茶店子客运站乘坐经成温邛高速到崇州市区的班车,车程约一个小时;然后从怀化路,经新106线到达街子古镇下银杏广场。
乘坐经成温邛高速到崇州市区的班车,然后经锦江、元通镇,到达街子古镇下的银杏广场。
乘坐开往街子古镇102停车场的班车,每三十分钟一班。
建议旅游线路:成都——街子镇——午餐——千年古刹(光严禅院)——元通古镇(时间允许下前往)——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晚餐
街子悠游线路一(味江景区、康道、光严禅院)
伴江游道,亲近味江河水,或乘坐竹制蓬船,或漫步石阶小径→农耕文化体验区,亲近土地,怀旧乡土情结,领悟农耕时代的智慧物语→古乐园,参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古代娱乐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唐求广场,游览唐公祠,体味古街子人的诗意情怀→御龙桥,观清代铁索桥风貌,听先民御龙故事→圣灯广场,了解街子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康道,享受青山秀水,呼吸负氧离子,探寻神奇传说→光严禅院,了解街子的禅佛文化,体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回到古镇喝茶发呆。
街子悠游线路二(江城街、银杏广场、酒吧一条街)
江城街,保存完好的清末老街,欣赏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建筑,感受传统淳朴的民俗民情→纵横交错的幽深小巷,在闲庭中感受难得的宁静→“非遗”文化一条街,感受“非遗”文化艺术品的永恒魅力→古代茶马司,了解街子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民俗融合各方面的辉煌过去→水木闲庭广场,在此可乘坐竹筏顺味江河漂流而下,欣赏沿河风光及古渡槽、古码头等遗迹→银杏广场,瞻仰古人惜字祈福字库,欣赏清代遗迹→瑞龙桥,漫步仿清代廊桥,领略浓缩于雕梁画栋间的街子历史文化民俗民情→晚上在酒吧一条街,消磨悠悠时光。
食宿
地方特产:街子镇汤麻饼,是成都名小吃之一,采用面粉、白糖、冰糖等原料,经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程序后,制作成圆型,然后粘上脱皮芝麻,烘烤而成。其产品全部采用手工操作,纯绿色清真食品,无化工添加剂,保鲜时间可达半年以上。此外,凤栖山猕猴桃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方特产。
特色美食:“天主堂鸡片”,选料严格,注意火候,刀工精细,调味独特,色、香、味俱佳,独具特色。
住宿:可在光严禅院内或是街子古镇上住宿,古寺内客栈环境清幽,独具特色。街子镇上客栈临街而立,可宿群社,价格实惠,可在乡游网预订,节假日,提前预订更是必不可少。
推荐行程
上午从成都出发,经崇州、元通镇,到街子镇,由此进山里,抵梅花寨休闲度假村(村内有停车场),穿寨而上,抵光严禅院,游览下古寺和原始森林,门票1元/人;中午在寺内就餐,品尝古寺斋味;下午回街子镇,参观唐求故里、字库塔,古城内的手工木雕作坊和打铁作坊别有风味,亦可作趣味一游。
相关信息
街子古镇位于麦积区东南街子乡,其地山峦叠翠,碧水萦纡,景色宜人。古镇旧貌犹存,有寺观祠庙,楼阁商铺,古建民居。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镇东侧观龙山上坐落着崇福寺,为一寺一观(杏林观)格局。寺内保存有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钟上铭文记有“前朝敇建麦积山下院观龙山崇福寺”,足以说明明朝时寺院的存在。但铭文中“前朝”之概念较为模糊。本朝之前朝元朝存在历史较短,没有“敇建”寺院惯例,尚无“敇建”依据。再前为宋朝,宋朝崇道之风甚于崇佛。尤其是真宗赵恒更是著名的崇道皇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曾诏建道观,但未提寺院。该寺院未发现北宋、南宋敇建寺院的点滴资料。
宋代亦非铭文中的“前朝”。据当地人讲,上世纪七十年代,寺院大殿被毁,后于旧址上重建大殿时,挖出了一方奠基方砖。砖上镌刻工整楷书:“大唐弘道元年秋月吉日建”。砖已不存,但当时数人皆见之。唐代经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呈现出繁荣景象。崇道信佛之风浓郁。高宗李治于干封元年(666年)和弘道元年(683年)相继下诏,命全国各州建立寺观。这就与奠基砖上的年号相吻合了。
附近旅游景点
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唐求纪念馆),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馀处。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书
《玄秘塔》碑文中之端甫即“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
这进一步说明了唐代时崇福寺的存在和影响。玄秘塔碑立于会昌元年(841年),时寺院已建立150馀年矣。钟铭文中的“前朝”应该是唐弘道元年,并是具有很大影响的麦积山的下院寺院。
岁月沧桑
崇福寺历经厄运后现又重建,仍为一寺一观格局。山门内,一座由抱厦、拜殿、大殿共为一处的城隍庙幸免于毁,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大殿硬山顶式面宽三间,进深五架椽前出廊,檐柱头额枋上施三踩象鼻状单昂斗拱,殿内神龛中有明代塑纪信将军像。大殿的梁架结构具有明代造做风格。
古镇街区旧貌犹在,由东西南北四座相向楼阁形成“十”字街区。南北两座楼阁分别毁于水、火之灾,现存东西两楼。东楼为文昌阁,单檐木结构两层,上层内祀文昌帝君,下层为通道。上层脊檩上分别有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和道光三年(1832年)重建的梁记。现文昌阁即是道光三年重修的。西端楼阁称为杜甫祠。祠悬山顶两层土木结构,面宽三间。上层明间依檩隔分为前后阁,分别祀观音和杜甫。下层明间作通道,北次间为楼梯间。祠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街区两侧均设店铺,其建筑形制独特,多为硬山顶式重檐两层土木结构楼。其上层檐下置窗,为居住室。下层多出一步椽屋面,为商铺之用。院内木楼均为两层三间,其中一次间多出一步椽屋面,呈“「”形。主厅楼与例座楼相对而建,平面形成“”形这种结构形式独特而又大方。院之两侧分别建厢房、大门。有的院落以五开间例座楼临街而建,其明间作门庭。
入内一进两院,以垂花虎坐门隔分前后院。再依轴线横向配置厢房。亦有一进院落,大门内有天井、照壁、二道垂花门。院内有主厅房、有倒座厢房,四围房屋齐全,为典型的四合院形制。其斗拱、拱垫板、雀替上有精美的镂空四季花卉,浮雕博古、夔龙、西番莲等。现存街区古民居、商铺建筑多为清代中、晚时期建造。
街区中还保存着一处祭祀孔子的文庙殿宇
这座三开间的清代建筑尚切完整无损。但处境不佳,杂草荒芜,碑石横卧。既有文庙,就有武庙。武庙位于西端阁楼外北侧,称“武圣祠”。这里的建筑仅存一座主殿,殿坐北向南,土木构造。悬山顶三开间,抬梁造五架椽前出廊式。形制古朴,系明代中、晚时期建筑。殿内祀关圣帝君。现街区东南,相传有古县衙旧址。其地现为田地,也无碑石史料可证,但随处可见的较大的明代柱础石足以说明明代时这里有大型建筑的存在。
该文章由作者:【瑞根富投】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