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太阳系的第八大行星)

海王星(Neptune)海王星是远日行星之一,按照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是围绕太阳公转的第四大天体(直径上)。它的亮度仅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

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海王星在直径和体积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却大于天王星,大约是地球的17倍,而它的姊妹行星天王星因密度较低,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倍。

海王星的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微量的甲烷,大气层中的甲烷,是使行星呈现蓝色的原因之一。海王星有着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暴,测量到的风速高达2100km/h。海王星云顶的温度是-218°C(55K),因为距离太阳最远,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温度约为7000°C,可以和太阳的表面比较,也和大多数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旅行者2号曾经在1989年8月25日拜访过海王星。

海王星(太阳系的第八大行星)

轨道参数

轨道

项目

数据

远日点

4,553,946,490km30.44125206AU

近日点

4,452,940,833km29.76607095AU

半长轴

4,503,443,661km30.10366151AU

离心率

0.011214269

轨道周期

60,327.624天s165.17156yr

会合周期

367.49day

平均速度

5.43km/s

平近点角

267.767281°

轨道倾角

1.767975°6.43°to Sun's equator

升交点黄经

131.794310°

近日点参数

265.646853°

卫星

14

物理特征

物理特征

项目

数据

赤道半径

24,764±15km3.883Earths

极半径

24,341±30km3.829Earths

表面积

7.6408×109km²14.94Earths

体积

6.254×1013km³57.74Earths

质量

1.0243×1026kg17.147Earths

平均密度

1.638g/cm³

表面重力

11.15m/s²(1.14g)

逃逸速度

23.5km/s

恒星自转周期

0.6day15h57min59s

赤道自转速度

2.68km/s,9,660km/h

转轴倾角

28.32°

北极赤经

17h19min59s299.333°

北极赤纬

42.950°

反照率

0.290(bond)0.41(geom.)

视星等

8.0to7.78

角直径

2.2"—2.4"

表面温度

72K——55K(平均温度:-353℉、-214℃)

大气

大气标高:19.7±0.6km

冰:氨、水、氨硫化氢(NH4SH)、甲烷(CH4)

大气

成分

数据

氢分子(H2)

80±3.2%

19±3.2%

甲烷

1.5±0.5%

重氢(HD)

~0.019%

乙烷

~0.00015%

发现命名

发现

伽利略在1612年12月28日首度观测并描绘出海王星,1613年1月27日又再次观测,但因为观测的位置在夜空中都靠近木星(在合的位置),这两次机会伽利略都误认海王星是一颗恒星。

相信是恒星,而不相信自己的发现,是因为1612年12月第一次观测的,海王星在留转向退行的位置,因为刚开始退行时的运动还十分微小,以至于伽利略的小望远镜查觉不出位置的改变。

在1821年,Alexis Bouvard出版了天王星的轨道表,随后的观测显示出与表中的位置有越来越大的偏差,使得Bouvard假设有一个摄动体存在。在1843年约翰·柯西·亚当斯计算出会影响天王星运动的第八颗行星轨道,并将计算结果皇家天文学家乔治·艾里,他问了亚当斯一些计算上的问题,亚当斯虽然草拟了答案但未曾回复。

在1846年,法国工艺学院的天文学教师勒维耶,在得不到同袍的支持下,以自己的热诚独立完成了海王星位置的推算。但是,在同一年,约翰·赫歇耳也开始拥护以数学的方法去搜寻行星,并说服詹姆斯·查理士着手进行。

在多次躭搁之后,查理士在1846年7月勉强开始了搜寻的工作;而在同时,勒维耶也说服了柏林天文台的约翰·格弗里恩·伽勒搜寻行星。当时仍是柏林天文台的学生达赫斯特(Heinrich d'Arrest)表示正好完成了勒维耶预测天区的最新星图,可以做为寻找新行星时与恒星比对的参考图。

在1846年9月23日晚间,海王星被发现了,与勒维耶预测的位置相距不到1°,但与亚当斯预测的位置相差10°。事后,查理士发现他在8月时已经两度观测到海王星,但因为对这件工作漫不经心而未曾进一步的核对。

由于有民族优越感和民族主义的作祟,使得这项发现在英法两国余波荡漾,国际间的与论最终迫使勒维耶接受亚当斯也是共同的发现者。然而,在1998年,史学家才得以重新检视天文学家Olin Eggen遗产中的海王星文件(来自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历史文件,明显是被Olin Eggen窃取近卅年,在他逝世之后才得重见天日),在检视过这些文件之后,有些史学家认为亚当斯不应该得到如同勒维耶的殊荣。

命名

发现之后的一段时间,海王星不是被称为天王星外的行星就是勒维耶的行星。伽雷是第一位建议取名的人,他建议的名称是Janus(罗马神话中看守门户的双面神)。在英国,查理士将之命名为Oceanus;在法国,Arago建议称为勒维耶,以回应法国之外强烈的抗议声浪。

法国天文年历当时以赫歇耳称呼天王星,相对于以勒维耶称呼这颗新发现的行星。同时,在分开和独立的场合,亚当斯建议修改天王星的名称为乔治,而勒维耶经由经度委员会建议以Neptune(海王星)作为新行星的名字。Struve在1846年12月29日于圣彼得堡科学院挺身而出支持勒维耶建议的名称。

很快的,海王星成为国际上被接受的新名称。在罗马神话中的Neptune等同于希腊神话的Poseidon,都是海神,因此中文翻译成海王星。新发现的行星遵循了行星以神话中的众神为名的原则,而除了天王星之外,都是在远古时代就被命名的。

中文的海王星翻译回英文是sea king star,在韩文、日文和越南文的汉字表示法都是海王星(韩文是해왕성)。

在印度,这颗行星的名称是Varuna(Devanāgarī),也是印度神话中的海神,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Poseidon/Neptune意义是相同的。

星体特性

基本参数

公转轨道:距太阳45.04亿千米(30.06天文单位)

轨道倾角:1.769°

行星直径:49,532千米(赤道)(是地球的3.88倍)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641km

质量:1.0247e26千克(为地球质量的17.135倍)

自转周期:15小时57分59秒

公转周期:约164.8个地球年

平均密度:1.66g/cm³发现者:Johann Galle

发现时间:1846年9月23日

亮度:7.85星等

平均温度:-353℉(-214℃)

平均云层温度:-193°C至-153°C

大气压:1-3B

大气成分:主要是氢、氦和甲烷,大气压力很大,约为地球大气压的100倍

表面重力加速度:比地球的略大,在两极为1180cm/s2,在赤道上约为1100cm/s2

表面逃逸速度:23.6km/s

卫星数:14颗

光环数:5条

结构组成

以其1.0247e+26千克的质量,海王星是介于地球和巨行星(指木星和土星)之间的的中等大小行星:她的质量既是地球质量的17倍,也是木星质量的1/18。因为她们质量较典型类木行星小,而且密度、组成成份、内部结构也与类木行星有显着差别,海王星和天王星一起常常被归为类木行星的一个子类:冰巨星。

在寻找太阳系外行星领域,海王星被用作一个通用代号,指所发现的有着类似海王星质量的系外行星,就如同天文学家们常常说的那些系外“木星”。

因为轨道距离太阳很远,海王星从太阳得到的热量很少,所以海王星大气层顶端温度只有-218°C(55K),而由大气层顶端向内温度稳定上升。

和天王星类似,星球内部热量的来源仍然是未知的,而结果却是显着的:作为太阳系最外侧的行星,海王星内部能量却大到维持了太阳系所有行星系统中已知的最高速风暴。对其内部热源有几种解释,包括行星内核的放射热源,行星生成时吸积盘塌缩能量的散热,还有重力波对平流圈界面的扰动。

海王星内部结构和天王星相似。行星核是一个质量大概不超过一个地球质量的由岩石和冰构成的混合体。海王星地幔总质量相当于10到15个地球质量,富含水,氨,甲烷和其它成份。作为行星学惯例,这种混合物被叫作冰,虽然其实是高度压缩的过热流体。这种高电导的流体通常也被叫作水-氨大洋。

大气层包括大约从顶端向中心的10%到20%,高层大气主由80%氢和19%氦组成。甲烷,氨和水的含量随高度降低而增加。更内部大气底端温度更高,密度更大,进而逐渐和行星地幔的过热液体混为一体。海王星内核的压力是地球表面大气压的数百万倍通过比较转速和扁率可知海王星的质量分布不如天王星集中。

大气层

在高海拔处,海王星的大气层80%是氢和19%是氦,也存在着微量的甲烷。主要的吸收带出现在600纳米以上波长的红色和红外线的光谱位置。与天王星比较,它的吸收是大气层的甲烷部分,使海王星呈现蓝色的色调,虽然海王星活泼的淡青色不同于天王星柔和的青色,由于海王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类似于天王星,一些未知的大气成分被认为有助于海王星的颜色。

海王星的大气层可以细分为两个主要的区域:低层的对流层,该处的温度随高度降低;和平流层,该处的温度随着高度增加。两层之间的边界,对流层出现在气压为0.1巴(10kPa,1巴=0.1MPa=100kPa,约等于地球上1个标准大气压)处。平流层在气压低于10至10微巴(1-10Pa)处成为热成层,热成层逐渐过渡为散逸层。

模型表明海王星对流层的云带取决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成分。高海拔的云出现在气压低于1帕之处,该处的温度使甲烷可以凝结。压力在1巴至5巴(100kPa至500kPa),被认为氨和硫化氢的云可以形成。压力在5帕以上,云可能包含氨、硫化氨、硫化氢和水。更深处的水冰云可以在压力大约为50巴(5MPa)处被发现,该处的温度达到0°C。在下面,可能会发现氨和硫化氢的云。

海王星高层的云会曾经被观察到在低层云的顶部形成阴影,高层的云也会在相同的纬度上环绕着行星运转。

这些环带的宽度大约在50公里至150公里,并且在低层云顶之上50公里至110公里。

海王星的光谱建议平流层的低层是朦胧的,这是因为紫外线造成甲烷光解的产物,例如乙烷和乙炔,凝结。平流层也是微量的一氧化硫和氰化氢的来源海王星的平流层因为碳氢化合物的浓度较高,也比天王星的温暖。

这颗行星的热成层有着大约750K的异常高温,其原因至今还不清楚。要从太阳来的紫外线辐射获得热量,对这颗行星来说与太阳的距离是太遥远了。一个候选的加热机制是行星的磁场与离子的交互作用;另一个候选者是来自内部的重力波在大气层中的消耗。热成层包含可以察觉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其来源可能来自外部,例如流星体和尘埃。

气候

在海王星和天王星之间的一个区别是典型气象活动的水平。1986年当旅行者2号航天器飞经天王星时,该行星视觉上相当平淡,而在1989年旅行者2号飞越期间,海王星展现了著名的天气现象。海王星的大气有太阳系中的最高风速,据推测源于其内部热流的推动,它的天气特征是极为剧烈的风暴系统,其风速达到超音速速度直至大约2100km/h。在赤道带区域,更加典型的风速能达到大约1200km/h。根据蒲福风级即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分级地球风速最大为12级风,约118km/h。

198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2号航天器发现了大黑斑,它是一个欧亚大陆大小的飓风系统。这个风暴类似木星上的大红斑。然而在1994年11月2日,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海王星上没有看见大黑斑,反而在北半球发现了类似大黑斑的一场新的风暴。大黑斑失踪的原因尚未知晓。

一种可能的理论是来自行星核心的热传递扰乱了大气均衡并且打乱了现有的循环样式。滑行车(英文:Scooter)是位于大黑斑更南面的另一场风暴,是一组白色云团1989年,当它在旅行者2号造访前的那几个月被发现时,就被命名了这个绰号:因为它比大黑斑移动得更快。随后图像显示出还有比滑行车移动得更快的云团。

小黑斑是一场南部的飓风风暴,在1989旅行者2号访问期间强度排在第二位。它最初是完全黑暗的,但在"旅行者"接近过程中,一个明亮的核心逐渐形成,并且出现在大多数最高分辨率的图像上。2007年又发现海王星的南极比其表面平均温度(大约为−200°C)高出约10°C。这样高出10°C的温度足以把甲烷释放到太空,而在其它区域海王星的上层大气层中甲烷是被冻结着的。

海王星在类木行星中的一个独有特点就是高层云彩在其下半透明的云基区域投下阴影。虽然海王星的大气远比天王星的活跃它们都是由相同的气体和冰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都不是木星和土星那种严格意义上的类木行星而属于另一类的远日行星,即它们有一个较大的固体核而且还含有冰作为其组成成份。海王星表面温度非常低,1989年测到的顶端云层的温度低至-224°C(49K)。

磁层

海王星有着与天王星类似的磁层,它的磁场相对自转轴有着高达47°的倾斜,并且偏离核心至少0.55半径,或是偏离物理上的中心13,500公里。在航海家2号抵达海王星之前,天王星的磁层倾斜假设是因为它躺着自转的结果,但是,比较这两颗行星的磁场,科学家认为这种极端的指向是行星内部流体的特征。这个区域也许是一层导电体液体(可能是氨、甲烷和水的混合体)形成的对流层流体运动,造成发电机的活动。

磁场的偶极成分在海王星的磁赤道大约是14microteslas(0.14G)海王星的偶磁矩大约是2.2×10T·m(14μT·RN,此处RN是海王星的半径)海王星的磁场因为非偶极成分,包括强度可能超过磁偶极矩的强大四极矩,组合有很大的贡献,因此在几何结构上非常的复杂。相较之下地球、木星和土星的四极矩都非常小,并且相对于自转轴的倾角也都不大海王星巨大的四极矩也许是发电机偏离行星的中心和几何强制性的结果。

海王星的弓形震波,在那儿磁层开始减缓太阳风的速度,发生在距离行星34.9行星半径之处。磁层顶,磁层的压力抵销太阳风的地方,位于23-26.5倍海王星半径之处,磁尾至少延伸至72倍的海王星半径,并且还会伸展至更远。

内部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海王星和天王星表面很可能包含着液态钻石海洋,研究人员对钻石熔点进行了详细测量,当钻石融化时就像是水冷冻和融化的过程,在液态形式之上漂浮着固定形式钻石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物质,它很难被融化。由于当钻石在高温下加热熔化容易变成石墨,因此研究人员很难测量钻石在变成石墨之前具体的熔点。

科学家将钻石暴露于高压下使用激光轰击钻石表面,4000万倍零海拔压力的作用下,钻石变成了液态。当压力降低至零海拔1100万倍,温度降低至5万摄氏度,固体成块的钻石便开始形成。科学家发现一些事情并非他们之前所预计的那样,当温度降低至形成固态钻石的状态下,形成的固态钻石并未沉下去,而是漂浮在液态钻石的顶层,就像是钻石冰川一样。

在海王星和天王星这样的超大气态行星上,存在着类似钻石液化的超高温度和压力。海王星和天王星表面成份10%是碳元素,大量的液态钻石海洋将偏转或倾斜磁场离开行星的旋转轴线太阳系探索。

科学家惟一确定海王星和天王星表面是否存在液态钻石的方法就是发射科学探测器,或者在地球模拟这些气态行星的环境特征但以上的方法成本都很高,需要多年时间进行准备。据悉,这项研究报告已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期刊上。

光环

海王星也有光环。在地球上只能观察到暗淡模糊的圆弧,而非完整的光环。但旅行者2号的图像显示这些弧完全是由亮块组成的光环。其中的一个光环看上去似乎有奇特的螺旋形结构。同天王星和木星一样,海王星的光环十分暗淡,但它们的内部结构仍是未知数。

人们已命名了海王星的光环:最外面的是Adams(它包括三段明显的圆弧,今已分别命名为自由Liberty,平等Equality和友爱Fraternity),其次是一个未命名的包有Galatea卫星的弧然后是Leverrier(它向外延伸的部分叫作Lassell和Arago),最里面暗淡但很宽阔的叫Galle。

这颗蓝色行星有着暗淡的天蓝色圆环,但与土星比起来相去甚远。当这些环由以爱德华·奎南为首的团队发现时曾被认为也许是不完整的。然而,“旅行者2号”的发现表明并非如此。

这些行星环有一个特别的“堆状”结构其起因如今不明但也许可以归结于附近轨道上的小卫星的引力相互作用认为海王星环不完整的证据首次出现在80年代中期,当时观测到海王星在掩星前后出现了偶尔的额外“闪光”旅行者2号在1989年拍摄的图像发现了这个包含几个微弱圆环的行星环系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外层的圆环,亚当斯,包含三段显着的弧,如今名为“Liberté”,“Egalité”和“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弧的存在非常难于理解,因为运动定律预示弧应在不长的时间内变成分布一致的圆环。如今认为环内侧的卫星海卫六的引力作用束缚了弧的运动。

“旅行者”的照相机发现了其他几个环。除了狭窄的、距海王星中心63,000千米的亚当斯环之外,勒维耶环距中心53,000千米,更宽、更暗的伽勒环距中心42,000千米。勒维耶环外侧的暗淡圆环被命名为拉塞尔;再往外是距中心57,000千米的Arago环。

2005年新发表的在地球上观察的结果表明,海王星的环比原先以为的更不稳定。凯克天文台在2002年和2003年拍摄的图像显示,与"旅行者2号"拍摄时相比,海王星环发生了显着的退化,特别是“自由弧”,也许在一个世纪左右就会消失。

卫星

海王星有14颗已知的天然卫星。其中最大的、也是唯一拥有足够质量成为球体的海卫一在海王星被发现17天以后就被威廉·拉塞尔发现了。与其他大型卫星不同,海卫一运行于逆行轨道,说明它是被海王星俘获的,大概曾经是一个柯伊伯带天体。它与海王星的距离足够近使它被锁定在同步轨道上,它将缓慢地经螺旋轨道接近海王星,当它到达洛希极限时最终将被海王星的引力撕开。海卫一是太阳系中被测量的最冷的天体,温度为-235°C(38K)。

海王星第二个已知卫星(依距离排列)是形状不规则的海卫二,它的轨道是太阳系中离心率最大的卫星轨道之一。从1989年7月到9月,“旅行者2号”发现了六个新的海王星卫星。

其中形状不规则的海卫八以拥有在其密度下不会被它自身的引力变成球体的最大体积而出名。尽管它是质量第二大的海王星卫星,它只是海卫一质量的四百分之一。最靠近海王星的四个卫星,海卫三、海卫四、海卫五和海卫六,轨道在海王星的环之内。第二靠外的海卫七在1981年它掩星的时候被观察到。

起初掩星的原因被归结为行星环上的弧,但据1989年“旅行者2号”的观察,才发现是由卫星造成的。2004年宣布了在2002年和2003之间发现的五个新的形状不规则卫星。由于海王星得名于罗马神话的海神,它的卫星都以低等的海神命名。

SETI协会研究员马克·肖华特(Mark Showalter)2013年发现了围绕海王星的一颗新卫星,编号为海王星卫星S/2004N1,直径约为19千米,距地球约48亿千米。

神话故事

在罗马神话中海王星Neptune(希腊文中的波塞冬Poseidon)是海神的的意思。波塞冬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他是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斯。他与宙斯一同战胜了父亲克洛诺斯之后,一同分割世界,他负责掌管海洋,以三叉戟主宰水域,在水上拥有无上的权威,是大地的动摇者。

他能呼唤或平息暴风雨,轻易地令任何船只粉碎。海神曾经与雅典娜争夺雅典,可惜最后还是败给雅典娜。一怒之下,他曾经用洪水淹没雅典。在争夺雅典时,他变出第一匹马,所以他也是马匹的保护神。

该文章由作者:【月下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