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疗法介绍
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日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
与传统灸法相比,马氏温灸法除具有温热穴位的物理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中药配方而起的药理作用,温灸法比起其他艾灸法(如直接灸、瘢痕灸等)火力虽不够猛烈,但药艾产生的渗透力却比一般艾灸更强。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多从事中医多年的医者甚至还从未听说过。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马氏灸治要决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因为此时病久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灸贵于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一些陈年痼疾,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医患双方均要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当灸治若干时日,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遂止灸,这常常导致病状复燃。
故马少群先生每每叮嘱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根,少则两三个月,半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地灸下去才行。症状已消失,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须以穴位触诊再做验证。病治好了,如果身体仍显虚弱,也应继续用灸,培养元气。总之,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症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故须持之以恒。
3)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故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每有必要先通腑气,这样可以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淤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故中脘,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贵引导,先后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而“盛”及“热”又最为患者所苦,针对这种情况应先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这就是灸法的引导功能的功用。当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则上下皆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类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灸穴,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
5)久病羸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马少群先生一般嘱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环跳,阳陵泉;三日风市,申脉;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风池,绝骨。
五日后在按其病在何脏腑,酌选穴灸治。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寒(喜寒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四日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
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选穴灸治。对这样的患者,前十五天的灸量为:腹部每穴灸20分钟,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等灸至患者进食增多,感觉体增长之后再使用通用灸量。此因虚甚则滞甚,故只宜先小通小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反应。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单一病患,可按各病常规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患者高血压的同时尚患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时,患有牛皮藓等等,如此可将不同病患的常规灸法的穴组合并灸之。当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为主时,现灸治主要病患也是可取的,特别是兼有外感(感冒)、大便不通等急症时更应先顾于此,并按以下灸法灸治之。
治外感:灸风门(背部);阳陵泉(下肢)各25分钟,日灸二三次,以微出汗为度。
治大便不通:灸承山(背部)25分钟,左大横(腹部)30分钟,日可两灸,以大便通为度。
灸量掌握
马少群先生以其数十年的温灸经验为依据,总结出温灸每穴每次的一半灸量是,头面部穴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钟;胸腹部穴灸30分钟。
灸药配方
毛少群先生习惯于在施灸时将少量灸药掺入青艾绒,其配制如下: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大葱根干蒂6克(笔者常以桂枝等量代替),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药味共研细末即成所用灸药,可与500克青艾绒配用,若一日一灸,大概可使用一个月时间,灸药应装瓶防潮,防走气味。
原理作用
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在古代雷火神灸实按灸的基础上,改变其用法与配方创新发展而成的治疗法。
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
其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内因,药物的燃烧是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量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它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治疗人体疾病。
半身不遂及关节炎疗法
一日中脘(单穴)灸30分钟,足三里(双穴)各灸30分钟。
二日环跳(双穴)各灸25分钟,阳陵泉(双穴)各灸30分钟。
三日风市(双穴)各灸25分钟,申脉(双穴)各灸25分钟。
四日肩髃(双穴)各灸25分钟,曲池(双穴)各灸25分钟。
五日风池(双穴)各灸25分钟,悬钟(双穴)各灸25分钟。
六日身柱(单穴)灸30分钟,腰阳关(单穴)灸30分钟,三阴交(双穴)各灸25分钟。
七日委中(双穴)各灸25分钟,照海(双穴)各灸25分钟。
八日百会(单会)灸25分钟,哑门(单穴)灸25分钟,列缺(双穴)各灸25分钟。
注:
1)高低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压患者在1-7日穴灸4个循环后,再开始灸第八日的穴,灸百会,哑门,对降血压及减轻头晕头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过早,会经脉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头部,而致头晕头痛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头部穴。
3)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神阙)30分钟。
该文章由作者:【以我之名】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