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拼音:yú),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一种说法认为本义是兽名,后在西周金文及典籍多用作职官名,掌管山泽禽兽。另一种说法认为金文字形是戴着面具的人在跳舞,会歌舞娱乐义。头戴面具则不清楚,引申出料想、猜度等义,又由此引申为欺诈、戒备、忧患等义。
字源演变
形声字。西周中期已用“虞”字,从虍,吴声,构型含义不明。春秋时期有从虎的写法,从虎与从虍无别。西汉初期所从“虍”或写作字形“A”,这种简写形式实源自战国。声符“吴”本从“矢”,战国或简作“大”,由此汉初帛书把声符写作“B”,是“大”与“口”共用一横,西汉初简帛在“口”下或作“天”,东汉或作“C”。后世楷书上承汉隶及小篆从矢,如字形13,新规范字形求简从天作“虞”,与西汉初期隶书相合。
本义现今有两种说法,一认为是兽名,又称“驺虞”。《说文》:“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从虍,吴声。”西周金文及典籍多用作职官名,职责是掌管山泽禽兽。另一种说法认为金文字形是戴着面具的人在跳舞,会歌舞娱乐义。头戴面具则不清楚,引申出料想、猜度等义,又由此引申为欺诈、戒备、忧患等义。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yú | 动词 | 猜度,料想。 |
忧虑,忧患。 | ||
准备,防范。 | ||
企望,期待。 | ||
欺诈。 | ||
惊。 | ||
通“娱”。 | ||
名词 | 古代掌管山林川泽之官。 | |
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 | ||
古国名。①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②周武王克殷,封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后人于此,是为西虞。③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为今河南省虞城县。④夏少康自有仍奔虞,即此。 | ||
(Yú)姓。 | ||
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 | ||
参考资料 |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於身。仁兽,食自死之肉。从虍吴声。《诗》曰:“于嗟乎,驺虞。”五俱切
【注释】吴、?,古文虞。
说文解字注
驺虞也。
驺虞,《山海经》、《墨子》作驺吾,《汉·东方朔传》作驺牙,皆同音假借字也。
白虎黑文。
见毛传。郑志:张逸问:传曰白虎黑文。答曰:周史王会云。按:今王会篇文不具。
尾长於身。
见《山海经》。
仁兽也,食自死之肉。
毛传曰: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许云仁兽,不同者,毛用古左氏修母致子之说,许不从也。哀十四年《左传》服虔注云:视明礼修而麟至,思睿信立白虎扰。言从义成则神龟在沼,?聦知止而名山出龙,貌菾礼仁则凤皇来仪。此以昭九年《左传》云水官不修则龙不至故也。毛云麟,信而应礼。又云驺虞,义而应信。又云凤皇,灵鸟仁瑞也。正用古说,许不从古说。故麟、驺虞皆谓之仁兽,凤谓之神鸟。驺虞之仁何也,以其不食生物,食自死之肉也。
从虍吴声。
五俱切。按:此字假借多而本义隐矣。凡云乐也、安也者,娱之假借也。凡云规度也者,以为度之假借也。
《诗》曰:于嗟乎,驺虞。
《召南》文。《五经异义》:今诗韩鲁说:驺虞,天子掌鸟兽官。古诗毛说。驺虞,义兽。白虎异文,食自死之肉,不食生物。人君有至信之德则应之。《周南》终麟止,《召南》终驺虞,俱称嗟叹之,皆兽名。谨按:古《山海经》,邹书云驺虞兽,说与毛诗同。按:许说《诗》从毛,作《说文》则於从毛之中,不从其义兽应信之说也。邹书葢谓邹子书。
康熙字典
《唐韵》遇俱切。《集韵》《韵会》元俱切,?音愚。《说文》: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诗·周南》:吁嗟乎驺虞。
又度也。《书·大禹谟》:儆戒无虞。《左传·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备其不虞。
又安也。《仪礼·士虞礼》注:士既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殡宫以安之。
又误也。《诗·鲁颂》:无贰无虞,上帝临女。疏:言天下归周,无有贰心,无有疑误。
又备也。《晋语》: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又乐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赵岐注:霸者行善䘏民,恩泽暴见易知,故民驩虞乐之也。
又《博雅》:助也,望也,择也。
又《玉篇》:有也,专也。
又《正韵》:虑也,测也。
又官名。《易·屯卦》:既鹿无虞。注:谓虞官。《周礼·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泽之材。疏:掌山(泽者谓之虞)
又国名。《诗·大雅》:虞芮质厥成。《左传》注:虞国,在河东大阳县。
又县名。《晋书·地理志》:虞县属梁国。
又姓。《潜夫论》:帝舜姓虞。《左传·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戏。注:四人皆舜後。《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为诸侯,後以国为氏。
又虞渊,地名。《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高舂。
又《韵会》:元具切,音遇。扬雄《长杨赋》: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复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又与㕦同。《史记·孝武本纪》:不虞不骜。索隐读话。
又通吾。吾丘寿王。《水经注》:作虞丘寿王。王应麟《诗考》:邹虞,或作驺吾。见刘芳《诗义疏》。《直音》俗作虞。
音韵集汇
韵书 | 字头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广韵 | 虞 | 虞 | 遇 | 平声 | 虞 | 疑 | 合口呼 | 三 | 次浊 | 遇俱切 | ŋjuo | |
集韵 | 遇 | 平声 | 虞 | 疑 | 合口呼 | 三 | 次浊 | 元俱切 | ŋio | |||
遇 | 去声 | 遇 | 疑 | 合口呼 | 三 | 次浊 | 元具切 | ŋio | ||||
韵略 | 平声 | 虞 | 元俱切 | |||||||||
增韵 | 平声 | 虞 | 元俱切 | |||||||||
去声 | 遇 | 元具切 | ||||||||||
中原音韵 | 鱼 | 阳平 | 鱼模 | 影 | 全清 | iu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鱼模 | 移居切 | |||||||||
洪武正韵 | 鱼 | 平声 | 鱼 | 疑 | 五 | 次浊 | 牛居切 | ŋy | ||||
御 | 去声 | 御 | 疑 | 五 | 次浊 | 鱼据切 | ŋy | |||||
分韵撮要 | 于 | 阳平 | 第四诸主著 | 以 | ||||||||
语 | 阳上 | 第四诸主著 | 日 |
该文章由作者:【雄氏老方】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