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拼音hàn,注音ㄏㄢˋ,部首忄部,部外笔画13画,总笔画16画。
现代释义
憾<动>
(形声。字从忄,从感,感亦声。“感”意为“心酸”。“忄”与“感”联合起来表示“心里因心酸而难受”。本义:心里因心酸而难受、憋闷。说明:在“感”字的“举例说明”中,我们说到了一位旅行者因看到借餐的那户人家穷,小孩在舔他吃过的饭碗而觉得心酸。这个“心酸”就是“感”。等到他离开那户人家,继续旅行的时候,他会进一步因心酸而感觉心里面憋闷、难受。这种因心酸而引出的憋闷、难受的心情就是“憾”)
怨恨。《玉篇.心部》:「憾,恨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既还,知母撼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新唐书.卷一一七.刘褘之传》:「子翼詈人,人都不憾。」
同本义
(先秦古书一般用“憾”,汉代以后多用“恨”)
(本字《说文》所无)
憾,恨也。――《广雅》
以其私憾。――《左传·宣公二年》
不可使多畜憾。――《左传·文公十四年》
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人犹有所憾。――《礼记·中庸》
无憾而后即安。――《国语·鲁语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
志恨憾而不逞兮。――《楚辞·严忌哀时命》
降而不憾。――《左传·隐公三年》
死无余憾。――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憾悔(悔恨);憾惜(遗憾惋惜);憾轲
憾hàn悔恨,惋惜,失望:~事一桩。太遗~。
憾dàn1.不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绀切,含去声。恨也。《中庸》人犹有所憾。或省作感。《前汉·张安世传》何感而上印归邸。
又《集韵》《韵会》《正韵》?戸感切,音颔。义同。
又《集韵》徒感切,音禫不安也。
该文章由作者:【所行化坦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