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蓝(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

欧洲菘蓝(学名:Isatis tinctoria L.),俗名菘蓝、板蓝根、大青叶,是十字花科。

二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无毛或稍有柔毛;主根直径5-8毫米,灰黄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基生叶矩圆状椭圆形,有柄;茎生叶矩圆形至矩圆披针形,长5-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锯齿。花序复总状;花黄色,直径3-4毫米。

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喜温暖气候,耐寒,怕涝。所以在种植时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种植。

菘蓝的根(板蓝根)、叶(大青叶)均供药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叶还可提取蓝色染料;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菘蓝(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

形态特征

生活型:二年生草本;

株:高达1米;

茎:茎上部分枝,多少被白粉和毛;

叶:基生叶莲座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全缘、啮蚀状或有齿,先端钝,基部渐窄,叶柄长0.5-5.5厘米;茎中部叶无柄,椭圆形或披针形,稀线状椭圆形,长3-7厘米,全缘,先端尖,基部箭形或耳状;

花:花梗顶端棒状,长0.5-1厘米;萼片椭圆形,长1.5-2.8毫米,无毛;花瓣黄色,倒披针形,长2.5-4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窄;花丝长1-2.5毫米;花药椭圆形;

果:短角果椭圆状倒披针形、长圆状倒卵形或有时椭圆形,长1-2厘米,中上部常较宽,无毛或有毛,边缘有翅,有时稍缢缩,基部楔形,顶端钝圆或微凹;果瓣长3-6毫米,中上部最宽,中脉明显,侧脉不显,顶端的翅宽3.5-5(-7)毫米,黑或深褐色;种子窄椭圆形,长2.5-3.5毫米,浅褐色;

染色体:2n=14,28;

物候期: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利用价值

药用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来源

干燥叶及根,根入药称“板蓝根”,叶入药称“大青叶”。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治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痛、丹毒、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和腮腺炎等症。

附方

1、菘蓝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菘蓝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3、菘蓝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

4、菘蓝治肝硬化:板蓝根一两,茵陈四钱,郁金二钱,苡米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5、菘蓝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6、菘蓝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用

菘蓝的清热解毒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菘蓝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菘蓝及其活性提取物对乙肝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2、抗内毒素作用

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内毒素具有普遍的影响,显着降低内毒素性DIC家兔血清LPO水平,提高其SOD的活力,从而拮抗内毒素的生物效应。

3、解热作用

发热是温热病的主要症状。据研究,菘蓝能降低伤寒、副伤寒等所致的体温升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4、抗炎作用

非特异性抗炎试验表明,菘蓝显着拮抗细菌、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

5、抑制血小板聚集

研究表明,菘蓝对二磷腺苷诱导的家兔血小聚集有显着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水杨酸等。

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菘蓝多糖对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化学成分

2,,4(1H,3H)喹唑二酮,5-羟基-2-吲哚酮,靛蓝,靛玉和扶桑甾醇。

食用

1、菘蓝煮汤

在菘蓝苗长到15-20cm时,可以将菘蓝连叶带根或茎叶洗净,用沸水煮3~5min,放少许食盐、味精即可用稍有苦味。

2、素炒菘蓝

先放点油,放点辣椒、大蒜、葱,再把切好的菘蓝或茎叶入锅炒。

3、腌制咸菜

将菘蓝茎叶洗净晾干、切段,放入食盐、辣椒粉、茴香粉拌匀入罐密封腌制一段时间食用。

染色

最早出现于医药典籍中的只有“蓝”这一个字而已,而这个“蓝”指的就是菘蓝。《说文解字》中的描述是:“蓝,染青草也。”当时的菘蓝,主要是衣服的染料。至于名字逐渐演变成“菘蓝”,则很可能是为了区别其他的蓝色染料植物,例如上面提到的板蓝。而加的这个“菘”字,则是为了描述它的特征。

菘是古语中对白菜类蔬菜的统称,油白菜、大白菜都在“菘”的范围之内。菘蓝与油白菜极其相似——从叶片,到花朵的细节。不过,菘蓝与油白菜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油菜结出的是长角果,种子可以多达数十粒,而菘蓝结出的则是短角果,种子只有寥寥数枚。因为菘蓝比较适合在北方种植,所以也被称为“北板蓝根”。

栽培技术

种植

1、选地施肥

板蓝根是两年生草本,在第一年丛生于地面,第二年开始抽噎结果,它喜温暖气候,耐寒,怕涝。所以在种植时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种植。将地块杂草残株清除干净,在结合翻耕每亩施用农家肥3000公斤,耙细整平后做畦或起垄。

2、播种

在5月份时将成熟的种子采集,晾干后储藏,来年进行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放置在40℃的温水浸泡3-4小时,捞出后用草木灰或其他药剂拌种后在播种。播种时间选择在4月下旬,在畦面或垄上开2厘米深的沟,合理控制株行距,将种子均匀的撒播在沟内,然后覆土踩实,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一般一周后即可出苗。

3、苗期管理

当幼苗生长到4-5cm时要进行定苗,定苗时要结合松土除草,定苗株距控制在3-4cm,定苗后土壤不宜过湿,促使根系下扎寻找水分,这样有利于根系生长。而到了生长后期则要时刻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对于养分的吸收,尽快生长,在雨季要做好排水防涝的措施,以免积水过多导致烂根。

4、田间管理

在整个生育期要中耕除草3次,一次在定苗时,一般松土深度为15-20cm,这时除草不宜使用除草剂,建议手动除草。第二次在6月末,这时松土深度在20-25cm,第三次在9月末,后两次除草时如果使用除草剂,建议使用药害较低的药剂。在每次割叶后要追肥一次,促进植株尽快恢复,一般每次每亩追肥硫酸铵40-50公斤以及含钙磷复合肥10公斤,建议施肥后立即浇水,稀释肥料浓度,加快植株吸收。

病虫害防治

1、松蓝霜霉病

该病是南北广大种植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危害叶部及叶柄,植株下部靠近地面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叶片蔓延,发病初期仅叶部出现皮白色霜霉状物,叶面无明显病斑,被害部分凸凹不平,进一步发展时叶面出现绿小圆斑,以后成为褐色枯斑,褐色枯斑连成大斑,病叶边缘变褐干枯,直至整个叶片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收获后,地上部分集中烧毁深埋;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合理密植,降低湿度,避免与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喷雾防治。

2、松蓝菌核病

危害茎、叶、角果,以茎部受害最重。叶受害初期出水浸状青褐色病斑,后全叶腐烂仅留叶脉。茎受害皮层腐烂,茎内外及叶片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以茎基部近土表处菌核最多。后期全株变黄死亡。

防治方法: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600倍液喷雾。

3、根腐病

多在雨季发生,使根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烧毁,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浇灌病穴。

4、菜白蝶

系粉蝶科害虫,幼虫危害菘蓝叶,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虫口密度大、危害重时全叶被吃光,影响菘蓝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幼虫3龄前(即成虫产卵7d~10d后)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每周喷1次,共喷3~4次。

5、小菜蛾

系菜蛾科害虫,初孵化幼虫潜入叶上下表皮中间,取食叶肉,仅留上表皮,3~4龄幼虫将菘蓝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

防治方法:小菜蛾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锈杀;化学防治方法同菜白蝶。

该文章由作者:【孙玲】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