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为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非盈利性的组织,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它于1981年9月17日得到瑞士联邦议会的承认,确认其为无限期存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机构,总部位于瑞士洛桑。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

发展历史

成立之初

1894年6月16日-24日,根据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建议,来自法国、英国、希腊、瑞典、意大利、俄国(俄罗斯)、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美国、阿根廷、匈牙利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的代表,在巴黎索邦神学院举行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

在开幕式上,法国著名古希腊文化专家切奥多尔·莱拉赫发表演说,巴黎国家歌剧院合唱团为大会演唱了阿波罗颂歌,唤起了与会者对古奥运会的神往。

会议期间,又先后有21个国家致函,向大会表示支持和祝贺。这次会议通过了成立国际奥委会的决议,并从79名正式代表中选出15人任第1届国际奥委会委员。大会还决定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由于首届奥运会定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因此希腊委员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当选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

会议规定法语(现为英、法两种语言)为国际奥委会法定语言。大会还决定沿袭古奥运会传统,每四年举行一次运动会,还规定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田径、水上运动(包括帆船、划船、游泳)、击剑、摔跤、拳击、马术、射击、体操、球类运动等。

第一届奥运会原定于1900年于巴黎举行,后来考虑希腊为古代奥运会发源地,在希腊举行比在巴黎意义更重大些,顾拜旦尊重了大家的意见。大会决定把第一届会期改在1896年,鉴于古代奥运会遗址奥林匹亚已成了一片废墟,会址改设在希腊首都雅典。

奥运会最早始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由古代希腊人民为祭神和崇拜英雄而举行的一些竞赛活动逐渐发展形成的。举行的地点就在古希腊雅典城西南方向360公里外的奥林匹亚村举行,因此而得名。

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共举行过293次。后来罗马帝国的入侵古希腊后,由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信奉基督教,禁止一切关于异教的活动,因此运动会在公元393年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废除。

1889年,法国的顾拜旦男爵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建议。第一届近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举行。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即使其间因故不能举行,届数仍然依次照算(第6、12、13届未举行。第6届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举行,第12,13届则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举行)。至2016年,已经举行过31次奥运会,最近的一次是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奥运会。

1897年一家法文报纸首次称之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901年正式改用现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避免战火洗劫,1915年4月10日总部从巴黎迁到瑞士洛桑。

与中国渊源

早在1922年,中国奥委会就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中国曾派运动员参加了1932年、1936年和1948年的三次奥运会。新中国首次派队参加了1952年在赫尔辛基的第15届奥运会。但不久,当时的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把中国台湾列入了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各国奥委会名单之中,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多次抗议交涉无效,于1958年声明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从1946年起,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分别与冬、夏季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之间不定期举行联席会议;从1952年起,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与国家奥委会之间也不定期举行联席会议。

1975年,中国奥委会要求国际奥委会恢复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代表权。

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权利,确认中国为“中国奥委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歌;同时规定设在台北的奥委会为“中华台北奥委会”,使用“不同于其使用的旗、徽和歌”。会址设在中国台北的奥委会改名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大陆方面自此将“CHINESE TAIPEI”翻译为“中国台北”。

何振梁于1981年和1985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和执委会委员。

启动TOP计划

1985年,国际奥委会启动奥林匹克全球伙伴计划(TOP计划),四年一期,实施TOP营销计划实施以来,这项收入不断攀升,并逼近电视转播权收入。

1986年,国际奥委会授予中国奥委会奥林匹克杯,以表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国家体育援助作出的巨大贡献。

1989年8月,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个职务。

1993年,中国奥委会曾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但最后以2票之差而落选。

1993年6月20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暂时承认马其顿为其成员。同年9月,巴勒斯坦被接受为临时委员。

1993年9月,布隆迪、佛得角、科摩罗群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米尼加等被接纳为新成员。

1994年6月,瑙鲁加入国际奥委会。

1994年8月29日至9月3日,第12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它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100周年的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参加本届大会的代表共有3427人,其中: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名誉委员101人;来自48个国际单项体联的代表132人;来自191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的代表407人;运动员代表67人;记者代表738人。在大会上发言的共达439人次。

1995年7月,柬埔寨、几内亚比绍加入国际奥委会。

1996年,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愿采取积极具体措施为全球农村地区的人口谋取福利。国际奥委会与奔驰汽车公司就在6个非洲国家体育发展签订了一项耗资600万马克的“非洲奥林匹克计划”。

1997年和1998年间,国际奥委会曾通过中国奥委会的协助,两次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体育界提供了食品援助。另外,国际奥委会还向巴塞罗那市签署合同,帮助重建萨拉热窝的扎特拉体育设施。

1997年3月5日,国际奥委会同美国广播公司(NBC)签署了价值23亿美元电视转播权合同。根据协议,国际奥委会授予NBC在美国境内转播2004年奥运会、2006年冬奥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权利,5月,国际奥委会和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共同与欧洲广播公司(EBU)签署了价值3.5亿美元的合同。

另外,国际奥委会还制定了一项“奥林匹克计划”(TDP),利用五环标志和各国奥委会的会徽和名称进行市场销售。这一计划的实施,使得各国奥委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奥委会均能从中受益。

1997年7月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香港将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奥运会。

1998年12月,帕劳、厄立特里亚加入国际奥委会。

1999年1月6日,中国奥委会全会在北京召开,决定由北京再次代表中国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1999年2月,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召开了世界反兴奋剂大会。大会通过了《洛桑宣言》,决定成立一个世界性的、独立的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国际奥委会承诺向该机构提供2500万美元的资金。

1999年10月,在雅典召开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每四年在奥运会的发祥地举办一届世界青年节。

2000年3月6日,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授予中国女子足球队“妇女和体育奖”。

2001年7月,在第112届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在国际奥委会的倡议之下,2001年第5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由世界上170多个国家提出的题为“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来建立一个和平和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决议,呼吁在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期间实现“奥林匹克休战”。

2003年7月,第115届国际奥委会全会于在布拉格召开,经过两轮投票,温哥华最后以56票胜出成为2010年第21届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

全力反腐

2004年,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哈桑因涉嫌在一起建设工程中进行非法活动被判刑。同年8月他被赶出了国际奥委会。

2005年,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韩国人金云龙被迫辞职。起因是他已经由于涉嫌韩国的体育-金钱腐败案件而被停职。为了避免被奥委会驱逐他不得不选择辞职。

2004年,保加利亚国际奥委会委员伊万·斯拉夫科夫涉嫌腐败活动,被赶出了国际奥委会。

2005年12月,国际奥委会委员,法国前体育部长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10米栏金牌得主德鲁特因为腐败案件被停职。

2006年15日,韩国籍国际奥委会委员朴永圣因为涉嫌挪用公款,已经被暂时剥夺了委员资格。国际奥委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对朴永圣调查期间,朴永圣“一切与国际奥委会委员资格有关的权利都将被暂时剥夺”。

2011年7月8日,鉴于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已于2010年10月10日正式解散,国际奥委会第123次全会据此取消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国家奥委会资格,同时批准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以尽可能保护该国运动员的利益,尤其是参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相关权益。

2013年9月9日,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全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投票选出了新一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最终来自德国的托马斯·巴赫从6名候选人中胜出,成为第九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8年。上一任主席雅克·罗格退休。同时经过两轮投票,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这是东京在1964年首次举办夏季奥运会后再获举办权。

2013年12月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如果印度不能遵守奥林匹克反腐败规定将面临被开除会籍的下场。

2014年5月9日,国际奥委会发布公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其签署了一份价值75亿美元的协议,获得了从2021到2032年间奥运会的独家转播权。协议还要求,NBC需另外支付1亿美元,用于2015至2020年间多项体育运动的推广。

进入21世纪,NBC便一直独享奥运会转播权,其在2011年签署的一份文件就以44亿美元取得了从2014到2020年间历届奥运会的转播权。

2015年12月,国国际奥委会在官方网站正式宣布了反腐监督热线——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决定将从2016年开始,对各国际体育组织实施财政和管理审计,审计将在第三方独立组织的主持下进行,包括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也包括在内。

开启奥运改革

2014年12月8日,在摩纳哥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表决了这一名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改革提案,获全票通过(104名国际奥委会委员96人与会、8人缺席)。国际奥委会的奥运改革拉开序幕。全会同时投票,正式接纳科索沃奥委会成为其成员。

新的申办体系下,国际奥委会将变“申办”为“邀请”,申办城市可于邀请阶段与国际奥委会进行探讨,并需将承办奥运会融入其自身的发展规划中,而不是反向为之,国际奥委会甚至允许跨城、跨境联合申办,只不过巴赫称那须得是“特殊情况下的特事特办”。

在新的奥运设项规则下,国际奥委会变大项基础制为小项基础制,不再将设项局限于28个大项,而是通过规定运动员、官员和小项的总数上限来实现规模控制,其中夏季奥运会的“帽”是10500名运动员、310个小项,冬奥会则为2900名运动员和100个小项。东道主将在增项议题上拥有更多主动权。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吉隆坡举行,经过85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投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北京成为首个同时主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瑞士西南部城市洛桑则获得了2020年青冬奥会的举办权。

2015年8月2日,通过由国际奥委会所有协会成员参与的投票决定,南苏丹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最终认可,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最新成员,也就是第206名成员国。

2016年6月3日,国际奥委会发表公报宣布组成难民奥林匹克运动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里约奥运会。这支难民奥林匹克运动队由10名运动员组成,其中包括5名南苏丹难民、2名叙利亚难民、2名刚果(金)难民和1名埃塞俄比亚难民。他们将参加里约奥运会田径、游泳和柔道等项目的比赛。全会同时表决通过了空手道、滑板、竞技攀岩、冲浪和棒垒球这5大项运动进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竞赛项目。

2017年7月11日,国际奥委会130届全会举行投票,一致决定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将同时产生,唯一的悬念是两个申办城市洛杉矶和巴黎谁先举办。

2019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举行国际奥委会新总部的揭幕。

机构章程

《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第一部章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

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数十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法律文件。宪章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宗旨、原则、成员资格、机构及其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奥林匹克各种活动的基本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这个法律文件是约束所有奥林匹克活动参与者行为的最基本标准和各方进行合作的基础。

《奥林匹克宪章》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完善。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时没有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只是确定了一些基本的意向与原则,如每4年举办一次奥运会以及国际奥委会与政府的关系等。

第一个具有宪章性质的文件是1908年由顾拜旦起草的《国际奥委会的地位》一文。这个文件对国际奥委会的任务、组织管理、委员产生方式等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其后,在这个文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规章。

在很长一个时期,这些规章的名称用语混乱,如“奥林匹克规则”(Olympic Rules)、“奥林匹克章程”(Olympic Statues)和“奥运会规则”等。

从1978年开始,国际奥委会正式使用“奥林匹克宪章”这一名称。在实践中为了表述方便,人们将以前这些名称不同的规章也都称为“奥林匹克宪章”。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在保持奥林匹克基本原则和精神始终如一的前提下,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对《奥林匹克宪章》作过多次修改。

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在国际奥委会1996年7月18日亚特兰大第105次全会上批准生效。该宪章由“基本原则”、“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6部分组成,共74款,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组织、活动和制度等重要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奥林匹克宪章》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确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规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

2.界定了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等重要概念,奠定了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其目标的思想基础;

3.将奥林匹克运动组织体系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各个成员,特别是三大支柱(即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这一运动中各自的位置、功能、任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作了清晰表述和规定,既保证了它们各自的独立性,又使它们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从而提供了一个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应相称的组织基础;

4.界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内容,如奥运会、大众体育活动及奥林匹克教育与文化活动。

主要任务

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国际奥委会按照《奥林匹克宪章》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其具体任务是:

负责体育运动和运动竞赛的协调、组织和发展;与官方的或民间的主管组织和当局合作,努力使体育运动为人类服务;

保证奥运会正常举行。反对危害奥林匹克运动的任何歧视支持,促进体育道德的发扬;

努力在运动中普遍贯彻公平竞赛的精神,清除暴力行为,领导开展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斗争;

采取旨在防止危及运动员健康的措施;

反对将体育运动和运动员滥用于任何政治的和商业的目的,努力使奥运会在确保环境的条件下举行,支持其他致力于奥林匹克教育的机构。

主要权力

国际奥委会享有对奥运会的全部权利,包括对奥运会的组织、开发、广播电视和复制的权利;

有关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一切权利也完全属于国际奥委会。

有权撤销对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承认,从奥运会比赛项目中撤销运动大项、分项或小项,有权取消对国家奥委会的承认,甚至有权取消奥运会组委会承办奥运会的权利。

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对一切参与奥运会的违章人员,从运动员、裁判员到代表团官员、管理人员进行处分的权力。当然,国际奥委会需要依据《奥林匹克宪章》来行使自己的权力。

主要机构

国际奥委会的机构有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议、执行委员会、总部和专门委员会。

全委会

国际奥委会全会(IOC Session)

简称国际奥委会全会,是国际奥委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奥林匹克运动中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均由全会掌握。它有权通过、修改和解释《奥林匹克宪章》,批准接纳国际奥委会的新委员;选举国际奥委会主席、副主席和执委会成员;挑选主办奥运会的城市,批准设置和撤消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运动大项;承认或撤消国家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资格等。全会的决定是最终决定。全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特别全体会议由主席或应至少三分之一委员的书面要求即可召开。召开全会或特别会议的通知由主席至少提前一个月连同会议议程发给各位委员。全会可以授权给执行委员会。从1985年起,国际奥委会禁止在其全会及执委会会议上吸烟。从国际奥委会成立至2021年3月共召开过117次全会。

执委会

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IOC Executive Board)

简称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是处理国际奥委会日常事务的机构,由全会授权,行使国际奥委会的职责。执委会成员有国际奥委会全会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执委会主席任期8年,可以竞选连任一次,但是只有4年的任期。副主席和其他委员任期为4年。任期己满的执委除非竞选副主席或主席,不能竞选连任。

执委会的权力和职责是:维护《奥林匹克宪》,承担国际奥委会行政管理的最终责任,批准国际奥委会的内部组织、组织体制以及一切与其组织有关的内部规章,负责国际奥委会的财务管理,并准备年度报告;

就有关规则或附则的修改建议向全会提出报告,向国际奥委会全会推荐国际奥委会委员候选人名单;

制定国际奥委会全会的议程;

根据执委会主席的提议,任免总干事和秘书长,并决定他们的提升、处分和薪俸;

保管国际奥委会档案;

以它认为最适当的形式(条例、规定、标准、准则、须知、指示)制定一切必要的规章,确保《奥林匹克宪章》的正确实施和奥运会的举办;

执行全会赋予的其他一切职责。组委会会议经主席提议或执委会多数委员的要求,由主席召开。执委会每年开会4—5次。

主席

国际奥委会主席

国际奥委会主席是国际奥委会的法人代表,主持国际奥委会的全部活动。有权建立常设的或在必要时建立临时的委员会和工作组,并确定其职权范围,指派其成员。一旦认为它们已经完成工作,可决定予以解散。该委员会或工作组未经主席事先同意,不能举行会议。主席是所有委员会和工作组的当然成员,而且在他出席其中任何会议时均应身居上座。

总部

国际奥委会总部(IOC Headquarters)

负责处理奥林匹克运动日常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设在瑞士的洛桑。在国际奥委会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顾拜旦在巴黎的住所也就是国际奥委会的总部。

1915年为越免战争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干扰,顾拜旦将国际奥委会总部由巴黎迁往中立国瑞士的洛桑。从此洛桑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不解之缘。

1919年的《奥林匹克章程》写道:“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洛桑(瑞士)。”

1982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城”,1993年12月5日国际奥委会又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部”。

1994年11月28日,洛桑市给国际奥委会颁发了荣誉奖。

自1925年顾拜旦卸任直到1980年,国际奥委会的历届主席都是在自己所在的国家对总部进行遥控。随着奥林匹克事务日益增多,1980年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感到有必要“对日常发生的事件进行持续的直接的指导”,于是他长期居住在洛桑总部,成为第一个将国际奥委会主席作为专职工作的主席。现任主席罗格也在洛桑办公。

专委会

国际奥委会下设委员会

奥林匹克道德委员会

奥林匹克2000年委员会

奥林匹克协调委员会

奥林匹克药物委员会

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委员会

奥林匹克运动员委员会

奥林匹克环境委员会

奥林匹克人道主义事物委员会

奥林匹克运动女子委员会

奥林匹克大众体育委员会

奥林匹克收藏家委员会

行政机构

国际奥委会的行政管理机构有:主席执行办公室、总干事办公室、国际合作和发展部、财务和行政部、奥运会部、运动部、国家奥委会关系部、技术部、通讯部、信息管理部、全球广播和媒体权利部法律部、医务和科学部、奥林匹克团结基金部、奥林匹克博物馆部、奥运会知识服务部、美丽店管理公司(Meridian Management sa)、奥林匹克广播服务部、终身名誉主席秘书处、道德委员会和奥林匹克集邮部。

主要成员

地区组织

国际奥委会所领导的奥林匹克运动包含所有同意并遵守《奥林匹克宪章》的组织和个人,他们隶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准是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已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的组织有:国家或地区奥委会206个;其管辖的运动项目被列为奥运会比赛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35个;其他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28个。

世界性的或每个洲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协会组织,其中有:各国奥委会总会(OC)、非洲国家奥委会总会(ANOCA)、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CA)、泛美体育组织(ODEPA)、中美洲和加勒比体育组织(ODECABE)、欧洲国家奥委会总会(AENOC)、大洋洲国家奥委会总会(ONOC);

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体育组织还包括有一些由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所组成的协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GAISF)、夏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ASOIF)、冬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AIWF),等等。

文化传统

宗旨

据《奥林匹克宪章》,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健康地发展;鼓励组织和发展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保证奥运会的正常举行;鼓励青年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受到教育,为建立一个和平和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作出贡献。

会旗

国际奥委会有自己的会旗。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也可用单色绘制)系顾拜旦以它们能概括各会员国国旗的颜色而选定,但以后对这五种颜色又有其他解释。

1979年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评论》(第四十期)强调,会旗和五个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国际奥委会会旗系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而设计制作的。

1914年为庆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0周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首次升起。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时,比利时国家奥委会绣了同样一面锦旗在当届奥运会上使用。

运动会后,比利时将它赠给了国际奥委会并成为国际奥委会正式会旗。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会旗交接仪式。

由上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代表将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主席再将旗递交当届主办城市的市长。然后将旗帜保存在市府大楼四年再送交下届主办城市。当届奥运会升在运动会主会场上空的旗帜是一面代用品。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五环”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国际奥委会的专用标志,未经国际奥委会许可,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将其用于广告或其他商业性活动。

格言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

精神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显然,《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

奥林匹克精神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为了把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教育体系介绍给祖国,顾拜旦从青少年时期起,就潜心钻研同时代的不同教育体系和古希腊的历史。他希望法国青年能接受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即在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信心的同时,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精神和坚强的个性。

博物馆

奥林匹克博物馆隶属于国际奥委会,坐落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公园内,毗邻国际奥委会总部。同国际奥委会总部一样,博物馆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墨西哥建筑设计师佩德罗·拉米雷斯·巴斯克斯和瑞士建筑设计师皮埃尔·卡昂共同设计,共同主持施工。

1993年6月23日,奥林匹克博物馆建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博物馆剪彩。

主要职责是负责奥林匹克文物资料、档案的收藏、保护和展览,进行奥林匹克研究,宣传奥林匹克宗旨,用奥林匹克精神进行社会教育,并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公众服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收藏最完整、最著名、最有活力的体育博物馆。

事件

2002年冬季奥运会贿选丑闻

1998年12月,国际奥委会受到2002年盐湖城奥运会申办丑闻的指控。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立即指派一个独立委员会来搜集相关证据和材料,6周后,国际奥委会公布了调查结果,并向委员会大会报告了涉及丑闻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最终导致4名委员的辞职,6名委员被除名,10名官员受到警告的处分。

受盐湖城申办丑闻的影响,1999年国际奥委会迅速采取相关措施,对国际奥委会进行相关的调整:

1、改变2006年冬奥会的申办流程,取消国际奥委会委员前往候选城市考察参观的活动。

2、从奥运会运动员中选择15名优秀运动员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3、成立国际奥委会委员提名委员会。

4、国际奥委会委员任期为八年,通过选举进行更新。

5、国际奥委会委员总数为115名。

6、主席的任期为八年,任满后的延期为四年。

7、国际奥委会委员中,15名来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15名来自各国家奥委会,其他70名为独立个人委员。

8、国际奥委会委员年龄上限为70岁。

9、成立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

10、成立世界反兴奋剂委员会。

11、通过公布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收入来源和支出财务报告,增加国际奥委会的财务透明度。

12、国际奥委会大会首次向媒体开放。

收受贿赂

国际奥委会的丑闻主要有奥委会成员在申办时收受贿赂,俗称“卖选票”。

根据英国媒体2004年报道,秘密录音带显示在争夺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过程中,一张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的选票价格约为10万-20万美元。收受贿赂的现象并不奇怪,也没有看到会改善的迹象。

因为奥委会成员最多只有115人,得到其中的58票就能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或得到奥运会的承办权,争夺2012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伦敦以54票对50票战胜巴黎。而北京办2008奥运的花费为55亿美元,伦敦办2012奥运总花费高达150亿美元。

2021年8月29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前主席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该文章由作者:【唐能通】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