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姓(中国姓氏)

葛姓是当今常见姓氏,读音作gě(ㄍㄜˇ),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26位,人口近14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以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最为集中。其中葛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葛姓人口的18%。古今名人有葛天氏、葛伯、葛玄、葛洪、葛云飞、葛振林、葛优等。

葛姓(中国姓氏)

历史发展

葛姓起源一

葛氏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远古时期,有个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称为部族姓氏,称葛天氏。按史书记载,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据传,葛天氏的后裔子孙在后来省文简化为单姓,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

葛天氏下传四十二世至伯益之时,当时属于嬴姓之国。伯益帮大禹治水有功,禹想让位给伯益,伯益隐退,禹子启继位,封伯益长子大廉为诸侯伯爵国葛国国君,称葛伯并准其在古葛地(今河南省宁陵县周边)建葛国。

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司马迁《史记》记载:『商汤始居亳,与葛伯为邻,商征诸侯,葛伯不祀,商汤罚之』。商汤灭葛国和其他诸侯国并建立商朝后,商汤封葛伯后裔为商朝附庸国葛伯国。

葛国被灭后,葛伯的后世子孙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为子爵,这是葛伯国第二次被灭。

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楚国、鲁国等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于公元前557年葛伯国被场地灭亡。

葛国再次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一支系留居古葛地,后世称梁国郡,外迁四大支系:顿丘郡、琅琊郡、颖川郡、扶风郡。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葛氏正确读音作gài(ㄍㄞˋ),今读作gě(ㄍㄜˇ)亦可。

葛姓起源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时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贺葛氏部落,后为鲜卑拓拔部吞并。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贺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洛阳,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为汉姓葛氏,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三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葛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从元朝顺帝孛尔只斤氏·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到今天已有六百四十年了,其缔造者成吉思汗本名为孛尔只斤氏·铁木真。如今居住在江苏泰州、兴化两地的葛氏居民一直认定是蒙古族后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一本清朝咸丰年间所修《葛氏宗谱》为证。

据该部《葛氏宗谱》记载,元朝末期元顺帝执政时期民不聊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当时成吉思汗的后代镇南王孛尔只斤氏·脱欢之子淮王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监国,侄儿义王孛尔只斤·和尚辅佐其执政。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祖开始大举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所率明军的强力攻击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农历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政府自此灭亡,元顺帝逃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一带)。

如今,江苏如皋一带冒氏已被当地民政部门确认为成吉思汗后代。同时,《如皋冒氏宗谱》和《兴化葛氏宗谱》中关于孛尔只斤氏·帖木尔不花等的事迹与历史记载相互吻合,证明在泰州、兴化的葛氏族人确为成吉思汗后代。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盖氏等。

⑵.满族格济勒氏,亦称葛济勒氏,满语为Gejile Hala,汉义“捕鸟笼的木框”,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伊兰包托克索(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家子)、绥分(今吉林绥分河上游地区)、通吉(今吉林敦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鄂氏等。

⑶.满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郭氏、高氏等。

⑷.满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用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伯力,今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孟氏、曹氏、莫氏等。满族葛氏正确读音皆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六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喀尔佳氏,亦称卡尔他昆氏、卡尔他考廖夫,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arja Hala。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喀尔佳氏多冠汉姓为葛氏。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传统文化

郡望

顿丘郡:汉置顿丘县,在今河南清丰西南。晋以此为顿丘郡治所(今河南省清丰西南)。北齐废顿丘郡。唐五代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梁国:即梁郡,汉建梁国,治所在淮阳(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句容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即今江苏省句容县。初隶鄣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09年)改隶丹阳郡。

颍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堂号

葛姓的堂号主要有:“清柳堂”、“梁国堂”、“余庆堂”、“崇德堂”等。

姓氏名望

历史名人

葛龚:东汉梁国宁陵人,性慷慨壮烈,勇力过人,以善文记知名,有人请其捉刀写奏章,并照抄上奏,忘自载其名,以龚名进之,故当时有语:“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葛玄:丹阳(今属江苏省)人,三国吴道士,曾从左慈学道,并入深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葛洪:丹阳句容人,葛玄曾孙,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后卒于罗浮山。其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着有《抱朴子》等传世。

葛邲: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阳,进士及第,官刑部尚书。绍熙年间任左丞相,论疏皆切中时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荐人才。

葛密:江阴(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中进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号草堂逸老。

葛林:浙江省杭州人,明代太医院官。善小儿科,杏林悬壶,医术高超,因一匕药治愈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声大噪,累官太医院判。有《杏坞秘诀》。

葛振林: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副班长一职,跳崖后悬挂树杈留命,享年88岁!

葛优:北京市人,当代名伶,葛存壮之子。曾出演影视剧多部,擅演小人物,冷峻中见幽默,平实中见功夫。

葛从周:濮州鄄城(今属山东省)人,五代十国名将。其心情豁达,智勇兼备,先从黄巢,后从朱温,曾于阵前浴血奋战救助朱温,频战克敌,战功显赫,累任衮州节度使、潞州节度使、太子太师、检校太师等高职,并封陈留郡王。

葛起耕:丹阳人,宋代诗人。字君顾,负才沦落,以诗自鸣,有《桧庭吟稿》。葛天民: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宋代诗人。字无怀,号补翁。初为僧,后还俗,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葛立方:丹阳人,宋代诗人。绍兴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着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归愚集》,词学晏殊,有《归愚词》。

葛胜仲:丹阳人,宋代词人。绍圣年间进士,元符三年中鸿词科,曾两知湖州。有《丹阳词》。

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宋代南京琼州人。博学多闻,工书善画,尤精梅竹。开设命馆太一宫,封为紫清真人。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晚号神霄散吏。着有《琼海集》、《罗浮山志》。

葛征奇:字无奇,一字轮以,号介龛,明代浙江海宁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善画山水,尝以自负。侧室李因擅画花卉,得徐黄遗意,有名于时,夫妻曲房静几,互以绘事为娱。无奇尝语人曰:“山水姬不如我,花卉我不如姬。”传世作品有崇祯七年(1634年)作《溪山清趣图》,图录于《支那名画宝鉴》;崇祯十三年(1640年)作《山水图册》十开,金笺,墨笔,纵28厘米,横28厘米,笔墨沉着,浓淡相宜,功力颇深,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葛德新:山西省浮山人,清代官吏。初任陕西大荔典史。后因抓获张格尔叛乱党羽,擢升直隶沧州知州。

葛元煦:清代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号理斋,学古斋为室名。少工篆、隶,不轻以酬应。家藏书画甚巨,尝辑刻丛书。兼擅铁笔。

葛士达:清代上海人,同治初随军剿捻,官知平定知州。工诗古文。着有《从戎日记》、《遂志斋集》。

葛云飞:字鹏起。清代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道光武进士。为人刚毅勇敢,廉洁正直。制宝刀两把,分刻“昭勇”、“成忠”,字以自励。道光二十一年九月英军再犯定海。他以定海主将身份,团结从夕)地调来的郑国鸿、王锡朋二总兵共同抗敌,坚守阵地,奋战六昼夜。十月一日三总兵中,他最后一个英勇战死。着有《制械制药要言,、《浙海险要图说》、《名将录》等。

近现代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副班长一职,跳崖后悬挂树杈留命,享年88岁。

葛香亭:1940年代~1980年代的台湾知名演员。

葛小宝:葛香亭之子,本名葛金城。亦为台湾知名演员,1960年代从影,于2000年病逝。

葛次江:(公元1908~1966年),原名葛淮;江苏南通石港镇人。著名现代京剧大师。1953年,任福建省京剧团副团长,并为福建省政协常委。

葛武綮:(生卒年待考),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战干四团”教育长。

葛光越:(生卒年待考),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中将,前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葛介屏:(公元1912~1999),安徽合肥人。著名现代商业书法家。

葛路:(公元1926~今),原名葛光植;陕西定边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商业书法家。

葛崇岳:(公元1935~今),安徽庐江人。著名新闻工作者、翻译、诗人。

葛朝京:(公元1938~今),原名兆金,字之乐;浙江德清人。著名教育家,商业书画家。擅长中国画花鸟、山水,重传统、有新意。也能素描、色彩。

葛家友:(公元1940~今),笔名家友;吉林通化人。著名现代商业美术家。

葛来保:(公元1943~今),山西长子人。著名现代剧作家。一级编剧,长治市戏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院长。

葛汉奇:(公元1946~今),别名南唐草,斋名浅悟斋;安徽寿县人。著名商业书画家。

葛昌永:(公元1957~今),笔名长吟、罡夫。著名商业书画家。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红旗谱》《小兵张嘎》《神秘的大佛》《大清炮队》等。

葛平:(公元1957~今),女;山西介休人。著名现代诗人。

葛世奇:(公元1957~今),字闻宇,一字慕樵,号南唐闲卉;安徽长丰人。著名商业书画家。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葛均义:(公元1958~今),黑龙江绥芬河人,祖籍山东五莲。著名专业作家。

葛恒晶:前台湾高雄市警局保安科科长。

葛民辉:香港艺人。

葛晓龙: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唯一戏剧演员。

北京市人,当代名伶,葛存壮之子。曾出演影视剧多部,擅演小人物,冷峻中见幽默,平实中见功夫。

(1944.10~今),河北省清苑县人。196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8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4年6月20日晋升上将军衔。

男,汉族,1973年生,祖籍江苏宿迁,现居南京。中华传统文化的终身追随者、传播者,富布斯同学会副秘书长、《喜悦人生》系列传统文化课程主讲人。

男,汉族,1931年生,山东莒县(今属莒南)人。1946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省长,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女,汉族,1963年3月生,浙江诸暨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

葛从娥:女,汉族,1980年生,山东青岛人,女诗人。其作品多为七言和五言律诗。风格自谋而成,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情感为主,有“现代版李清照”之称。主题代表作有《晨醒》、《观海》、《秋叶三首》、《春归》、《思乡客》、《雪松》、《窗灯临月》、《夏晨》、《戏蝶》、《柳》等上百首古体诗。

男,汉族,1973年生,上海人,翻译家,互联网观察家,五洲传播网络中心副总编。主要作品《安娜贝尔》《千万网事》等

男,汉族,1988年生,湖南湘阴人,青年作家。

男,汉族,著名配音演员,曾给蓝猫配音。

女,汉族,江苏羽毛球世界冠军。

葛菲:女,汉族,河北唐山遵化人,影视演员。

葛少飞:男,汉族,1998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小说作家,现在在上学,创作小说有《魔王的复仇》、《校花的贴身血魔》,由于在上高中,则两部小说暂时停歇。

该文章由作者:【生活妆】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