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汉语汉字)

孕,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ùn,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妇人怀孕;后由妇人怀孕引申为所有雌性动物怀胎,又引申为花含实、包含等。由妇人怀孕又引申为生育、分娩。

孕(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孕,象形字。甲骨文像人怀孕的样子。至小篆形体省简,不见其腹,上部变为“乃”字,下部的“子”依然存在。许慎以为从子,从几。按:该字所从之“几”,是孕妇形体省其腹而存其“人”的结果,后演进为“乃”。隶变以后其楷书写成“孕”。

“孕”的本义是妇人怀孕。《易·渐》:“夫征不复,妇孕不育。”王弼注:“非夫而孕,故不育也。”后由妇人怀孕引申为所有雌性动物怀胎。《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韦昭注:“孕,怀子也。”引申为花含实。唐知玄《五岁咏花》:“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馀一孕在,明日定随风。”又引申为包含。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孕大含深,贯微洞密。”“孕”由妇人怀孕又引申为生育、分娩。《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七引《广古今五行记》:“晋安帝义熙中,魏兴李宣妻樊氏,有娠,过期不孕,而额上有疮,儿穿之而出。”

现代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yùn

动词

怀胎。

孕育。虽未显露、表达或发展,但却包含在某物本质中的。

分娩,生小孩。

指动植物孵化、结实。

包含;包裹。

名词

指身孕、胎儿。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褢子也。从子从几。以证切

注:徐锴曰:取象於褢妊也。

注:?,古文。《集韵》或作?,亦作?。

说文解字注

孕,褢子也。从子。乃声。乃声二字各本作从几。误。今正。艸部艿字、人部仍字皆乃声。管子孕作?。从绳省声、可证也。以证切。六部。

康熙字典

古文:?。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以证切。音媵。《说文》:怀子也。《易·渐卦》:妇孕不育。《史记·周本纪》:姜嫄见巨人迹,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

又《礼·郊特牲》:牲孕弗食。注:孕,妊子也。《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育。

又通作嬴。《管子·四时篇》:春嬴育,夏长养。《集韵》或作?。亦作?。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开口呼

次浊

以证切

0jəŋ

集韵

去声

船/常

开口呼

全浊

石证切

dʑieŋ

去声

开口呼

次浊

以证切

0ieŋ

韵略

去声

以证切

增韵

去声

以证切

中原音韵

去声

真文

全清

iən

中州音韵

去声

真文

羊进切

洪武正韵

去声

次浊

羊进切

oiən

去声

次浊

以证切

oiəŋ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d

i̯əŋ

王力系统

ʎ

ǐəŋ

董同龢系统

d

jəŋ

周法高系统

r

iəŋ

李方桂系统

r

əngh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ŋ

北魏後期北齐

jəŋ

齐梁陈北周隋

jə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0

i̯əŋ

拟音/王力系统

j

ǐə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0

jə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0

ieŋ

拟音/李方桂系统

ji

əng

拟音/陈新雄系统

0

ǐəŋ

该文章由作者:【浙江下雪】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