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作品名称 玉石种类名称及图片欣赏

玉石艺术品

一玉件人物

玉件人物的特点:玉件人物以古装人物为主,但不限于古装人物一种,现代人物亦常有制作。古装人物有神仙、佛、老人、小孩、仕女及有故事情节的人物等。

玉件人物的用料比较干净,也就是地子匀、色匀。不使用纹路特别明显的料,如缠丝玛瑙、花地翡翠、花纹明暗太显著的孔雀石、有黑线的松石、轮纹的珊瑚等,尤其人脸部位的料质、料色更要明快干净。

多色玉石常被利用制作俏色产品,如玛瑙、翡翠、独山玉、岫玉等。

1仕女 通常仕女拿花持扇,装束为古装小姐打扮,发髻卷于顶上,发丝下垂至背部,长裙拖地,宽袖下垂,腰围二道裙,系带束腰打结,汗巾下垂,脚下衣纹做出碎步姿态。复杂一点的加入各种首饰等。仕女的造型要用料恰当,身段秀丽,脸美、喜相,手拿物俏气、真实 见图5-2-5。

图5-2-5 白玉仕女

2小孩 古装小孩根据古画中百子图中的形象造型,也有光身顽童的作品。童子以稚气、顽皮、生动为好。

3老人 老人的形象比较多见,题材有东方朔偷桃、太白醉酒、天官赐福、寿星等。老人刻画要求脸部特征鲜明、宽衣大袖、造型喜庆。

4佛 佛像有如来佛、番佛、大肚佛、观音、多臂佛等。

如来佛 如来佛的形象如庙中正中殿堂的塑像,是正宗佛的形象。肩宽、胸部丰满、盘膝做手势、慈眉善目、鼻直口方、二目下视、方圆脸、大耳垂肩,显得端庄肃穆。中级料经常做的是三尊佛,称为“三大士”。

番佛 番佛是印度佛塑像造型,袒胸、披裟、身着璎珞,造型比较活泼,身段比较优美,多出现在高级料作品中。

弥勒佛 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佛的形象,以大肚翩翩、开怀大笑为特点。低、中、高档料都可制作。

观音 观音是人们喜爱的佛像 见图5-2-6。中国对观音形象的艺术创造已很完美,玉器观音造像有童子拜观音、观音渡海、水月观音等。

图5-2-6 珊瑚“童子拜观音”

多臂佛 玉器多臂佛有四臂佛、六臂佛、八臂佛,造型比较活泼,经常用高级料制作。

除以上各种佛外,还有各种造型的菩萨,如骑吼的文殊菩萨、骑象的普贤菩萨等。

5仙人 仙人的制作较为随便,形象和姿态随料的条件而选定。由于仙人形象有一定的特征和表情,技术难度大一些,做不像反而不美。经常出现的有八仙、和合二仙、刘海等。十八罗汉本是佛,在玉器中也以做仙人的手法制作,形象较为怪异,如伏虎、降龙罗汉等。有一些女性仙人以仕女手法制作,如花仙、麻姑、青蛇、白蛇等,其形象和仕女没有太大区别。

佛和仙人中的高质量作品多出现在玉器精品中,是玉器人物很重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玉器中的俏色作品也多出于此题材。

6历史名人和有情节的作品 选用历史名人和情节故事片断作为人物创作的题材,难度较大。有的作品起的名称很好,但造型很一般,反映不出名称所含的内容。高质量的作品应该名称和内容一致,做到名副其实。有的作品的主题虽然并不是著名的历史题材,但细观作品仍能给人们以情节般的感受,这些作品都属于艺术创作范畴,它给玉器艺术增加了无限的光彩。

二玉件花卉和花鸟

1.玉件花卉

玉件花卉是一个以雕琢技巧表现写实花卉为主的品种。花卉要做得飘洒玲珑、穿枝过梗,衬托的草虫也要做得栩栩如生。

玉石料很脆,单独表现花卉容易折断损坏,所以花卉常傍以瓶、花插和山石静物,傍以瓶的最多,又称为花卉瓶。

花卉做工玲珑,不宜体现玉的润美,不宜使用色暗的、纹裂多的料。因此花卉选料较整齐,料色多明快,质地也较坚韧。

傍以瓶和其他静物的花卉作品,花卉四周写实雕琢,有主次面,主面花叶茂盛,次面点缀。瓶身和瓶盖上的花卉相互衔接,形成一体。也有瓶盖上是折枝花的,与瓶身花不衔接。

中、低级料以制作花卉瓶为主,是常规产品。瓶盖上的折枝花、瓶身上的主花多是牡丹、月季,也有以萱草、君子兰的叶为主的,一般是正面花为主,背面点缀,草虫也只选用蝴蝶、蛾等简单造型。

玛瑙和高级料的花卉造型变化比较大,工艺也细。由于花卉的穿枝过梗和花形的变化,在用料上很讲究。用花卉把质地优、颜色好的料全部占上,把瑕疵用镂空去掉,所以花卉产品做成以后,料质料色要优于原材料的原形。如翡翠小块的绿、分散的绿全部澄清出来,使料的成色提高,这是花卉用料最大的优点。

一般用草虫、动物作为花卉的陪衬,以增加花卉作品的情趣。草虫有螳螂、蝈蝈、蟋蟀、甲虫、蝴蝶等,做得栩栩如生、生机盎然。多种花卉相搭配,花卉与草虫为主题是常见的产品,取用中国传统的吉祥名称,如岁寒三友 松、竹、梅、四君子 梅、兰、竹、菊、松鹤延年、喜上眉 梅梢等。

由于花卉作品用料比较活,有一个章法布局问题,这常常是花卉作品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布局顺生态自然规律,又巧其变化,使花卉聚散、线、面、体完整,如枝干的苍劲,花头的挠折,花叶的穿枝过梗、翻卷折叠,草虫、动物的呼应,眼地的镂空,瓶身的秀丽,山石、野花的点缀都要恰到好处。在做工上要叠挖自然,枝、梗、叶、蒂、花瓣、花蕊,草虫的头、须、翅、腿都要做得干净利落。

花卉在玉件中是立体的细腻作品,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画,细腻得连叶筋都要做出,只求写意效果是不行的。但这并不是说,花卉作品越繁越好,细腻和繁不同,细腻是烘托造型,繁是破坏造型。因此,我们看一件花卉作品的好坏,要从造型和细腻入手,不是从繁入手 见图5-2-7。

图5-2-7 碧玉“无悔的青春”

2.玉件花鸟

玉件花鸟是近几十年来兴盛的产品,鸟有仙鹤、凤凰、锦鸡、鸡、鸭、鹰等造型。花鸟正在发展时期,有的以鸟为主,以花为辅,有的花和鸟并重,好的花鸟作品要求注意鸟的形象和动态,鸟和花的呼应关系。

花鸟产品多用中低档料制作,常有俏色鸟作品出现。成对的鸟要求两只颜色、透明度、质地、造型、高矮一致 见图5-2-8。

图5-2-8 翡翠“风起云来”

三玉件动物

玉件动物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玉器。古代玉件动物已很有水平,有造型生动、变化自由、写实与装饰手法熟练的特点。

动物用料很杂,高、中、低档料,大、中、小件都有,小料头也可做个小动物。

按动物的造型变化可分为写实动物、传统动物和动物形器皿几种。

写实动物 多为马、牛、羊、猪等十二生肖,象、骆驼、鹿等其他动物也有制作。

传统动物 有狮、辟邪、龙、角瑞等。

动物形器皿 有牛罐、羊罐、牺尊、鸡尊等。

常规马、牛、羊、象等有常规作法,多成对,也有成套的,如十二辰、八马等。

马 马有立、卧、扑、仰、踢、跳、跑、嚎等不同姿势。掌握马身的矫健、头型的机警是做马的关键,注意马头的筋骨、前胸的丰满、后小肚的上提和腿关节蹄寸的安排。汉马、唐马都是我国传统马的优秀造型,常有仿制。

牛 牛主要作立式和卧式,重点在头型,尤其要注意牛眼的有神。身体主要是胯骨,在牛身粗大中要突出脊、胯、臀骨骼。

羊 羊有山羊和绵羊。山羊跳跃顽皮,绵羊温顺平和。山羊比绵羊头小、嘴尖、身瘦。作羊要注意腿和头部的造型。

象 象的体形宽大,四肢粗有力,前身高,后身低,鼻子上卷自然,脑包、眼泡、扇耳、牙根都是象的特点,处理好了能提高象的动态和传神。

狮 无论是走狮还是门蹲狮,都是中国传统狮造型,以头型最重要。

传统动物和兽形器皿虽然制作很多,但多仿制古代造型,造型和工艺要求也较高。

动物是喜闻乐见的品种,需求量很大,在质量上除去作什么像什么外,最重要的是动态。作动物要了解动物的习性,掌握住动物的动态规律 见图5-2-9。

图5-2-9 翡翠“斑点狗”

四玉件器皿

制作玉件器皿是玉器中最难的工艺技术,在用料、设计、琢磨、抛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目前大量生产的器皿造型多仿清代玉器和古代青铜器。还有实用器皿如壶、碗、盘,文房用的笔洗、笔筒等。

器皿造型以炉、瓶为主。北方以北京为代表,南方以上海为代表,在造型上出入很大。北京讲求端庄、稳重、规矩、细腻;上海讲求玲珑、挺拔、秀丽,在工艺上各有千秋。

器皿造型最重要的是规矩四称,造型和纹饰协调。它选料严格,脏、绺去净后才能设计,带有脏、绺是大缺点。

炉 标准炉是圆腹、缩口盖,盖上有顶纽兽,腹两边有兽头耳衔环,下有兽面纹三腿。质量指标是选料干净,琢工细腻,兽纽、兽头、兽面造型大小合适、紧凑、对称。变形炉有荸荠扁炉、五环炉、高庄炉和亭子炉。以亭子炉造型最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变化也大 见图5-2-10。

瓶 瓶的造型多种多样,有圆肚瓶、观音瓶、齐肩瓶、梅瓶、方瓶、棱瓶、涡角瓶、鸡腿瓶、蒜头瓶、扁瓶、葫芦瓶等。瓶上双耳和盖纽琢以各种造型。瓶身有素的,有周身纹饰的,有开光纹饰的,有浮雕纹饰的,有圆雕纹饰的。瓶膛在光照下可看出和瓶身造型一样。

北京继承和发展了薄胎、压丝技术,做出的器皿压金银丝、掏薄胎,特点突出。这种器皿有壶、碗、盘等 见图5-2-11。

薰 北京薰造型一般由五节组成。从上到下分为顶纽、盖、腹、中柱和底座,用螺丝扣拧接组成,有的有九节。顶纽一股雕琢龙、瑞兽首、花头,下衔小环。盖作镂空花,在镂空花中有的开光作浮雕。身有素的、有浮雕花纹的。身上的两耳作镂空雕,有龙、凤、花造型,两耳垂环。中柱随造型变化,可长可短,也可不要,有中柱的一般有四小环。底足以浮雕花饰为主,丝扣在各节中部做出三、四扣,拧紧后,五节薰周正 见图5-2-12。有的薰足是腿足。

南方薰多链,顶盖之间加节,使顶高竖起来。腹和足之间也加节,纹饰也多,显得玲珑、工大。

图5-2-10 亭子白玉炉

图5-2-11 白玉香草镂空薄胎瓶

图5-2-12 翡翠含香聚瑞花熏

仿青铜器和由青铜器变化来的器皿造型有尊、垒、卣、觥、觚、鼎、匜、爵等,有的造型纹饰很美,常是玉器中的佳作。

其他器皿造型有碗、杯、壶、盘、碟、盒、洗等,常规和精品都有生产。

器皿上的纹饰有镂空花、顶撞花、阴勾花、浮雕花、光子花,这些花纹的质量要求以搭配协调、线条准确、形象生动、干净利落为准。

器皿中的子母口在质量要求中也很重要,以深浅适度、规矩严谨为好。

五玉石盆景

玉石盆景 即用宝石、玉石做的盆景艺术品,目前以花卉盆景为主。有单种花卉、多种花卉、金本果树盆景50多种。这种盆景用珐琅作盆,金属丝加纸浆料做树干 树干可贴金箔,铁丝裹绒栓花瓣制成。花用艳色玉石,叶用绿色碧玉、岫玉、黑绿蛇纹石玉等制作。如牡丹盆景有五色牡丹、三色牡丹、绿牡丹等盆景。这些盆景用玛瑙、芙蓉石、岫玉、白石英岩玉作瓣,黑绿蛇纹石玉作叶,每盆有花五朵、三朵,在绿色叶中十分醒目,显得十分鲜艳。又如花篮盆景采用珐琅花篮作盆,多种花卉栽入篮内,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果实累累、富丽堂皇。

花卉盆景有大有小,有造型变化盆的样式,做工的粗细都不同。检验盆景的质量以使用原材料的品种、制作的造型、做工的粗细为准,包括瓣、叶、果的磨制形状、颜色、搭配是否协调,树木与花卉、盆与花卉的造型是否协调。好质量的花卉盆景应该是花形艳丽、叶形活泼、树本质感强烈、盆栽大小合适,以艳丽、精工、丰满为主 见图5-2-13。

图5-2-13 玉石花篮盆景

除玉石花卉盆景外,还有玉石果品、蜡台、盘花等品种。

玉石果品 经常生产的有葡萄、香蕉、佛手、桃、黄瓜、柿子等。

玉石蜡台 是用攒制花瓣的方法,将花的心部装上蜡碗,作盘状花形,放于桌上,用于点蜡,是实用装饰物。

还有一些是新设计的人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景物、动物盆景,这些盆景在用料、造型、做工上出入很大,规格不一。

玉石盆景用料范围广、工序多,是既简单又复杂的玉器,加工题材每一道工序都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每一道工序都要检验,这样才能组成好的玉石盆景造型。

六玉石镶嵌

玉石镶嵌组成的艺术品可以包括很多类,范围很广。它既可组成画面,也可组成图案,既可平嵌,也可浮雕嵌,也有立体包镶嵌。如屏风、插屏、挂屏、静物、人物、器物等都有玉石镶嵌品生产 见图5-2-14。

图5-2-14和田玉插屏

七玉山子

玉山子 利用玉石自然之形态,因形赋形,雕琢山水人物,称为玉山子。这种造型有的小巧,可几案陈设,有的重千斤,置于室内堂馆,气势宏伟 见图5-2-15。

图5-2-15 青山玉“会昌九老图”

玉山子按玉料的形状、颜色、绺裂进行设计,去除瑕疵,掩其绺裂,顺其色泽,使料质、料色、造型浑然一体。

玉山子在设计中随料立意,可简单,可复杂,可浮雕,可深雕,可山水人物,可楼台殿阁、草屋石洞,可牛马动物、翎毛花卉,在远近景散点透视中,布局描绘,以取得材料、立意、加工方面的统一。因此,玉山子造型自由性较大,可以尽情发挥设计者用料的天才,使作品更富有诗情画意的立体境界。

玉器准确的分类还没有形成,以上只是大概的情况。作为玉器艺术来说,它不受品种的限制,人物中有动物,动物中有人物,这是司空见惯的。还有一些产品不好归类,暂且称为杂件,如金玉结合艺术品等。

玉件是玉器中的主要类别。在原材料使用和工艺上难度很大,是我国玉器艺术的代表,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玉石作品名称 玉石种类名称及图片欣赏

谁能为我提供一些著名古代玉器的名称?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

欣赏玉器须领会十个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

一、史前时代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时代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春秋、战国迄秦、汉时期的玉器、礼玉渐少,而佩玉增多。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镂空、浮雕等手法普遍应用。当时,带有政治、道德与迷信色彩的成组配列玉器盛行,称为组玉,玉璧、玉环、玉龙、玉璜、玉管等皆成为组玉的一部分。根据近年的考古发掘,关于各类组玉的组合形式与《三礼》所记的玉器制度,多有不符,因此,尚需从古代社会礼仪制度、习俗规范等方面,探索有关组玉的种种问题。汉代玉器引人重视的,是不断有金缕、银缕玉衣出土,生活用玉大量制作。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三、秦汉时代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数。秦玉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

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汉代葬玉很多,但工艺不平不高。反映汉代玉器工艺水平的是陈设玉。这些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觿等。近年,偏居岭南的汉代南越王国出土大批装饰玉,以龙虎并体玉带钩、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最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东汉时,阴线刻纹又复苏盛行,绘画趣味有所加强。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五、宋元时代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六、明清时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

明清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玉器风格基本继承两汉传统,但实物流传甚少,墓葬出土数亦不多。宋、明时期,玉器制作以生活使用器皿为多,其中仿古之作十分发达。清代为玉器制作的振兴时期,当时,经济繁荣,宫廷手工艺与民间手工艺都已经有较大的发展。

七、结语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东汉袁康撰《越绝书》,书中记风胡子语,将人类使用的工具分为石、玉、铜、铁4个阶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发展的程序。当前,已有人根据考古中的玉器遗存,认为距今约四千至五千年的”铜石并用时代”,玉器已彻底脱离石器,不仅是当时人们财富与权力的象征,而且还是人们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乃至宗教礼器的主要材料品种之一,因而提出了”玉器时代”的命题。当时的玉簪、玉环、玉璜、玉块一类是装饰用玉,为人所共知;而玉龙、玉鸟等可能为图腾神物,玉琮、玉璧等为宗庙礼器,具有宗教或权力的象征意义。在良渚文化遗址中,随葬玉璧、玉琮等礼器的墓主,应是有特殊地位的人物。红山文化的动物群玉雕,有龙、鸟、虎、龟、蝉、狗、蚕、鱼等,与商代玉器的主要题材相同,而与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如玉琮、玉璧、玉璜、玉块等,显系两个系统。但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同样在商、周得到继承和发展。如前面提到的玉璧、玉琮等,亦属商、周宗庙的礼器。

古代玉名有哪些?

古代玉名:

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明清圆雕件及玉牌子常用此图案。

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3.二龙戏珠:两条云龙、一颗火珠。《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宋代至清代均有出现,圆雕、玉牌均有。

4.流云百福:云纹、蝙蝠。见于玉牌子上,清代晚期鼻烟壶上亦见。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福,即百福不断之意。

5.鱼龙变化: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一龙首鱼身,一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古代传说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有圆雕动物,有玉牌子,明清常见。

6.福寿齐眉:蝙蝠、寿桃、荸荠和梅花。多见于玉牌子上。

7.松鹤延年:鹤和松树。《字说》:“松百木之长。”《札记?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象征长寿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8.喜上眉梢: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古人以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见于清代花插及玉牌子上。又,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有清代圆雕件及玉牌子。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蛛”。多用于玉牌子上。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见于明清圆雕。两獾相嬉,叫“欢喜图”,明清圆雕;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之为“喜相逢”;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圆雕玉人多用。

9.马上封侯:一马上有一蜂一猴。以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桂印、挂印封侯。多见于圆雕玉马及带钩,明清常见。

10.喜报三元: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试之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升腾的图案。此外还有 “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见于明清玉嵌饰及玉牌子。

中国名玉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

      1、和田玉

     和田玉在大约距今4000年,开辟了举世闻名的玉石之路,直到现在,和田玉依然是最能代表中国由古至今玉文化的玉。它的产地相对单一,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开采而存量渐少,优质的和田玉也更难以开采,所以无论商业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居高不下,并且继续一路飙升。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由于黄玉出产甚少,故色纯、质润的鸡油黄,其身价不在白玉之下。

     2、岫玉

     岫岩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岫岩玉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 亦称河磨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3、绿松石

     绿松石,又称“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在中国清代以前,绿松石又被称为“甸子”。绿松石属优质玉材,中国清代称之为天国宝石,视为吉祥幸福的圣物。绿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颜色也有差异,氧化物中含铜时呈蓝色,含铁时呈绿色。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带绿的苍白色。绿松石雕运用高超的工艺技巧将这些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不同绿松石几年来价格是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青睐。

     4、独山玉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

列举商代著名玉石雕刻作品并说明为什么这一时期玉文化发达的原因。

玉璜—商

斧—商

青玉虎—商

人面形玉饰—商

兽面勒—商

玉跪人—商

玉坠商

玉璧—商

玉螳螂—商

羽人玉饰—商

玉柄形饰—商

琮—良渚文化

玉马—商

琮—良渚文化

玉鱼佩—西周

夔龙纹璜—西周

鹿形玉佩—西周

人形玉佩—西周

玉虎佩—西周

龙凤纹玉饰—西周

镂空云纹螭璧—西周

玉刀—西周

玉佩—西周

玉鹅—商

长颈鹅饰—商

殷商时代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越的玉雕艺术成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社会发展方面的因素。国家的垄断政治统治的需要为玉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索。商代社会虽然,经从原始社会的荒原中走了过来,但社会生活还没有从野蛮恐怖中解放商代大批杀殉奴隶就是重要的例证。但另一人面,对鬼神的信仰毕竟有所松动理性的幼芽已欲萌发,那些的经被认为神圣不可亵读的玉开始了走向社会生活的步伐,这就如同为玉雕艺术打开一扇通向无限广阔前景的大门。

该文章由作者:【共商大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