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汉语汉字)

婉(拼音:wǎ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  。“婉”是形声字,从女,宛声。本义是温顺。引申为委婉、宛延。又引申为容貌美好。

文字源流

“婉”是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女,宛声,宛也兼表宛曲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婉”。本义为温顺、顺从。引申为说话温和、含蓄而不失原义。如《左传·成公十四年》:“婉而成章,尽而不汙。”又引申为美好、姣好。如《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女部】于阮切(wǎn)

顺也。从女宛声。

说文解字注

顺也。《诗·郑风》:婉然美也。《诗·齐风》:婉,好眉目也。《春秋传》:太子痤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弃生佐,恶而婉。大子痤美而很。佐即宋元公也。此所称舛误,一时记忆不精耳。按《集韵》、《类篇》皆作大子佐婉。葢依传改正,而又失之。不知佐非大子也。

从女,宛声。于阮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广韵》《正韵》于阮切。《集韵》《韵会》委远切,并音宛。《说文》:顺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春秋之称婉而辨。

又婉婉,龙飞貌。屈原《离骚》:驾八龙之婉婉。

又《集韵》邬管切,音盌。美也。《诗·邶风》:燕婉之求。徐邈读。

又《正韵》迂绢切,音怨。《诗·齐风》:猗嗟娈兮,淸扬婉兮。兴下选押。选去声。

又叶胡玩切,音换。边让《章华赋》:设长夜之欢飮兮,展中情之燕婉。竭四海之妙珍兮,尽生人之祕翫。妴婉并通。

方言集汇

粤语:jyun2

客家话:[沙头角腔]won3[台湾四县腔]wan3won3[梅县腔]wan3[宝安腔]won3[客语拼音字汇]van3von3[海陆丰腔]wan3won3[客英字典]von3van3

该文章由作者:【班贝克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