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汉语汉字)

走(拼音:zǒu)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摆动两臂跑步的样子,下部是脚(“止”)。走的本义是跑、奔跑,引申为趋向、走向,后指步行,现代汉语的“走”相当于古代汉语的“步”。走又由脚步的移动引申为移动、离开、改变等义。

走是汉字部首之一,编号150。用走作意符的字大多与跑或快走有关。多数是动词,如:赴、赶、超、越。/n

走(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走”原为象形字,甲骨文作图1,像一个人甩开两臂迈开大步朝前奔跑的样子,在卜辞中,“走”有用作本义的,如“庚申贞其令亚走马”(甲编二八一O)。西周金文(图2-4),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止”(指脚)而成,其结构更突出了人跑的特点。此外,金文中还有加了“彳”的“走”字,如图4。小篆承金文形体图6而来,为图7。但是上部变为“夭”。“走”字到了隶书后,上面的“夭”讹变为“土”。

“走”本义是跑的意思,《说文解字》解说道:“走,趋也。”古人认为“徐行曰步,疾行曰趋,陕趋曰走”,可见“走”是跑的意思。例如《韩非子·五蠹》中说:“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其中的“兔走”就是兔子奔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记录的有关人逃跑的情况:“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其中的“走”是指作战者逃跑。

“走”用来表示的行走、步行是稍晚之后的事情了。“飞禽走兽”“走马观花”中的“走”实际上是古汉语走作为“跑”这个含义的遗留。而“走”的一些引申意义在我们今天的语言中仍比较常见。例如“走漏风声气”,“走”作泄露讲;为了避讳,常常说某人的逝世为“走了”;而“这支枪走火了”是指这支枪阀门被无意扳动了,离开了原来的关团状态,等等。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动词

奔跑。

逃跑。

前往。

趋向;归向。

引申为拜谒;趋奉。

奉献;赠奉。

通向。

逃跑;逃奔。

驱逐,使溃逃。

驰骋。

引申为驱使;派遣。

行走;步行。

(车船等)行驶;(物体)移动;挪动。

离开;离去。

婉辞;指人死亡。

丧失;失去。

(亲戚、朋友)往来、交往。

变动;改变。

引申为偏差。

排泄。

泄漏;漏出。

经过;通过。

流行;传布。

谓操练武术或动手较量。

开动;动用。

古人自称的谦词。犹言“仆人”。

名词

借指兽类。

借指车轮。

供驱使的人,有时含蔑称意。

参考资料

近义辨析

行、走、跑、奔

古代汉语的“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古代汉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奔”比走更急更快。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走部】子苟切(zǒu)

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

从夭止:饶炯《说文部首订》:“古文以止为足。夭下说‘屈也’。凡人举步则足屈。走者行之疾,其足愈屈,故从夭止会意。”

说文解字注

趋也。

段注:《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今俗谓走徐、趋疾者、非。

从夭止。夭者,屈也。

段注:依《韵会》订。夭部曰:夭,屈也。止部曰:止为足。从夭止者,安步则足胻较直,趋则屈多。子苟切,四部。《大雅》假本奏为奔走。

广韵

子苟切,上厚精 ‖走声侯部

走,趋也。子苟切。又音奏。一。

则候切,去候精 ‖走声侯部

走,《释名》曰:“疾趋曰走。”又祖苟切。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部】走·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0

古文:㞫

(zǒu)《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竝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

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

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宾戏》:走亦不任厕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

(zòu)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

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字形书法

“土”略窄,“?”略宽。“土”,竖笔写在竖中线,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略向右上斜行。“?”竖笔写在竖中线末笔捺从撇笔上端起笔,捺脚超出上部,底部撇、捺齐平。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ts

u

王力系统

ts

ɔ

董同龢系统

ts

ûɡ

周法高系统

ts

ew

李方桂系统

ts

ugx

西汉

东汉

ou

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ou

北魏后期北齐

尤侯幽

ou

齐梁陈北周隋

尤侯幽

o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ts

ə̯u

拟音/王力系统

ts

əu

拟音/董同龢系统

ts

u

拟音/周法高系统

ts

əu

拟音/李方桂系统

ts

ə̆u

拟音/陈新雄系统

ts

ou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四十五厚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子苟切/祖苟切

tsu

去声

五十候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则候切/音奏

tsu

集韵

上声

四十五?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子口切

tsəu

去声

五十?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则候切

tsəu

韵略

上声

子口切

去声

?

则?切

增韵

上声

子口切

去声

?

则切

中原音韵

上声

尤侯

开口呼

全清

tsəu

中州音韵

上声

尤侯

兹叟切

去声

尤侯

兹后切

洪武正韵

上声

十九有

全清

子口切

tsou

去声

十九宥

全清

则候切

tsou

分韵撮要

阴上

第五修叟秀

该文章由作者:【执行官】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