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汉语文字)

褚,汉语二级字,读作褚(chǔ或zhǔ),褚(chǔ):姓。褚(zhǔ):1.丝绵,2.在衣服里铺丝绵,3.口袋。

字音字义

褚zhǔ字从衣从者。“者”意为“家”、“室”。“衣”与“者”联合起来表示“一个家庭一年内生产和缴纳的丝絮(填衣料)”。本义: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填衣料(丝絮、丝绵、绵絮)。

说明:中国古代桑丝的生产都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至今江浙一带农村仍然沿袭着这种桑丝的生产方式。

基本信息

拼音:chǔ  zhě  zhǔ

笔画:13

部首:衤

五笔输入法:pufj

基本解释

褚zhǔ

用丝绵装衣服。

囊袋。

古同“储”,贮藏。

古代覆盖棺材的红布:褚幕。

笔画数:13;

部首:衤;

笔顺编号:4523412132511

褚姓来源

褚姓起源

第一种说法: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候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候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褚姓的出处,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为姓。《左传》上面,曾经提到过洛阳县的南方有一处褚氏亭;《后汉郡国志》上也记载着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并且同时认为这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的证明。这么一来,《姓氏考略》上所说的“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倒不失为有根有据了。不过,不管是因官得姓也好,以地命氏也好,褚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河南地方,倒是人所共认的。褚姓的中国人,还有最值得自夸折,就是血缘上的单纯。别的大姓,也许由于树高影长的缘故,发展到后来都无可避免地混入了他族的血统,或被赐姓、被冒姓,以致增加了子孙的混淆不清,甚至无法确实追溯到自己的真正来处。而褚姓的后代就不会有这种困扰,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褚姓被冒用的记录。褚姓虽然人不多族不繁,显得有点单薄,但至少有这一点是足以自喜的——姓褚的人,都是纯粹的汉族。

第二种说法:褚姓起源有二:是以地名命姓氏。据《通志.氏族略》等载,褚姓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河南洛阳市),因“其德可师”,故时称之为褚师。其后代子孙遂以为姓,成褚师氏,后去师字为褚姓。参见《万姓统谱》、《通志》。是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宋、卫、郑等国都设有褚师之官,了称作市令,主管集市贸易。那时有以官为姓的做法,褚师官的子孙,往往就姓褚师。且人省师字改为姓褚。

相关词语

褚幕、褚囊、褚师、褚橐、褚五、褚伍、褚先生、褚薛、褚衣、殚褚、积褚、巾褚、欧褚、倾褚、入褚、私褚、素锦褚、虞褚

相关成语

褚小怀大

该文章由作者:【水木萃白怎么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