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挤压(超常规的性别最直接导致的后果)

婚姻挤压是超常规的性别最直接导致的后果。由于婚龄男女人口出现较大落差,导致大批一种性别的人找不到配偶。中国官方公布的男女比例,男性超常规多于女性,一定时间后,就会有大批“光棍”出现。专家预见,再过15至20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的这代人进入婚嫁期,同一年龄组的男女中将有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对象,于是这部分男青年就可能到下一年龄组的女青年中找对象,如此循环下去,形成男性初婚年龄推迟、女性初婚年龄提前、夫妻年龄差异扩大。

背景

自然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范围在103-107之间,即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出生103到107个男孩。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比例就趋于均等。 

除了战争年代外,全世界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都没有出现过大幅度的失衡。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历了近30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过程。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出生性别结构开始失衡,之后,一直快速持续上升,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121.20。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结构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地区也迅速蔓延。1982年只有18个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2005年,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均偏高。

社会原因

父权制(patriarchy)是男人凭借他们的性别以及他人的血缘关系确立的男性统治,是以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确立和保护男性普遍优先权的性别关系制度。

英国社会学家沃尔比认为,父权制是种男人支配、压迫和剥削女性的社会结构和实践体系。其运作由6种既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组成。这些结购是: 

1、 家庭内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表现为妇女承担家务劳动和生育儿女,而丈夫无偿占有这些劳动。 

2 、有酬工作。女性被排斥在某些类型的有酬工作之外,只能停留在收入较低、低熟练程度的工作中。 

3 、父权制国家。国家在其政策和优先权上对父权利益有系统化的偏好。 

4、男性暴力。男性暴力是种系统化和模式化的行为,女性在日常行为中遭受男性暴力但国家却以不干涉的方法宽恕了这种行为。 

5、性行为中的父权关系,这种关系在强迫异性恋和性的双重标准中表现出来。      

6 、父权的文化制度。媒体、宗教和教育的制度和实践制造出在父权凝视下的女性,这影响了女性的认同和行为。

沃尔比区分了两种父权制,一是私人父权制,它是发生在男性家长控制的家庭内的对女性的压迫。这是种排外性的策略,他将女性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二是公共父权制,是一种集体形式的父权制,女性虽然可以涉及公共领域,但仍然被隔离在财富、权利和地位之外。

中国现状

美国社会学家福山认为,1949年后中国政府一直决心打破中国社会固有的家庭主义,虽然实施了各种政策和法令,但低估了儒教文化和中国家庭结构难以撼动的力量。现有的关于婚姻挤压状况的研究在分析婚姻挤压形势时对婚姻模式的设置不够全面,对婚姻模式变迁的影响分析不足.

一、婚姻在中国有强制性,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30岁女性有99%已婚。对多数中国人来说,结婚即使文化压力也是经济使然。人们通过婚姻组建的生活方式成为资源相对紧缺下的生存策略。

二、婚姻自主。

三、生育是婚姻的重要目的。满足性的需要已经可由婚前性行为和同居满足。

女性承担着繁衍人类的特殊使命,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是女性往往不是生育权的主体而是生育的工具。

自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以来,由于生育数量限制和传统的生育观念发生冲突,随着以b超为主的产前性别鉴定技术的实现性,已从溺弃女婴逐渐转变为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

性别歧视导致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和偏高女孩死亡水平。家庭对女孩的歧视或在产前或在产后,因此两种歧视途径存在替代效应。当数量和性别不可兼得时,农民会选择一较小的心理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子女性别期望。

为了衡量性别歧视引起的女性缺失,提出了失踪女性的概念。失踪女性引起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导致男性的婚姻挤压。这一负面后果出了给青年男性带来婚姻压力外还会带来单身未婚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婚姻及家庭的稳定性、非婚子女和私生子、独身者的养老、色情业、和拐卖妇女等问题。导致社会冲突,损害社会整体福利。

中国自2000年后存在严重“婚姻挤压”。2013年后每年的男性人口过剩在10%以上,2015-2045年达到15%以上,平均每年大约有120万名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结婚对。

引发后果

1、婚姻挤压会导致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但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也是很大的威胁。女性在这种婚姻挤压所导致的混乱的婚姻秩序下,始终处于很不安全的状态。因为整个社会会有大量的性饥渴的成年男人,他们起码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变得更有暴力、犯罪倾向,从而可能催生更多的卖淫嫖娼、妇女拐卖等丑恶社会现象。

2、对家庭和社会的冲击。婚姻性别挤压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传统家庭的稳定受到威胁。容易滋生性犯罪,拐卖妇女现象,甚至可能出现一妻多夫、不婚、混居等多种可能性。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认为,这也必然将导致男性同性恋的大规模出现。 

3、再就是就业性别挤压问题。婴儿出生性别比升高并带动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升高,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将产生某些影响。男性劳动就业将变得更为困难,未来一二十年男性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性别挤压”将比较严重。

4、对女性的生存状态造成威胁。

“婚姻挤压”会导致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但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也是很大的威胁。女性在这种“婚姻挤压”所导致的混乱的婚姻秩序下,始终处于很不安全的状态。

因为整个社会有大量的性饥渴的成年男人,他们起码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变得更有暴力、犯罪倾向,从而可能催生更多的性犯罪、性侵犯及性暴力犯罪的泛滥等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5、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将产生影响。

6、从长远来看,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势必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从而挑战着我们社会的和谐,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7、性别比严重失调,将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进一步影响社会人口结构的合理性。

8、从地区上而言,某些汉族农村出生性别比升高后,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将引发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并从而使得部分小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和其他社会问题。

9、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将导致婚姻挤压现象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这种现象更令人担忧。如果这些“过剩”男性能比较均匀地分散在全国,他们尚不至于引发突出的社会问题。但当这些“过剩”男性高度集中在少数贫穷、落后地区时,这些地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将会严重得多。

10、将男女性别比例与安全问题挂钩,男性人口过剩会给国内和国际社会安全造成威胁。

11、倘使“婚姻挤压”态势继续下去,人口出生性别比还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医学、伦理学、法学及宗教等诸多领域,并诱发一系列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甚或灾难。

解决方式

1、建立完善的医疗、养老、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调整乃至改变。

2、婚姻走向国际化。

该文章由作者:【以我之名】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