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汉语成语)

为政以德,是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它代表了孔子的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最早出现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注释

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读解

《为政以德》选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原指,统治者如果施舍钱财,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与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意思:乞求施舍。

后世不明以为,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评价

突出了孔子的德政主张,认为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君主就会像北极星被群星围绕一样,受到爱戴。

历史背景

这是儒家德治论的主张,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但也进行了改造。儒家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二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

法律思想

“为政以德”表现在法理思想上,就是“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恤刑慎杀”。

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代文含义: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代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该文章由作者:【维达沙宣】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