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原理是割断脖子,也就是说将头和躯干分离。这种极刑并不是要造成受刑人肢体残缺,而是因为被截去部分相当重要,能导致立即死亡。
引证解释
斩首:将头和躯干分离。
宋苏轼《东坡志林·论子胥种蠡》:“生则斩首,死则鞭尸。”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数兆于字》:“唐李怀光叛逆,至埋怀村,
为马燧斩首。”明袁可立《奏毛帅屡获奇捷疏》:“据所报功级解验,前后大小三十余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闻奏,怏怏不悦。遂出令: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人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匹;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本犯全家斩首。”方志敏《狱中纪实》一:“逮捕、审讯、监禁、枪毙、斩首,总想将中国所有革命分子杀灭净尽。”
《战国策·秦策三》:“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简史
斩首的历史相当长,古代多国均有斩首的刑罚,与绞刑一类有相当长历史的刑罚一样。
古代中国的斩首,刽子手必须接受过严格训练,原因有二,首先斩首之时必须斩在关节之间,另外由于古代人强调全尸的观念,因此斩首的时候,不能完全砍断而要让首级与身体的皮尚有连接。
常用的斩首工具有:斧、剑、刀。在法国大革命时,当时的人发明了专门用来斩首的机器:断头台。
在古代的中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斩首均会公开进行,民众会围观刽子手如何执行有关刑罚。在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犯人的首级有时会被插在高竿上,悬于公众地方展示,以儆效尤,远望人头像是夜枭站立于树端,称为枭首。虽然其他地方亦有类似枭首的行动,但通常只发生在战场上;枭首刑是把人犯绑在十字架,以矛自脖内端剪下头,略异于斩首。
该文章由作者:【膝盖中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