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市,是全国著名侨乡。1993年改潮阳县置,属汕头市,2003年12月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原潮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西接普宁市,南邻惠来县,北界揭东县,东北与汕头市区隔海相望。全市有22个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农村基层组织共539个,其中村委会381个、居委会158个。总面积1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251.35万人,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历史悠久,有古文化遗址及旅游景点138处,其中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莲花峰风景区、仙湖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翠峰古岩等名胜远近闻名。潮阳交通便利,潮阳港距香港仅161海里,距汕头港20海里。324国道、和惠公路、潮揭公路与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漳州、厦门、揭阳等地连通,深汕高速公路贯穿潮阳东部。
基本概况
潮之阳,大海在其南
区名:潮阳区
拼音:Cháo Yáng Qū
经纬度:区中心位于北纬23度16分 东经116度36分
邮编:515100
代码:440513
区号:0754
方言:主要为潮阳话和潮汕话,小北山附近的金灶镇,谷饶镇有一小部分人说客家话。
区政府所在地:区人民政府驻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中华路
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潮阳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划变更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潮阳地图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55.95万人(2008年末)。
潮阳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经过潮阳区境的主要公路有324国道、深汕高速公路,省道S234线(揭海公路)、S237线(和惠公路)、正在规划的汕普高速公路和揭惠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区主干道、镇道全部混凝土化,全区295个行政村实现通机动车,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区通镇二级路,镇通镇三级路标准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的潮阳港和内河良港关埠港,潮阳港已建成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3000吨级油码头和5000吨级小船泊位;全区有火力发电厂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以及华能海门电厂1机组和2机组正在加紧建设;有各类学校324所,有医疗卫生机构24家。
潮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英歌、剪纸、笛套音乐被誉为民间艺术三瑰宝,潮剧、木雕、石雕、稿末塑等传统工艺和贵屿彩街路棚、谷饶祭社等民俗文化活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文物名胜众多,是汕头市旅游景点最多的区,区内现有古迹和旅游景点100多处,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莲花峰风景区、大峰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曲水流、东岩、西岩、大北岩、古雪岩等名胜远近闻名,其中莲花峰风景区属国家AAA级风景区,汕头新八景之一。
潮阳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侨乡优势得到发挥,雄厚的外资给潮阳区的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潮阳区的基础设施已形成规模,道路交通,港口码头,供水供电,电信金融等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为各方来潮投资的客商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目前,全区拥有乡镇企业三千多家,形成纺织服装、日用化工、五金电子、文具、塑料、音像等支柱产业。潮阳的经济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自然地理
潮阳区境属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形特征为“两山两江两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为潮南山,属潮南山系余脉,北为小北山,系普宁市境内铁山余脉。沿海是带状沙滩地,分布于海门、井都和田心等镇的沿岸,经过营造防护林,已成为固定或半固定沙土。
潮阳区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内年平均温度21.5℃,年平均日照时间1000—3000小时,日照率为48%,年平均降雨量为1721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潮阳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潮阳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境内丘陵、平原相间,河渠纵横交错。全区有耕地20多万亩,山地30多万亩;有矿泉水、花岗岩、石矿场等资源矿种;海岸线长,滩涂池塘多,海淡水养殖面积218公顷,年产量达2.2万吨,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浅海面积3.6万亩;农产品主要有香蕉、三棱橄榄、乌酥杨梅、玻璃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劳力资源充裕,全区拥有劳动力69万人,其中产业工人20万人;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民资民力、侨资侨力丰富。
潮阳区平原面积6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7%;丘陵面积578平方公里,占44.2%;沙滩面积40.4平方公里,占3.1%。
经济概况
潮阳区人多地少,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较快。新建立的区领导班子结合本区实际,制订新区发展经济计划,坚持“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强基础、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因地制宜、谋求新策、巧挖潜力、跨越发展”的工作方针,走具有自己经济特色的发展路子,积极推动经济向前发展。1至9月,全区完成GDP51.6969亿元,同比增长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1489亿元,比增2.9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2428,比增18.11%;外贸出口总值10852万美元,比增38%;用电量7.8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3.09亿千瓦时,分别比增45.27%和77.8%。今年以来,全区增资扩产及新增项目20多个,计划投资总额25亿多元,还有投资超60亿元的铝业项目和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亿元的有关项目选址潮阳。
潮阳区农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粮食播种比例由1990年的75:25调整至2002年的60:40,2002年粮食播种面积42.1万亩(早晚二造),总产量22.4万吨,优质稻播种比例达70%;蔬菜种植18万亩,总产量36万吨;水果种植面积7.7万亩,总产量7.6万吨;生猪饲养量73.2万头,“三鸟”饲养量1392万只;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总产值1.79亿元,带动农户2.2万户,户均增收716元。在发展“三高”农业的同时,扶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使企业以优取胜,全区现有各类企业2958家,个体工商户7981家。
工商企业有2909家,已组建企业集团28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3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22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6家。2002年工业增加值27.6亿元,占GDP的40%,初步形成针织服装、音像材料、纸品文具、机电制造等优势行业。针织服装行业最为活跃的谷饶镇,现有针织内衣企业430多家,家庭生产作坊300多家,去年产值近19亿元,品牌主要有“雅潮”、“奥丝蓝黛”、“广花”、“新一步”、“四海一族”等汕头市重点保护商标,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生产针织内衣、电脑绣花产品的主要基地。音像材料主要集中在和平镇和棉北街道。
目前,该区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引进上马CD-R光盘生产线159条,计划投资总额26.3亿元,CD-R光盘生产规模列全国同行业首位,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全国CD-R光盘生产基地。纸品文具行业方兴未艾,铜盂镇的文具用品和金浦街道的纸类制品生产逐步形成规模。铜盂镇的齐心文具已跻身“中国十大文具”品牌。机电制造业也是潮阳的特色行业之一,目前有啤酒罐装生产线、电脑绣花机、小型收割机、电机、眼镜、BOPP超薄膜、UPVC管材、电动牙刷、烟草薄片等工业产品。全区现有注册商标2063件,省著名商标2件(分别为“粮丰”、“和塑”商标),累计专利授权量325项,有10家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47家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该区商贸较为活跃,许多企业在全国各省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都设立有营销网络(点),营销队伍数千人。
2003年八月,潮阳区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规划,描绘了建设经济强区的蓝图,提出了加快发展的举措,寄托着潮阳人民的希冀。今后五年,潮阳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打造三大经济带,增创四个新优势,构建五个新格局,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建设文明法治社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让以工业为基础的潮阳实力显着加强,民营为主体的潮阳活力不断增添,文明为核心的潮阳魅力充分展现,把潮阳建设成为经济强区,让潮阳人民过小康生活,过现代生活,过文明生活。2003年,潮阳区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GDP75.29亿元,比增7.74%;工业总产值123.78亿元,比增8.74%,农业总产值27.71亿元,比增4.2%;外贸出口总值11860万美元,比增12.95%;农民人均纯收入2946元。
历史沿革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1号):撤销县级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
2003年,潮阳区总户数299854户、总人口1536282人:文光街道38764户、146649人;棉北街道11861户、54942人;城南街道22150户、108651人;金浦街道13933户、79252人;海门镇16758户、115221人;关埠镇26107户、121930人;和平镇27556户、162174人;谷饶镇24582户、135628人;贵屿镇25582户、133727人;铜盂镇19554户、116044人;金玉镇18519户、77977人;灶浦镇11228户、49406人;西胪镇28294户、154725人;河溪镇14965户、79155人;区直辖单位1户、801人。
2003年10月28日,潮阳区在金玉镇政府召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工作动员会议,部署金玉、灶浦两镇合并有关工作。11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以粤民区163号文批准,同意潮阳区撤销灶浦镇和金玉镇建制,合并设立金灶镇。金灶镇管辖原灶浦镇和原金玉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总面积78.9平方公里,总人口126533人,其中常住户口人口126404人。金灶镇政府驻原金玉镇渠南路2号(原金玉镇政府驻地)。原灶浦镇区划面积21.801平方千米,人口49233人。2003年底,潮阳区辖4个街道、9个镇,共有93个居委会、202个村委会。
2005年12月31日,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
截止2008年末,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总人口1559582人。
【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干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万历九年(1581),洋乌、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政府,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潮阳县大长陇(保留汕柄村)及石船乡的碗仔等9个村和陈店乡的石港村划归普宁县;达濠镇、河浦、珠园乡划归汕头市。是年9月,潮阳县雷岭乡的蔗尾等14村划归惠来县。12月,因惠来县与普宁县合并,原属惠来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划归潮阳县。
1961年3月,惠来复县,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个人民公社划归惠来县;惠来县的雷岭人民公社,汕头市的达濠、河浦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达濠人民公社再度划归汕头市,惠来县的田心人民公社复归潮阳县。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12月22日批准),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人民政府。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县,按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1号),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12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峡山镇。
【区划沿革】
据宋《元丰九域志》载:潮阳县旧辖4乡,即新兴、兴仁、奉恩、丰欢,统14团。
明洪武十四年(1381),知县杨智稽核赋役,将14团改为16都,时新兴乡辖县廓、峡山、黄陇、洋乌4都;兴仁乡辖举练、贵山、水、黄坑4都;奉恩乡辖直浦、竹山、招收、砂浦4都;丰欢乡辖隆井、大坭、酉头、惠来4都
嘉靖四年(1525)和四十二年析都入新置的惠来县和普宁县后,全县仅存10都,后增设附廓都。
万历九年(1581),复辖洋乌、水2都,时4乡已名存实亡。
清雍正十年(1732),原水都所剩5图改设附都,全县共13都118图,即县廓都(9图)、峡山都(19图)、黄陇都(11图)、举练都(7图)、贵山都(16图)、直浦都(13图)、竹山都(5图)、招收都(5图)、砂浦都(1图)、隆井都(9图)、附廓都(7图)、洋乌都(11图)、附都(5图)。
光绪十年(1884),全县13都,辖759个自然村。
清末民初,沿袭旧制。民国10年(1921)2月,广东省民政厅始划定潮阳县自治区域,分9区8镇143乡。民国35年至38年10月,全县乡、镇几经合并,成为9区5镇66乡。
建国初,潮阳县辖区、乡(镇)依旧。1950年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后,两英一带乡村成为潮阳县第十区。1952年8月,潮阳县区划重新调整为1镇17区,即棉城镇,一区至十七区依次是金浦区、海门区、达濠区、和平区、峡山区、谷饶区、铜盂区、贵屿区、司马浦区、陈店区、河浦区、两英区、石船区、沙陇区、井都区、灶浦区、西胪区。
1956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改设3镇44乡,即棉城、海门、达濠镇,金浦、平西、凤岗、广澳、潮光、和平、溪头、港头、峡山、东浦、泗联、谷饶、深石、和练、中练、贵屿、南阳、上练、司马浦、大布、仙桃、金溪、陈店、石桥头、大长陇、河浦、珠圆、钱塘、两英、古厝、金瓯、雷岭、石船、沙陇、成田、井都、关埠、下林、金玉、灶浦、西胪、华阳、桑田、波美乡。
1957年11月,全县重新调整为3镇27乡,即棉城、海门、达濠镇,平西、金浦、凤岗、河浦、珠园、和平、港头、沙陇、井都、峡山、司马浦、两英、石船、雷岭、陈店、金溪、大长陇、上练、贵屿、南阳、铜盂、谷饶、灶浦、西胪、桑田、华阳、关埠乡。
1958年5月,划出达濠镇及大长陇等乡村后,县政区存2镇24乡。同年6月,政区再度合并为2镇17大乡,即:棉城、海门镇,金浦、和平、峡山、谷饶、铜盂、贵屿、司马浦、陈店、两英、石船、雷岭、沙陇、井都、关埠、金玉、西胪、桑田乡。
1958年9月,撤销乡镇建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县划分为13个人民公社,即红潮、前锋、和平、金星、灯塔、东风、群英、红场、上游、红锋、先锋、红星、幸福人民公社。同年12月,惠来县撤销,其东红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59年初,撤销东红人民公社,增设靖海、田心、周田、仙庵、金浦、铜盂、井都人民公社及和平柑桔农场、河溪农场。同时,红潮人民公社(下略人民公社)改名棉城人民公社(下略人民),前锋改名海门公社,金星改名沙陇公社,灯塔改名峡山公社,东风改名陈店公社,群英改名两英公社,红场改名石船公社,上游改名贵屿公社,红锋改名谷饶公社,先锋改名金玉公社,红星改名关埠公社,幸福改名西胪公社。
1961年6月,增设司马浦公社。同时10~11月,又增设仙城、灶浦、成田3个公社。
1962年4月,和平柑桔农场改为和柑公社、河溪农场改为河溪公社。
1964年增设城郊公社,棉城公社复称棉城镇。
1970年,和柑公社改名胪岗公社。
1975年,海门公社改名海门镇。全县行政区划为2镇24公社。
1983年10月,社队建制改为区乡建制。至年底,全县行政区划为2个区级镇和24个区,下辖316乡12管理区14街道办事处12渔业队。
1984年9月,沙陇、和平、峡山、陈店、两英、谷饶、关埠7个区改设为区级镇。1985年,全县政区分为2镇24区,下辖316乡12管理区14街道12渔业队。
1986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潮阳县撤区置镇建制,将原来的区、镇合并为25个镇(棉城与城郊合并)。设置121个居民委员会和428个村委会。
1992年,各镇增设管理区办事处,并调整部分村(居)民委员会。
1994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潮阳市棉城镇、海门镇、金浦镇改设为文光、棉北、城南、海门、金浦5个街道(后海门镇仍保留镇建制)。
2002年,潮阳市辖4个街道(文光、棉北、城南、金浦)、22个镇(田心、井都、沙陇、雷岭、成田、红场、胪岗、关埠、两英、仙城、和平、峡山、河溪、西胪、陈店、铜孟、贵屿、谷饶、金玉、海门、灶浦、司马浦),380个会委会、158个居委会。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潮阳市撤市设区并入汕头市,原潮阳市分设为潮阳区和潮南区。潮阳区辖文光、城南、棉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铜盂、谷饶、贵屿、金玉、灶浦、关埠、西胪、河溪10个镇,区域面积667.6平方千米;潮南区辖峡山、司马浦、陈店、仙城、两英、红场、雷岭、胪岗、成田、沙陇、田心、井都12个镇,区域面积596.42平方千米。
教育医疗
教育稳步前进,拥有潮阳一中,潮阳林百欣中学,潮阳黄图盛中学,潮阳实验等优质学校,其中潮阳实验属于民办学校。
1,潮阳一中,一中前身为清朝中期东山书院。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县唐文藻修缮韩祠,改为童生就读之所,称东山书院。现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潮阳林百欣中学,创建于1989年秋,是香港知名实业家林百欣先生伉俪捐建的一所公办高级中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已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确认。
3,潮阳黄图盛中学,由旅港侨胞黄丕通先生捐资兴建的一所公办高级中学,1996年创办,1999年原潮阳市调整高中布局,成为市属重点中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已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确认。
4,潮师高级中学,由原潮阳师范学校转型的一所高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潮阳区一级学校。
5,潮阳谷饶中学,创建于1946年,是潮阳区的一所完全中学。
6,潮阳电视大学
7,潮阳棉城中学
8,潮阳实验学校,民办学校,创建于2000年8月,省一级学校、省十佳民办学校、省及全国先进民办学校、汕头市文明单位。
9,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原系潮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加挂潮阳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牌子,2005年5月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更名,是潮阳区一所职教中心学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点与培训基地、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定点考点。
10,潮阳区西元中学,2001年正式开办的一所市直属普通高级中学,2004年被认定为潮阳区一级学校。
11,潮阳中寨小学,广东省一级学校。
12,潮阳师范附属小学
13,潮阳区金堡中学,有郑开德先生捐资兴建
14,潮阳区文光平和东小学
15,潮阳一中明光学校
16,潮阳镇二小学
17,潮阳镇六小学
18,潮阳华侨中学
19,潮阳桃园中学
20,潮阳林木河中学
医疗
1,潮阳人民医院,位于棉城牛头山,建于1949年末,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是设备齐全的县级医院。
2,潮阳区中医医院,位于棉城中华路25号。
3,潮阳妇幼保健院,位于棉城兴归。
4,潮阳大峰医院,位于和平镇。目前占地面积91亩,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床位500张。
5,潮阳耀辉医院,位于贵屿镇。按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300张病床规划设计,于九八年五月立项投资兴建,占地60亩,建筑面积315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运动场所2000平方米,假山、鱼池1000平方米。
6,潮阳谷饶华侨医院,位于谷饶镇。
7,潮阳海门医院,位于海门街道。
著名人物
千年古邑,人才济济
先贤
许申: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应殿试,名列榜首,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后历任鄞县知县,韶州、吉州、柳州和建州的知州,广西提点刑狱。景祜二年(1035年)出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管江西、湖南诸路。任职期间,注重地方建设,兴辨公益事业,关心农业生产,深得士民敬仰。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许申上书陈法弊端,违背皇帝旨意,被撤去刑部郎中之职。后被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官终刑部郎中,被列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
林大春:潮阳区棉城镇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人,二十九年登进士,后官拜户部主事。四十二年回家为母服丧,后出任河南睢陈道佥事,因执法不避权贵,依法处置了宰相高拱的家臣,被高拱设计撤职。
萧端蒙:潮阳区棉城镇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翌年登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三十二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他奉诏进京,挑选训练延安、绥德精兵,保卫京城,皇帝赏赐金绮。嗣后奉旨巡按江西,依法查处江西藩王,深得人心。
黄武贤:潮阳区关埠镇人,清末云南提督。其府第今存。
郑之侨:潮阳区金浦镇人,清乾隆2年(1737)进士,授江西铅山县令,兼弋阳县令,历升饶州府同知,署广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宝庆(今邵阳市)知府,山东济东泰武道员,湖广安襄郧兵备道(今湖北之安陆、襄阳、郧阳三地区,当时各为府)。致仕后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其《农桑易知录》是国内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
学术界
郑麐:中国政治学开创者之一,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
郭任远:潮阳区铜盂镇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
刘遵义:潮阳区谷饶镇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永基:中国大陆电力系统自动化开拓者之一。陈辉堂:中国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是我国大陆第一批自动控制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郭迪:中国大陆儿童保健开拓者。
林垂宙:原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以及十一位两院院士,多位大学校长,不一一列出。
文艺界
郑正秋: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编导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20年代创办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戏学校,培养出胡蝶等一大批电影艺术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潮阳区铜盂镇人,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任编剧和导演,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建国后曾担任国家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等,对我国电影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陈运彰:民国著名书法家,早年从临桂况蕙风(周仪)研究词学。集藏汉魏唐宋碑拓,考订题跋,颇为精详。书法由宋四家上窥褚遂良,秀逸可爱。易大厂为其刻印二百余方,为朋侪中得易印较多者。曾任历任上海通志馆特约采访、潮州修志局委员,之江文理学院、太炎文学院及圣约翰大学教授。
陈大羽:著名书法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6年拜师齐白石。1948年任上海美专国画系写意花鸟画讲师。1950年任上海美专副教授。1958年调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郭经:字载生,潮阳贵屿人。举人,任湖南会同县知县、外务部主事,曾出使日本。辛亥后回乡,执教于潮阳东山中学等校,也曾任潮阳县文献委员会会长。写得一手好文章,文宗桐城派。
军政界
刘侯武:潮阳区谷饶镇人,参加过黄花冈起义,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商业界
陈有汉:潮阳区人,著名爱国商人。
郑午楼: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林百欣: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连瀛洲: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该文章由作者:【博思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