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福建省龙岩市辖区)

闽西政经中心。地处龙岩中心城市,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距离厦门经济特区最近的内陆邻海城市,进入厦门一小时经济圈。常住人口占全市的四分之一,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在山区县(市、区)前列,经济总量约占龙岩市的三分之一。2020年,全区GDP实现1019亿元。

新罗区辖7街13镇282个行政村73个社区,面积2678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规划区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人。

新罗区(福建省龙岩市辖区)

历史沿革

新罗区因市区南(老酒厂那)有一眼名泉新罗泉而得名。唐代开漳王陈元光及其四子沿九龙江而上,率部八千,均为河洛人士所开发,奠定了新罗区的河洛文化属性。

汉永和三年(138)建新罗县。

晋太康三年(282)置苦草镇,属晋安郡的新罗县,县署驻地今长汀。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废新罗县。梁天监年间至隋代属龙溪县。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复置新罗(什罗)县,隶汀州。天宝元年(742)改名龙岩县[1],历属汀洲、临汀郡,大历十二年(777),改隶漳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隶漳州路;明至清初属漳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龙岩直隶州,辖漳平、宁洋两县。

1913年3月废州复县,属汀漳道(未实行)。民国23年7月,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为专员驻在县。民国24年改第六区,民国36年复为第七区。

1949年9月1日龙岩县解放,8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龙岩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民国龙岩县政府。11月10日,成立龙岩县人民政府,属省第八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4月改称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1月改称龙岩行政专员公署)。

1968年11月成立龙岩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改称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撤销地区革委会,改为龙岩地区行政公署,龙岩县均属之。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县为龙岩市。1996年撤销龙岩地区设地级龙岩市,原龙岩市为新罗区。1997年3月21日,新罗区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1987年,龙岩市辖4街道、3镇、12乡,24居委会、257村委会,491居民小组、2064村民小组。总人口3940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1.4%。市区面积14平方千米。1990年,辖4街道3镇12乡,总人口4158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2.35%,市区面积扩至17.5平方千米。

1996年,新罗区面积2678平方千米,人口43.9万,辖4个街道、10镇、5乡。区政府驻东城街道。1997年底,撤销大池乡、小池乡,设立大池镇、小池镇。

1998年,东城街道办事处新设龙凤居委会。年底,新罗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东肖、龙门、曹溪、铁山、西陂5个街道未挂牌)、7个镇、3个乡,42个居委会、282个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罗区总人口543731人,其中:东城街道39117人、南城街道45093人、西城街道43509人、中城街道56599人、西陂街道52939人、曹溪街道38811人、东肖街道24784人、龙门街道26617人、铁山街道19912人、红坊镇25444人、适中镇42762人、雁石镇36733人、白沙镇25778人、万安镇12995人、大池镇10902人、小池镇12782人、江山乡9583人、岩山乡6659人、苏坂乡12712人。

2003年末,新罗区户籍人口46.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22万人。辖9个街道、7个镇、3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中城街道、东肖街道、龙门街道、曹溪街道、铁山街道、西陂街道、雁石镇、红坊镇、适中镇、白沙镇、万安镇、大池镇、小池镇、江山乡、岩山乡、苏坂乡。

2011年6月,划出龙门街道东部成立北城街道办事处。

2011年7月,撤销江山乡,设立江山镇。

2014年1月,撤销岩山乡、苏坂乡,设立岩山镇、苏坂镇。

2013年,全辖10个街道、10个镇: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陂街道、曹溪街道、东肖街道、龙门街道、铁山街道、红坊镇、适中镇、雁石镇、白沙镇、万安镇、大池镇、小池镇、江山镇、岩山镇、苏坂镇。

地理环境

地貌

新罗区境域四周为海拔800多米的群山环抱,境内山峦叠嶂,山岭与河谷相间,西北、东南部较高,逐渐向东北、中部倾斜,平均海拔685米。

水文

雁石溪、万安溪为九龙江北部二大支流,成“丫”字形贯穿新罗区。

气候

新罗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16~20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平均无霜期291天。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乔木:米楮、甜楮、青冈栎、格氐栲、南岭栲、丝栗栲、木荷、楠木、闽粤栲、石砾、仓栲、枫香、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樟木、建柏、三尖杉等。此外檫树、拟赤杨、泡桐等也零星可见。竹林主要是毛竹。森林下木及灌木主要有:柃木、冬青、乌药、黄桅子、桃金娘、杜茎山、小叶赤楠、水团花、茇葜、乌饭、杜鹃、小果南、烛继木以及胡枝子等。草本主要有狗脊、中华里白、芒萁等。藤本常见的有藤黄檀、鸡血藤等。附生植物主要是一些蕨类。茶果林主要有:茶树、油茶、柑桔、桃、李、梨、枇杷、板栗等。

煤炭资源

新罗区内已探明的矿产有60余种,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4亿吨,铁矿5亿吨,石灰石8亿吨,优质高岭土5000万吨,均为福建省首位。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罗区常住人口为662429人。其中:东城街道49045人、南城街道59055人、西城街道56119人、中城街道78290人、西陂街道99594人、曹溪街道59312人、东肖街道38512人、龙门街道42837人、铁山街道20143人、红坊镇23851人、适中镇33481人、雁石镇29415人、白沙镇23295人、万安镇7723人、大池镇9743人、小池镇10637人、江山乡7780人、岩山乡5254人、苏坂乡8343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888人。其中畲族471人,回族184人,苗族70人,满族45人,壮族40人,土家族31人,侗族11人,蒙古族9人,藏族5人,土族4人,彝族、瑶族、高山族各3人,黎族、锡伯族各2人,布依族、朝鲜族、白族、仡佬族各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1人。

2018年末全区20个镇(街道)中有7个街道、13个镇、61个居委会、282个行政村。全区有户籍户数193408户,户籍人口551315人,男275401人,女275914人。年末常住人口73.5万人,户籍总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329人,增长3.2%。出生人口9668人,人口出生率17.54‰,比上年下降4.6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519人,死亡率2.76‰,比上年下降10.9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4.79‰,比上年上升6.3个千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罗区全区常住总人口841745人,全区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62429人相比,增加179316人,增长27.07%,年平均增长率为2.42%。

全区共有家庭户275307户,家庭户人口为77790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8人减少了0.02人。

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1890人,占51.31%;女性人口为409855人,占48.6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8,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4.16下降了8.78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1915人,占20.42%;15—59岁人口为554911人,占65.92%;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919人,占13.6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9112人,占9.4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5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6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08个百分点。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81年提高至10.59年。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22334人,占85.8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9411人,占14.1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91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11777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0.71个百分点。

交通

航空

新罗区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高速公路140公里,距龙岩冠豸山机场高速公路100公里。

公路

新罗区到厦门港口、机场汽车车程1个半小时;有通往江西的龙长高速公路;有贯通新罗区通往漳州、厦门沿海方向、江西赣州内地方向、广东梅州方向和福建闽北通往浙江方向的319国道和3条省道公路。还有在建的双永高速公路(泉州永春经漳平市、新罗区到永定县,通往广东梅州接广梅高速公路)。

铁路

新罗区有通往江西赣州接大京九铁路的龙赣铁路;有通往漳平接鹰厦铁路的龙漳铁路;还有已建成通车的龙岩到厦门的高速城际铁路。新罗区到厦门城际列车车程45分钟,到广州、深圳火车车程8小时,到北京火车车程23小时。

政治

领导之窗

职务

姓名

代区长

邱伟勤

副区长

陈阵

副区长

谭骞

副区长

林峰

副区长

林德文

副区长人选

蓝淼林

副区长

丘小林

副区长

邹伟华

副区长人选

孔招娘

副区长

陈锦华

经济

新罗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6.2:43.7:40.1调整为2010年的9.7:49:41.3,呈“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发展态势,区域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2019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46.5亿元,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6.5亿元,增长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亿元,增长1.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405元、22560元,增长8.3%、9.6%。

2020年,新罗区GDP实现1018.8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实现39.3亿元、增长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5.1亿元、增长3.2%。

第一产业

“十一五”期间,新罗区以建立闽南金三角和珠三角重要的无公害农牧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培育和发展“梅花山”等系列生态型无公害农牧产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畜禽、果蔬、竹木、花生、茶叶五大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83.8%;建成300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有3万亩农产品种植基地通过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101个农产品获无公害食品认证,8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入选“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80家,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业年产值比“十五”期末翻两番。

畜禽:新罗区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福建省重点畜牧业示范区。年出栏瘦肉型猪140万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森宝公司肉鸡年出栏超千万羽,江南第一蛋鸭——“龙岩山麻鸭”苗年销售700万羽,还有白羽半番鸭、驯化野猪等。新罗区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1%。

花生:福建省名牌农副产品——龙岩花生,以其香酥脆甜、回味无穷而驰名中外。年产咸酥、五香、红泥等各种花生3万多吨。

果蔬:种植蜜柚2万亩、芦柑5万亩,还有早熟枇杷、早熟蜜柑等,年产水果5万多吨。蔬菜种植面积14.5万亩,年产蔬菜23万吨。

竹木:竹木资源主要种类有杉木、松木、毛竹和阔叶林等,林木蓄积量1035万立方米;工业速生用材林基地10万亩,竹林面积47万亩,年可采伐量600万支。

茶叶:龙岩“斜背茶”以“三著黄绿”著称,列入福建十大古老名茶。新秀“云顶茶”、“铁观音”以香高味浓、特具高山茶风韵,在福建名茶之林崭露头角。

2018年,新罗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4亿元,增长2.5%。其中,农业产值12.4亿元,增长0.5%;林业产值5.3亿元,增长6.6%;牧业产值30.7亿元,增长2.2%;渔业产值1.9亿元,增长10.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亿元,增长5.6%。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比例由上年24.4:9.8:60.5:3.2:2.0调整为24.1:10.3:59.8:3.7:2.1。

粮食播种面积151366亩,比上年减少14284亩,下降8.6%,其中,稻谷面积123902亩,比上年减少14383亩,下降10.4%;烟叶种植面积1447亩,比上年减少81亩,下降5.3%;油料种植面积11955亩,比上年减少209亩,下降1.7%;蔬菜种植面积128760亩,比上年减少2271亩,下降1.7%。粮食总产量62308吨,比上年减少5412吨,下降8.0%,其中,稻谷产量53807吨,比上年减少5975吨,下降10.0%;蔬菜产量217873吨,比上年增加8吨。

2018年,肉蛋奶总产量达124300吨,增长2.3%。其中,肉类总产量118043吨,增长0.9%;禽蛋6145吨,增长40.7%;奶类112吨,增长30.2%;生猪出栏98.1万头,下降10.1%;家禽出栏2583.4万只,增长12.2%。(畜牧业为初步反馈数)

2018年,水产品总产量8344吨,比增10.0%,其中,淡水养殖产量7248吨,增长14.5%;淡水捕捞产量1096吨,下降12.4%。

截止2019年,新罗百香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百香果产业示范园顺利开园,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6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7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3亿元。

2020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0.81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9.97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6.46亿元,增长4.4%;牧业产值91.73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1.31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4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比例由上年11.0:7.5:78.6:1.5:1.4调整为9.0:5.8:82.8:1.2:1.2。

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116829亩,比上年增长660亩,增加0.6%,其中,稻谷面积99346亩,比上年增长1091亩,增长1.1%;烟叶种植面积1379亩,比上年减少50亩,减少3.5%;油料种植面积8492亩,比上年增加519亩,增长6.5%;蔬菜种植面积77183亩,比上年增加2774亩,增长3.7%。粮食总产量49832吨,比上年增长312吨,增长0.6%,其中,稻谷产量43455吨,比上年增长353吨,增长0.8%;蔬菜产量129898吨,比上年增加5023吨,增长4.0%。

2020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185861吨,增长8.4%。其中,肉类总产量17.5万吨,增长7.5%;禽蛋1.1万吨,增长25.1%;奶类63吨,减少23.2%。生猪出栏82.0万头,增长9.3%;家禽出栏7460.7万只,增长2.7%。

2020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315吨,比增4.0%,其中,淡水养殖产量5502吨,增长4.8%;淡水捕捞产量813吨,减少0.6%。

第二产业

年末有规模以上企业42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4.5%。其中,机械制造产业实现4.3%;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长11.2%;光电与新材料产业下降21.2%。六大传统产业实现增长3.3%。其中,建材产业实现增长8.4%;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实现3.3%;能源精化产业实现增长7.6%;轻工纺织产业实现增长17.0%;烟草产业实现增长7.7%;有色金属产业增长1.0%。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增长2.9%,重工业完成增长4.4%。

2020规模以上重点产业

行业类别

  企业数(个)

  比上年增长%

  重点产业合计

  152

  10.5

  一、机械制造产业

  142

  11.2

  (一)机械装备产业

  77

  8.9

  1、工程机械

  25

  9.1

  2、环保设备

  24

  6.6

  3、应急特种装备

  6

  9.4

  4、轨道交通

  3

  -2.2

  5、汽车零配件

  19

  13.3

  (二)其它机械制造业

  65

  20.6

  二、生物医药产业

  7

  0.1

  三、光电与新材料产业

  3

  5.7

  六大传统产业合计

  236

  7.9

  一、建材

  57

  5.7

  二、农副产品加工

  87

  13.9

  1、食品

  52

  16.1

  2、竹木加工

  35

  9.2

  三、能源精化产业

  75

  6.7

  1、煤炭

  23

  -9.7

  2、电力

  8

  -4.9

  3、化工

  42

  16.7

  4、油漆

  2

  20.7

  四、轻工纺织产业

  9

  8.4

  五、烟草

  1

  7.2

  六、有色金属

  7

  -12.9

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水泥产量、发电量分别增长-26.1%、3.5%、22.0%。

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210.38

  -26.1

  饮料

  吨

  794171

  15.2

  人造板

  立方米

  385181

  10.3

  饲料

  吨

  731614

  3.4

  水 泥

  万吨

  2465.68

  3.5

  水泥熟料

  万吨

  1549.08

  2.5

  石灰石

  吨

  7031421

  -26.2

  铁矿石原矿量

  吨

  635250

  0.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17649

  22.0

  #水电

  万千瓦时

  112860

  -0.1

亿元企业累计达200家,实现产值993.0亿元,增长8.8%。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务收入1059.9亿元,增长1.5%;工业产品销售率97.6%,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0.31亿元,增长11%。房屋施工面积2099.14万平方米,增长23.5%,房屋竣工面积561.7万平方米,增长53.9%。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4%。国有投资增长-29.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9%,非国有投资增长10.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1%。

行      业

  投资额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74.1

  采矿业

  -25.3

  制造业

  3.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3.9

  建筑业

  6.9

  批发和零售业

  -18.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8.8

  住宿和餐饮业

  -36.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6

  房地产业

  -1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2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7.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7

  教育

  -40.6

  卫生和社会工作

  -53.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70.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3.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0.8亿元,下降26.2%。商品房施工面积1264.9万平方米,增长4.7%;竣工面积336.1万平方米,增长98.1%。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200.7万平方米,下降13.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0.3万平方米,下降16.0%。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96.8亿元,下降5.9%。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亿元,增长-7.2%。新罗区(不含经开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5亿元,增长-7.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6.4亿元,增长-9.3%;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86.5亿元,增长-4%。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5%,粮油类增长28.9%,肉禽蛋类增长-8%%,服装类增长-22.4%,日用品类增长-1.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5%,通讯器材类增长1.8%,化妆品类增长-26.9%,金银珠宝类增长2.6%,中西药品类增长-1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9%,家具类增长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4.86亿元,增长-34.3%。

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6597万元,新签外商直接投资24项,利用外资合同金额4518万美元。

全年旅游营业收入96.06亿元,下降34.7%。共接待游客974.88万人次,下降29.4%。其中:入境游客0.65万人次,下降71.9%,国内游客974.23万人次,下降29.3%。

金融业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56.6亿元,增长10.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22.0亿元,增长14.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51.9亿元,增长10.8%。

社会事业

科学事业

全年专利申请总数2517件,同比增长8.03%,其中:发明405件、实用新型2026件、外观设86件;专利授权总数1832件,同比增长74.31%,其中:发明62件、实用新型1657件、外观设计113件;职务发明专利与非职务发明专利比例76.5﹕23.5;共存有效发明专利量479件,同比增长6.68%。

教育事业

现有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普通中学29所,小学6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03所。高等学校招生8171人,在校生25085人,毕业生4820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974人,在校生8476人,毕业生2504人。普通高中班数250个,招生4364人,在校生23606人,毕业生3682人。

初中班数536个,招生9416人,在校生25830人,毕业生4059人。小学班数1501个,招生15394人,在校生71136人,毕业生8998人。特殊教育班数31个,招生96人,在校生550人,毕业生76人。学前教育班数1392个,入园人数20068人,在园人数41570人,离园人数14207人。

文化事业

全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87个,其中,一级公共图书馆1个,三级文化馆1个,三级博物馆1个,山歌戏传习中心1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3个,镇街文化站20个。

卫生事业

年末卫生医疗机构(包括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诊所)701个。卫生技术人员3855人,其中,医师1501士,注册护师1703士,药师202士,技师241士,其他技术人员208人。

人民生活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31元,比上年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19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5元,比上年增长6.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028元,比上年下降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323元,比上年下降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89元,比上年增长0.1%。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数0.8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0.8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371人。全区登记失业率4.83%,控制在市定5.0%以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举办1场大中专毕业专场招网络聘会、1场夏季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线下招聘会),吸引89家次企业参加,前后共提供4412个岗位;开发2020年“三支一扶”岗位25个(乡镇支农、扶贫22个、支教3个),并于8月份全部派遣上岗;拓宽事业单位招聘比例,招聘新任教师215人(校招20人,省考招聘195人),计划招聘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90人,“三支一扶”专门岗位招聘也由2019年的30%扩大到36%。全年向辖区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就业奖补273.08万元、疫情期间一次性用工服务奖补39.55万元,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补贴190.46万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247.93万元,退返社保缴费1835.91万元,惠及4363家企业。

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参保18.53万人,共为6.24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7525.0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人员8675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4901万元,职业年金基金支出5252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1.69万人,支付养老金24695.14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3.58万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522.9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9.02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095.25万元。

末城镇福利机构共21个,公办4个,公建民营9个,民办8个。床位总数3084个,其中护理型床位2034个,普通型床位1050个。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85户726人,特困9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81户3298人,特困930人。

风景名胜

龙崆洞

福建省龙岩市龙崆洞风景名胜区,地处博平岭山脉,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境内,距龙岩市区48公里,距漳平市区26公里。是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淙淙,景色秀丽,风景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其核心景点龙崆洞,形成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是海洋经三次地壳运动和间歇演变而成,为现已探明的我国特大溶洞之一。

洞内空间宏敞,有8个大厅,16个支洞,二千余米游程,5.4万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层层叠叠,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游于洞中,如身处迷宫。奇异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灰石华物发育完整,石幔、石花、云盆比比皆是,更有不可多得的洞中暗河,时隐时现,时聚时散,为这座唐代已被发现的古洞增添了许多幽趣。

洞口地处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时至秋日枫林尽染,色可红天,十分壮观。有山涧从洞口潺潺流过,有“龙蛋”、“龙井”、“龙爪瀑”、“睡狮岩”、“万竹园”、“古树林”、“龙康村”等极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点缀,形成一个独特的原野型溶洞山林风景区。

东肖森林公园

在福建省龙岩市国家级东肖森林公园渡假村内,有一个充满原始气息和盎然野趣的“华东神秘桫椤谷”,桫椤谷内有一条神秘的游步道,游步道上有千年景观。已有60多个国家和全国各地,数百万名游客到此旅游观光度假。

闽西的旅游有“五神”特点:神圣的古田、神秘的桫椤谷、神奇的土楼、神妙的冠豸山、神异的龙洞。而东肖森林渡假村“神秘的桫椤谷”的十大景观具有集其他“四神”于一身的特点。

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龙岩市城西虎岭山。1955年7月开始兴建,1956年10月落成,高26米。用青白两色花岗石砌成。碑身南北二面刻“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字,碑顶有浮雕的月亮云彩图案,碑座四面镌刻邓子恢、张鼎丞、魏金水、伍洪祥的亲笔题词。1980年扩建为“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后又增建“光荣亭”、“霞飞门”等建筑物。1989年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距纪念碑不远建有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

云顶茶园

云顶茶园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境内,地处国家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龙岩最高峰黄连盂南侧,江山、小池、上杭步云两县三乡交界处,是九龙江北溪最高最长的源头之一,属国家森林公园。交通方便,距龙岩市区25公里,距漳龙高速路口18公里。云顶茶园的前身是小池国营茶场,创建于1956年。1999年,澳大利亚WELL-JOY集团公司独具慧眼,投巨资开发,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大规模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建成省内首家集高山茶科研、开发、生产、培训以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型高优农业园区。

生态休闲之旅

新罗区有被誉为“华东第一洞”、“洞中桂林”的国家4A级景区龙崆洞;有被誉为“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的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区内华南虎园;有波光潋滟、山水成趣的梅花湖;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山—江山“睡美人”。江山景区、东肖森林公园、云顶茶园等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十大景区是旅游避暑胜地。

宗教文化之旅

新罗区有云遮雾绕、宛若仙境、观云海日出极佳的高山丛林寺院天宫山、莲台山建筑群和莲花山、石佛公等一批知名度颇高、影响力较大的市区和近郊寺院。

新罗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被誉为“二十年红旗不倒”,保存有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司令部旧址、后田暴动陈列馆、邓子恢纪念馆、新四军二支队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加之有240多座雄浑古朴、建筑时间跨越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适中方型土楼群,与永定客家土楼群一方一圆,相得益彰,组成完美的土楼世界,构成富有特色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之旅

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有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的民间音乐采茶灯舞曲,及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岩山歌戏、龙岩静板、适中盂兰盆盛会等。

著名人物

新罗区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解放后涌现出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原福建省委书记兼省长魏金水,中将罗元发、陈仁麒,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曹菊如、原外经贸部代部长林海云等一批杰出领导人。培育了3位国家两院院士(林鹏、谢联辉、郭柏林)和奥运冠军石智勇、张湘祥、何雯娜、林丹等体育健将。还有美团创始人王兴和罗怀盛、郭滴人、陈明等。

荣誉称号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铁山镇成为福建省首个可持续发展实验镇

适中镇、万安镇竹贯村分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福建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县(市、区)

新罗区入选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2018年工业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资料来源)

2019年10月8日,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86。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67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0月,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福建省城市发展“十优”区。

该文章由作者:【联系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