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越南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胡志明(越南语:Hồ Chí Minh,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原名阮生恭,学名为阮必成,参加革命后更名为阮爱国。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曾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政府总理,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胡志明出生于越南义安省南坛县金莲村,早年当过教师、海员和杂役  。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24年,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2月,化名李瑞赴中国广州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2月,在香港领导成立越南共产党(后曾定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1941年,返回越南召开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  。1945年8月19日,领导八月革命并取得胜利   ;9月2日,在河内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3月,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任政府总理 。1951年2月,当选为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69年9月2日,因病在河内逝世  。

胡志明长期领导越南无产阶级革命,致力于越南解放事业。在其执政期间,越南获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 ,取缔了南越政权并统一全国  ;此外,胡志明主张对华友好,为发展中越两国关系做出了贡献

胡志明(越南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人物生平

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生于越南乂安省南檀县金莲村的一个学者家庭,胡志明的父亲阮生辉科举考中副榜,以教书维生,担任过官职,后迁至越南南部当中医师,因此家学渊源。胡志明本人的汉语官话说得极为流利,仅略带广东口音,亦会流利粤语。

胡志明15岁在顺化国立学校读书时,已经参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动,1911年初,他辍学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学校当教师。

1911年底,化名阿三,到法国联合运输公司的商轮“拉都舍·特莱维勒都督”号上当厨师助手。

1912年以海员身份出国,遍历法国、英国、美国、德国、阿尔及利亚与刚果等。

革命生涯

早期经历

胡志明自幼就有赶走法国殖民者,解放同胞之志。十五岁在顺化国立学校读书时,已经参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动,为一些爱国志士做联络工作。但他不赞成那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依赖外国乞求独立的主张。1911年初,他辍学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学校当教员,不久到了西贡。他期望能到西方国家观察学习,以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1911年底,胡志明取名阿三,到法国联合运输公司的商轮“拉都舍·特莱维勒都督”号上当厨师助手,从此离开祖国,到过欧洲、非洲、美洲的许多国家。

他靠做伙食管理员、帮工杂役、烧锅炉、旅馆待役、园盯洗印照片等维持生活。他学习外语,广泛接触民众,访查各国民情,观察世界,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对殖民地人民的残酷掠夺。

1919年初,凡尔赛会议召开时,他化名阮爱国,代表在法国的越南爱国者,向各国代表团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提出了著名的各民族权利的八项要求。要求法国政府承认越南人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决权。但是,巴黎和会侧重在处理欧洲的民族自决,并不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要求,为此胡志明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30年于香港组建越南共产党(后用名有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1931年6月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关押于中环域多利监狱,押返越南后由法国政府处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胡志明化名胡光到中国广西桂林等地区,1940年9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北部,1941年2月8日,胡志明回到高平省北坡,取名秋翁,担任越南独立同盟会主席。1942年8月13日,他化名胡志明,到中国去与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联系,刚到广西省靖西县就被地方政府逮捕,在广西各地13个县的18个监狱里被监禁了13个月,期间他写了一百多首诗,以后以《狱中日记》发表。经中国共产党营救,国民政府于1943年9月10日将他释放;1945年领导八月革命成功,并于同年9月2日于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领导北越

1946年3月举行的越南第一届国会一致推选胡志明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

1945年8月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次年3月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1951年2月印度支那共产党改称越南劳动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54年领导了长达9年的抗法战争。六十年代又领导越南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美战争胡志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他生前曾多次访问中国;著作有《胡志明选集》。

1951年2月举行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越南劳动党,胡志明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此后,胡志明作为越南党政领袖,在中国顾问陈赓的军事指挥协助下,于1954年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后又发动“抗美救国战争”(援助这场战争的中国称为“抗美援越战争”或“越南战争”,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称为“越南战争(Vietnam War)”),攻击南越的反共亲美政权,但在美国日益介入印度支那问题以后,北越向中国求援,反败为胜,最终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长期动荡艰苦的革命生涯严重损害了胡志明的健康,1969年9月3日,胡志明因严重的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79岁,胡志明的噩耗一传到北京,周恩来总理痛哭流涕,此前国务院已向越南派出两支医疗队,但还未到达。周总理率领代表团赶赴河内参加葬礼,他见到胡志明的遗体,痛不欲生,连声呼唤道:“我们来晚啦,我们来晚啦……”

牢狱生涯

被捕入狱

20世纪40年代,胡志明在广西被捕坐牢就是他革命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1942年,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取得重要进展。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创立的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影响不断扩大。许多地方都展开了游击活动。但越盟尚未能同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的任何国家建立联系。同时,中国华南地区的越盟组织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关系趋向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同海外的越盟取得联系,进一步扩大越盟的影响,有效地争取国际援助,就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为完成这一重要而危险的任务,需要指派一位既了解中国,又有威望的人前往重庆。而作为越盟创始人的阮爱国便成为大家一致公推的人选。8月中旬,阮爱国离开越北高平省抗法根据地,秘密来到中国。为保守秘密、转移外界的视线,他使用了一个新的名字——胡志明。从此胡志明的名字一直伴随他终生。

1942年8月25日,胡志明来到广西靖西县巴蒙圩,先在农民徐伟三家住了3天。8月27日,由农民杨涛带路前行。当走到德保县足荣乡时,遭到国民党乡公所乡警的盘查。

乡警发现胡志明除持有“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的证件外,还携有“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员证和国民党政府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军用通行证。但所有的证件均已过期失效,乡警认定胡志明身份复杂,有重大间谍嫌疑,遂将他拘留。8月29日,胡志明由德保县城被押解到靖西县城。靖西当局认为,胡志明既是越南人,却持有中国方面的多种证件,显系重要嫌疑犯,便决定将他送交广西最高军事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室审查。胡志明写信求见靖西县长,因为他曾在桂林同这位县长见过面,但县长拒绝同他见面。胡志明又给国民党高级官员写信,也未有回音。在靖西,一个同越南革命者结拜为兄弟的名叫王锡机的中国农民,曾到监狱探视胡志明。胡志明通过王锡机给国内写信,报告了他被捕坐牢的消息。在靖西过了一个半月,当局又把胡志明押解到另一个地方。就这样,每隔两周或一个月,当局便给胡志明更换一个监狱。每次转移,都给他戴上手铐和枷锁,并有5名武装士兵押解。往往是清晨上路,傍晚才能到达另一个监狱,有时甚至要走两三天。

牢房里,政治犯同吸毒和患有梅毒、性病的各种犯人混杂在一起。挤满了人的牢房甚至会连躺下的地方都没有。胡志明有时只好坐在马桶上,如有犯人大小便,还要起身给他们“让座”。早晨起来,第一件要办的事情就是倒马桶。有一次,胡志明一觉醒来,发现身旁的一个犯人已经死去了。牢房里最令人痛苦难熬的是疥疮和虱子、臭虫,到晚上还有蚊子。犯人们把虱子叫“战车”,把臭虫叫“坦克”,把蚊子叫“飞机”。在这种环境下度日,胡志明浑身长满了疥疮,而且骨瘦如柴,头发也脱落了许多。从1942年8月29日起,胡志明先后被囚禁在广西靖西、田东、隆安、天等、邕宁、南宁、武鸣、宾阳、来宾、柳州等13个县的13所监狱。至1942年12月10日到达桂林。不久,又被押往柳州,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审查。

人物轶事

给鲍罗廷当翻译

1923年10月,共产国际派鲍罗廷来到广州担任孙中山的顾问,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一年后从莫斯科来到广州的胡志明,其公开身份便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

鲍罗廷当时居住在广州东较场(今广东省人民体育场)附近的一幢二层楼的花园洋房,被称为“鲍公馆”。楼上是鲍一家的卧室,楼下就是翻译室,胡志明和其他十多名翻译人员便在那里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翻译当天报纸上的新闻,整理后送鲍罗廷参考。为了工作方便,这期间胡志明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李瑞。某些场合,也用过王山而(“瑞”字的拆写)、王达人、王先生等化名。

当时,胡志明30多岁,不高的癯瘦身子外常套着一身白夏布西装。尽管身患肺病,气色不佳,但总是双目炯炯有神,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由于他精通英、法、俄等语,广东话讲得也好,加上对人坦率、真诚、谦和,深得周围同志的好评。在鲍公馆里,胡志明的工作非常紧张,他除了完成翻译任务外,还常常埋头写作,把自己对中国及世界形势、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了解和感受写成文章,以阮爱国的名字寄到莫斯科,在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国际通讯》上发表。发表于1925年初出版的《国际通讯》第19期上的《亚洲的一些问题》,就是他透过1924年9月中国北方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抨击了帝国主义妄图侵略中国的野心,并赞扬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力量在维护国家主权上的正义立场。

投身革命的洪流

胡志明来广州的时候,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中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胡志明义不容辞地汇入到了这股革命洪流中。

1925年7月9日,在中共的推动下,以“联络各民族共同革命,以打倒帝国主义”为宗旨的“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在广州成立,胡志明积极参与了该组织的各项工作,并具体分管财务。由于精通多国文字,还常常为该组织翻译各种文件和函电。与此同时,他还联合在广州的越南革命者,成立了被压迫民族联合会越南支部。

此刻,正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被压迫民族联合会成立的第二天,省港罢工委员会发出了征集演讲队队员,为罢工斗争进行宣传鼓动的通告。1925年7月13日下午,胡志明赶到省港罢工委员会,请求“以被压,迫民族联合会会员的名义”参加演讲队。他的请求得到了罢工委员会的批准。胡志明以“李瑞”的名字报名参加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的演讲队,在广州东较场(今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发表了题为《中国工人与被压迫民族之关系以及联合打倒帝国主义之必要》的演讲。他的演讲深受罢工工人的欢迎。当时的《工人之路特号》还以《安南人加入演讲队》的题目,专门报道了此事。在这场斗争中,胡志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中国的工人阶级,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一直期待着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共同进行反帝斗争的胡志明,以“李瑞”的名义给大会主席团送去一封信,请求在大会上发言,陈述越南受法国帝国主义压迫的事实,以供大会在研究援助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方针时参考。他的要求再次得到准允。这样,当大会进行到第九天时,胡志明化名王达人,以越南革命者的身份和另外两名朝鲜及印度代表一起走进了国民党“二大”的会场,并在李富春的翻译下,用法语向大会作了演讲。在演讲中,他以大量事实,控诉了法国帝国主义60年来剥削和压迫越南人民的罪行,揭露了法国殖民当局压迫越南华侨、反对中国革命、攻击广东革命政府的阴谋,呼吁被压迫国家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他的演讲,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为大会最后通过有关援助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文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筹建越南共产党

在广州的三年多时间里,胡志明在积极参加中国革命的同时,还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联络在广州的越南革命者,为建立越南共产党而积极奔走着。

当时,许多东亚被压迫国家的革命者都在广州活动。1923年,一些越南爱国者在广州市德政路德仁里22号成立了进步团体“心心社”,但没有制定明确的纲领主张,部分成员还以暗杀等恐怖手段作为救国的主要形式。一年后,另一些越南爱国者受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实行三大政策的影响,将原越南光复会(亦受中国辛亥革命影响于1912年在广州成立)改为越南国民党,并效法中国国民党制订了自己的章程。

因此,胡志明到广州后,经过对这两个进步团体的考察分析,决定予以改组。他经常与这些爱国者进行热情、诚恳的交谈,向他们宣传马列主义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于1925年6月成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该组织总部设在今文明路248号和250号,为一两间相连的三层楼房,对面是广东大学,附近有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胡志明的具体指导下,同志会还出版了自己的机关刊物《青年》周刊,用越文油印,在1925年下半年至1927年春出版了88期,其中大部分通过中共领导下的海员工会,秘密送回越南,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越南广泛传播,鼓舞了越南人民争取抗法斗争胜利的决心。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在本国人民心中亦获得了相当高的声望,实际上已成为越南共产党的前身。

为了进一步培养革命骨干,这期间胡志明还先后主持举办了三期特别政治训练班。他除了自己备课、撰写讲稿并亲自给学员讲课外,还邀请周恩来、张太雷、李富春、彭湃等中国同志讲课。同时,胡志明还挑选一批优秀青年进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政治。

胡志明在广州创办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和特别政治训练班,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吸引了大批越南爱国青年参加。他们冲破法国殖民当局的重重障碍,从海路或陆路来到广州,他们中有陈富、阮良朋、黄文欢、范文同等。这些骨干后来秘密回到越南,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动和组织群众,壮大革命组织,开展抗法斗争,为越南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当胡志明在广州与中国同志为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并肩战斗的时候,中国大革命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而跌入低潮。15日,反动军警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等革命团体,数千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胡志明在中共的安排下,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武汉,与早先随国民政府转到武汉的鲍罗廷会合。同年7月,胡志明随鲍罗廷离开武汉,然后经上海、海参威去了莫斯科。

与中国恋人

在特殊的年代,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在中国留下了唏嘘一生的革命情缘。

1930年中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胡志明来到广州。为了掩护胡志明在广东、香港开展工作,广东省委安排中共女党员林依兰假扮胡志明的妻子。林依兰无微不至地照料胡志明的生活起居,令其感激不尽,但他始终不敢表达爱意。不久,胡志明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临别时,他取出珍藏的日记本交给林依兰说:“我把心留下来陪你,收下吧!”3天后,胡志明被营救出来。他给林依兰送去兰花,两人的恋爱终于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回国继续他未竟的革命事业。离开林依兰之后,胡志明的思念与日俱增。他应邀访问中国时,请求毛泽东安排他和广东老友叙旧。毛泽东立即致电广东省委及陶铸、林依兰等人,到北京与胡志明会面。就在胡志明即将登机回国时,他看见了林依兰向他走来。两个人久久凝视对方,都流下了眼泪。

1958年,胡志明郑重地对陶铸表达了想把林依兰接到河内秘密举行婚礼的夙愿。陶铸回北京后,向党中央、毛主席转达了胡志明的意思。毛主席沉吟片刻,说:“我个人支持胡志明主席的请求,不过,事关中越两党两国的关系,不能掉以轻心。”周恩来也说:“应该跟越南共产党的同志们协商一下,假如他们赞同,我们决不做绊脚石。”

然而,北越中央政治局会议室里,一位越共领导人(黎笋)心平气和地对胡志明说:“你曾说过越南不解放就终身不娶,这句话影响很大,一旦你违背诺言,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解放南方的神圣事业,这不仅有损你的国父形象,连越南共产党也将从此名声扫地。所以,我宁可被你指责、憎恨,也不能让越南老百姓唾骂我们是千古罪人!”

胡志明闻听心灰意冷,他苦苦一笑,离座而去……身处广州市立医院的林依兰望眼欲穿,盼到的却是胡志明的一封短信:“亲爱的依兰,咱们无缘再会。你听说过柏拉图的精神恋爱吗?就让我们彼此的心灵永远融为一体吧!”林依兰把信笺放在窗台上,让清风将它带走。她望着风中飘舞的信笺,低声饮泣。 胡志明与林依兰的恋情,对林依兰的精神打击太大了,她的病情开始恶化,1968年,她告别了人世,临终时,她还没有忘记把胡志明赠给她的那本“爱情日记”托人交还给他,并嘱咐他节哀顺变。 胡志明惊闻恋人去世,痛不欲生,泪如雨下……时隔一年,也就是1969年9月2日凌晨,胡志明也溘然去世。弥留之际,他还念叨着林依兰的名字……

纪念活动

胡志明墓

胡志明墓位于河内的天安门广场主体位置,由前苏联专家设计,其建筑风格是列宁陵和越南民族风格的揉合,外墙装饰使用了越南名贵花岗岩和大理石,内部结构使用越南多种最名贵的木材。他的遗体经防腐技术被保存在由中国提供的水晶棺内,放置在胡志明纪念堂,直至21世纪。

胡志明博物馆

胡志明陵附近以于1991年建成了胡志明博物馆,这里气愤恢宏,图片、实物极其丰富,装饰也颇具现代化,这里展示了胡志明自出国寻求报国之路到他给越南人民写下具有历史意义的遗嘱的各个时期的活动。

胡志明市

胡志明逝世以后的1975年,北越军队攻占南越,完成越南的统一;南越原首都西贡市也为纪念胡志明而改名为胡志明市。

该文章由作者:【海德先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