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
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何在?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着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目前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两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防止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有效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已证明有明显益处,同时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
基于2型糖尿病的现状,早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30%—40%左右,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断时及以后每年检查微量白蛋白尿,2003年的报告中更强调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都必须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者推荐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
现在一些国内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随着生活的富足,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就可以自我检测肾功能的诊断试剂。
症状分类
1、间歇性蛋白尿:关于一些可以反复发生感染的肾盂肾炎与膀胱炎,会出现有尿蛋白,如果一旦发现感染,就应该操控,蛋白尿就会消逝,而心衰、高血压等病症会随着病情的好坏而表现间歇性的蛋白尿。
2、持续性蛋白尿:经常是在肾小管或是肾丝球发生不可逆摧毁的时候,会出现有连续性的蛋白尿。肾小球疾病是最多见的持续性蛋白尿的因素,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一、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由于身体疾病所引起的肾小球疾病,被称为是继发性的肾小球一类疾病,如硬皮病、红斑性狼疮引起的肾病。
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炎和急性肾炎。
3、临时性蛋白尿:当患者出现激烈运动、发热、脱水、怀孕、高血压、高热、急性疾病等情况下,即可能出现短暂性的蛋白尿。
标本留取
取任意时刻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方法较简便,适用于大样本筛查或门诊患者随诊时。
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总量此方法是微量白蛋白尿测定的"金标准”,但因留取24小时尿液的程序繁琐,故不适合于临床筛查。
留取一段时间内的尿液(如过夜尿),测定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这种方法不受运动影响,但同样也不适合大样本筛查。
在收集尿液样本时,全科医生须注意:①避免运动和长时间站立后取样;②血尿或尿路感染可引起尿白蛋白升高,故须避免在此阶段留取标本。
如何用药
1、蛋白尿1+治疗如何用药:
当蛋白尿只有一个加,患者病情还不是很重的时候,可以使用口服中药治疗蛋白尿,因为中药的治疗效果很慢,病情在严重一点,使用中药根本不能及时的控制住病情,所以只能在蛋白尿初期使用。
2、蛋白尿2+治疗如何用药:
到达蛋白尿2+的时候,患者的病情又加重了,肾脏损害也日益严重。此时使用中药治疗已经起不到及时控制的作用了,所以只能开始使用西药,如ACEI,ARB类降压药物,这些药物也都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3、蛋白尿3+治疗如何用药:
蛋白尿3+说明患者的肾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害,肾功能已经下降,使用上述方法治疗症状没有改善的话,一般医院就会为患者使用激素来控制蛋白尿。但是我们都知道激素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不仅不能彻底的治愈病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副作用,甚至使病情加重。
该文章由作者:【苏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