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就是生产力”这则标语是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的一则“雷人”标语,这则标语在网上公布后随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多数网友对此是认为和“三公消费”有关。“接待”一词,在单位里其实就是“吃喝玩”的代名词,因此网友对此词已经很是敏感了,因而不乏抵触情绪。接待就是生产力,天水市接待办说了一句大实话,很多地方的接待部门,虽然没有喊出这样的口号,但绝对是将此当作一个“硬道理”来贯彻的。经查询发现,该标语图片最早由新浪微博网友@幕何方于2012年6月19日晚22时51分发布,随后被广大微博网友纷纷转发和评论,该标语也被网友冠以“悍标”,甚至被网友调侃为“天水精神”。
具体情况
许多网友分析说,“其实这标语挺实在的,至少他在说真话”。网友@志大少爷就跟帖说,“看似笑话,却为真话!为什么现在机关里特别强调接待,就是因为把上级接待好了,就能把各种关系处理好,拨款、上项目什么都好办!”也有不少网友担心,“有此指导,茅台、五粮液何愁不涨价?公款吃喝何愁没有借口?”网友@作家-天佑就指出,“‘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些公款吃喝堂而皇之的借口。”
最新动态
目前,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已于2012年6月21日将该“雷人”标语撤下,并换上了另外一幅新标语。
相关评论
“接待就是生产力”,昨日,一则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公室的标语在网上热传,引发广大网友的围观和热议。许
多网友调侃说,“这绝对是个天才般的创新,此语道出了接待办的心声。”不少人批评,“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些公款吃喝堂而皇之的借口。
这条标语,我非常熟悉。前年西安一家媒体策划了一次采访活动,经过天水时,我采访过当地市政府,看到过这个标语。不仅接待办有这条标语,当地负责接待来访人员的某家宾馆墙上也有。当时我没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样重视接待的标语在地方司空见惯,没想到今天被网友拍到上传微博后成了新闻。记得当天天水市政府准备当晚7点设宴接待来访记者,可车在高速上出了故障,晚上10点多才到天水。当时的副市长带着一群人饿着肚子在宾馆等我们到后才开宴,还坚持表演了准备好的地方戏。由此可见当地对接待的重视。
接待就是生产力,天水市接待办说了一句大实话,很多地方的接待部门,虽然没有喊出这样的口号,但绝对是将此当作一个“硬道理”来贯彻的。其实,这样的口号在大道理上也没什么错,让客人产生好感的接待,确实是能产生出效益的——比如现在地方都热衷于招商引资,商人来了后,政府通过接待让商人对当地产生了好感,商人决定投资,这就创造了生产力。接待本是一个中性词,广义的接待并非如公众想象的那般都是公款吃喝,而是一个城市对待客人的态度,负责接待的,不仅是政府部门,城市每个人对客人都要有接待精神。
“接待就是生产力”这句实话,为什么会在网上招来骂声一片?
首先,与“接待”这个词的污名化密切相关。在一次次接待丑闻和乱象后,“接待”成了一个见不了阳光的贬义词。提起接待,人们想起的都是酒店里见不得人的觥筹交错,动辄上万元的餐费,动辄上茅台五粮液,动辄上中华烟。当然,接待腐败远不只是在餐桌上,还有借机的公费旅游和娱乐。一次次诸如“山西平遥一年公务接待花3000万”、“某地烟草局一个月吃掉300多万”之类的丑闻,让公众一看到接待这个词,想起的全是腐败。
然后,与潜规则密切相关。在一个一切按制度和规则办事的社会中,接待只是一个礼仪,而在中国的官场运行中,接待则扮演着潜规则润滑剂的作用。很多资源的分配权,掌握在上级官员手中,下级争取资源需“跑钱”,而不是老老实实地走程序。这种情况下比拼的就不是“项目是否适合地方”,而是“哪个地方接待得更好”。如果接待让领导满意,让考察组开颜,项目可能轻易批下,否则就可能处处是障碍。
正因此,接待在很多地方由一把手亲自抓,接待成为最重要的工作,接待必须做到事无巨细的地步,甚至印制了规范接待的手册,研究来访领导的偏好。
最后,当然也与财政的不透明密切相关,“接待费”成为一个无底的黑洞,公众根本看不到这个黑洞里每年要投多少钱,看不清每一笔接待费的账目。无公开,不正当,接待费一笔糊涂账之下,“接待就是生产力”自然就容易让公众反感了。
该文章由作者:【黑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