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建,1961年10月出生于河北河间市,化学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新生学院院长。
郭子建于1982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获得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0年至2009年担任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至2014年担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2016年获得Luigi Sacconi Medal;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担任南京大学新生学院院长。
郭子建主要从事金属及其配合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1年10月,郭子建出生于河北省河间市。
学习经历
1978年10月—1982年07月,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10月—1989年07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出国培训部进修意大利语。
1989年10月—1994年09月,就读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6年06月—1996年10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配位化学专业做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2年07月—1988年10月,担任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教、讲师。
1994年10月—1996年06月,在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化学系,从事生物无机化学方面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6年10月—1999年04月,担任英国爱丁堡大学化学系生物无机化学专业研究助理。
1999年05月,回国后担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10月—2009年10月,担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6年10月—2014年10月,担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7月,担任南京大学新生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郭子建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生物学,从事金属及其配合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设计构筑了系列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建立和发展了相关的体内外荧光成像方法,观察到离子的迁移和富集现象;探索了金属抗肿瘤药物反应性能及活性差异,构建了新型铂类药物靶向传输体系;发展了系列基于铜配合物的人工核酸酶,研究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及金属中心间的协同效应、DNA断裂能力及抗肿瘤活性间的关联等。
人才培养
郭子建作为主要作者,编写了研究生《生物无机化学》教材。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2001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0年 |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
2016年9月 | Luigi Sacconi Medal | 意大利化学会、Luigi Sacconi基金会联合颁发 |
2017年11月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9年9月 | 全国模范教师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2002年—2018年 | 《无机化学学报》副主编 |
2018年 | 《无机化学学报》主编 |
2018年9月 |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 |
《配位化学评述(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副主编 | |
中国化学会第28、29届理事,第30届常务理事 | |
中国化学会第28、29、30届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和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
江苏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
人物评价
郭子建在生物无机传感及金属药物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澳门科技大学评)
郭子建积极参与中国生物无机化学和金属化学生物学学科建设,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基础性的贡献。他在不用岗位上积极奉献,勇于改变,在推动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及其平台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国化学会评)
该文章由作者:【飞行荷兰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