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家具(国内家具品牌)

达芬奇家具是国内家具高端品牌之一,1994年在新加坡开设了首家零售店,现在中国已经有7家连锁店。2011年7月10日,达芬奇家具被指造假,达芬奇家具方面通过微博宣布,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其在国内的运营以及销售情况。2011年12月,随着该公司拒付上海工商局133万元罚单,并否认造假,达芬奇再度陷入舆论的漩涡。

达芬奇家具(国内家具品牌)

发展历程

1994年,达芬奇家具在新加坡开设了首家零售店,达芬奇家具逐渐扩展到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中国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中国香港),透过与经销商的合作连续开设了7家超级商店。

十多年的历程达芬奇在东盟国家被公认在经销古典家具和装饰品上处于领先地位。欧美家具也将达芬奇看作在亚洲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Thomasville、Hickory Chair、Theodore Alexander、Marge Carson、Maitland Smith、Jumbo Gruppo、Cappelletti、Vidal Grau、Mariner、Milano 42 (Armando Rho、Oak、Baldi、Zanaboni 及其它)的古典家具和来自Armani Casa、JC Passion、 Fendi、 Versace Home、 Mobilidea、Malerba等的现代家具。达芬奇持有这些品牌家具的专有分销权。达芬奇正成为顶尖现代生活方式家具和装饰品经销商。

在达芬奇家居举世闻名的历程中,进入中国市场是对其最大的挑战之一。1998年,整个亚洲经济呈现萧条状态,此时进入中国市场的举措在各类家居行业头目中被看作是一个大胆的行为。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达芬奇家居在中国几个主要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透过与经销商的合作连续开设了7家超级商店。达芬奇家居已成为中国顶级家居概念零售商。据达芬奇公司官方网站介绍,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在上海成立,现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家具代理公司,代理销售的家具有“卡布丽缇”等100多个“国际超级品牌”。

核心问题

多年来,人们选购产品时一直对洋品牌怀有崇敬的心理。无论是买车、置业还是吃饭、穿衣,似乎洋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更值得国人信任。但是,近年来国际品牌在中国问题频现,使消费者对国际品牌信任度急剧下降。

口碑与声誉在业内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达芬奇家居也遭遇了被质疑的命运。这一高端家居品牌在经过记者长达半年多的调查后发现,达芬奇公司销售的部分天价家具并非意大利生产的,所用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经检测,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达芬奇家居造假行为一时之间在家居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消费者也开始反思一直以来对洋品牌的非理性热衷。

涉嫌造假

事件起因

北京的唐女士花了280多万元从达芬奇专卖店购买了四十多件家具,其中一套沙发就价值30多万元,一张单人床也要10多万块钱。昂贵的家具一进家门,唐女士就发现了问题,这些天价家具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她购买的价值10多万元的单人床,合同中约定的尺寸是1米5,而实际送来的却只有1米2。唐女士和达芬奇专卖店的工作人员沟通的时候被告知:“国内的尺寸和国外的尺寸不一样。”/n唐女士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肯花这么多钱购买达芬奇销售的家具,就是因为当时销售人员承诺,他们出售的家具是意大利生产的“国际超级品牌”,而且使用的材料是没有污染的“天然的高品质原料”。这样的天价家具怎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呢?虽然北京达芬奇家具公司给唐女士提供了一份家具进口手续,但唐女士还是对这些家具的意大利身份产生了怀疑。

唐女士将从达芬奇公司购买的床和电视柜送到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电视柜使用的材料是密度板,并非实木,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调查经过

记者前往北京达芬奇家具专卖店展开调查,在专卖店二楼,记者找到唐女士购买的卡布丽缇家具。北京达芬奇专卖店店长赵颖一再向记者保证,他们这里销售的卡布丽缇家具100%都是意大利生产的,家具上漂亮的雕花使用的原料是一种叫白杨荆棘根的名贵木材,只有意大利的一个偏僻小镇才有。按照销售人员提供的地址,央视驻欧洲记者在意大利的坎图镇找到卡布丽缇公司,公司负责人说,和达芬奇公司确有合作关系,但是雕花并不是实木雕刻,而是由一种特殊的树脂材料做成的。

按照业内人士提供的线索,记者最终在东莞长丰家具有限公司找到“密码”。长丰家具公司总经理彭杰介绍,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卡布丽缇家具都是他们公司生产的,并出示了达芬奇公司付款的电子回单。他表示,在达芬奇专卖店卖到30多万元的双人床,在他们这里只需要3万元左右。

记者在长丰公司的生产车间闻到一股化学物质混合的刺鼻味道。彭杰介绍,为达芬奇公司生产的家具所使用的原料根本不是意大利名贵木材,而是高分子的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雕花也不是用手工雕刻,而是采用模具成型。长丰公司还出示了达芬奇公司发给他们公司的电子邮件。邮件中,达芬奇公司的负责人明确要求长丰公司在生产家具时,“能不用实木的地方就不用实木”,“可以不用手工雕刻”,“可以采用倒模的方式”。彭杰说,他们从2006年开始为达芬奇公司生产家具,品牌分别有“卡布丽缇”、“好莱坞”、“瑞瓦”,和达芬奇公司的年交易额大概在5000万元。

总部在上海,广东在加工,从深圳出港运到意大利转一圈,然后在上海入港。这就是达芬奇天价家具神秘的旅程。达芬奇公司为了掩盖他们从长丰公司购进家具的事实煞费苦心。他们专门设计了一整套流程,对双方的交易过程严格保密,双方还专门设定了专用电话、传真,同时指派专人进行沟通和联络。/n达芬奇公司给长丰公司的“预付款明细账”显示,达芬奇公司声称从长丰公司购买的是布板、挂架等小部件,而不是家具。长丰公司的负责人说,其实达芬奇公司从他们这里购买的就是家具,只不过在账上不敢写明,主要就是害怕暴露他们销售的所谓“洋品牌”天价家具是国内制造的真相。/n东莞长丰家具公司总经理彭杰称,他们生产的这些家具在交付给达芬奇公司之后,达芬奇公司将这些家具从深圳口岸出港,运往意大利,再从意大利运回上海,从上海报关进港回到国内,这些家具就有了全套的进口手续,成为达芬奇公司所说的100%意大利原装、“国际超级品牌”家具了。

在央视曝光三小时后,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位于建国门外的北京友谊商店,达芬奇家具在该商店西侧一层至五层均有展品。记者看到,现场一切平静,销售人员照常推销,也没有发现要求退货的消费者。

在友谊商店一层,分布着“阿玛尼”、“范思哲”、“芬迪”等大牌,二层主要以时尚简约的家具为主;三层的欧式家具透着富丽堂皇的奢华气息。记者逗留的一小时内,仅看到五六位顾客。在一层,“从米兰到北京”的牌子赫然可见,不少家具的价签上都标着上下两个价格。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达芬奇家具7月1日至10日在国贸做“秋冬”季展销,展销期间家具打折销售,价签下面的价格就是5.6折和6.8折之后的数字。

从几千元的烛台到几十万元的沙发,这些天价家具打折后仍然价格不菲。销售人员显然还不知道已被曝光,她向记者介绍,“下订单后最早也要4个月后才能拿到货,因为这些家具在意大利制作就要4周,还要加上运输、报关的时间。”至于家具的质量,销售人员表示,欧洲人很注重品质,家具全都原产自意大利,有些品牌已经有200年的历史,质量完全不用担心。销售人员还表示,达芬奇家具的消费人群不乏大牌明星,“明星常常请设计师来店里,为他们挑选家具”。

2011年7月10日,上海工商部门出动近70人,对达芬奇位于上海的母公司、两家分公司、三个展示厅以及两个仓库进行了紧急检查,对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产品进行调查取证。执法人员在位于上海市青浦的仓库内查获了部分涉嫌伪造产地的家具产品,并对相关家具产品进行登记保存并取样送检。调查显示,达芬奇家居旗下部分家具却是从广东东莞加工贴牌生产的,质量并不过关,产品涉嫌伪造产地。

商家回应

达芬奇家居发表声明“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原装”。

2011年7月10日,记者采访了达芬奇家居北京区市场部负责人王雷。他表示,媒体报道中部分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报道播出后,公司对这一事件非常关切,将会慎重处理。2011年7月10日晚,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表声明称“我们关注到了媒体7月10日的有关报道,在此,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达芬奇)郑重向公众确认: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达芬奇计划于本周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达芬奇在国内的运营以及销售情况。

承认存在合作

2011年7月13日,家居厂商达芬奇就央视曝光其“假洋品牌”身份及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一事在北京召开情况介绍会。达芬奇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在现场承认与包括东莞长丰在内的国内家具厂有合作。

潘庄秀华在会上强调达芬奇的“代理商”身份,表示所代理的Cappelletti、Riva、Hollywood、Jumbo等品牌都是精心挑选的。潘庄秀华称,达芬奇所有代理的意大利品牌均在意大利生产、原装进口。而代理的美国品牌,如Hollywood等,则是全球采购,产地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及印尼等。她表示,达芬奇一直将这一情况向客户进行过说明。

潘庄秀华表示,之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由于对员工产品知识补充不够充分和及时的缘故,目前已经制定计划,将加强员工培训。达芬奇代理品牌Jumbo公司执行总裁Antonio Munafo称,达芬奇家具均在欧洲生产,关于出口到意大利后再转为进口不符合事实。他表示,如有媒体愿意去意大利实地考察,他们愿意配合。有记者提出考察费用问题,对方表示愿意提供20张免费飞机票和住宿支持媒体赴大利考察。

对于敏感的非实木问题,达芬奇另一代理品牌Cappelletti的总裁Tino Cappelletti表示,中国传统认为100%实木才是高品质,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他表示,意大利家居的精髓在于其设计、材料和发明创意,并表示会支持潘庄秀华。发布会现场一位消费者情绪激动,大声控诉其在达芬奇购买了价值上千万元的家具,现在达芬奇与央视说法不一,需要达芬奇给他明确的说法。发布会因此一度中断,之后潘庄秀华声泪俱下讲述自己的创业史。她承认,自己此前和包括东莞长丰在内的国内家具厂商的确有过合作,但产品系列不同,是其在内地创立的品牌,与意大利品牌无关,系媒体误会。此次说明会上没有安排任何采访环节,亦未对此前央视曝光的内容进行回应。潘庄秀华痛哭讲述完毕后,一行人随即匆匆离场。

公开道歉

2011年7月18日下午,达芬奇家居方面在微博上发出公开道歉信,称“公开向消费者道歉,并将对产品标注问题开展内部清查整顿”。有消费者认为,“达芬奇的道歉信中丝毫未提及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退换货问题,看不出道歉的真情”。这封落款为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开道歉信,发布在北京达芬奇家居公司的新浪微博上以及其官方网站上。

在这份公开信中,达芬奇家居仍自称是国际品牌家居连锁店,并表示,对于媒体就某些产品的产地标注问题、质量问题以及不规范宣传等问题,“公司接受政府部门、媒体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并已开展内部清查整顿”,“(达芬奇家居)会向合作企业致函,要求主动查找问题”。达芬奇家居还表示,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核实情况,会按照法律法规承担责任。

信中,达芬奇家居在向消费者表示歉意的同时,还向代理或经销达芬奇家具的企业表达歉意。但对消费者目前最关心的能否退换货问题,这份公开道歉信中并没有提及。同时,该条公开信微博还将评论功能关闭。不过,这并不妨碍很多人将自己的不满以评论的方式进行了转发。

就这一道歉,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消费维权律师邱宝昌表示,从坚持否认造假到默认存在问题,达芬奇家居在态度方面算是一个进步。但仅仅道歉还是不够的,达芬奇家居方面应将道歉的诚意落到实处,不能是政府打一鞭子动一步,不能等着政府部门来公布调查结果,而应该主动公布实际情况,比如哪些产品是伪造产地的,哪些产品是有质量问题的,“这些情况,厂家应该是最清楚的。”

达芬奇19日在其官网上挂出投诉邮箱,但仍未制定退换货细则。据央视报道,2010年达芬奇在中国创下40多亿元销售额。按10%出口退税收入计,如达芬奇有50%货物来自中国,那它从中赚取1.8亿元,按100%计,达芬奇比直接内销多拿到的退税就可以高达3.6亿元。

产商翻案

公开审理

2011年7月20日,北京市首例消费者告达芬奇家具双倍赔偿的案件进入在庭审阶段,第一次开庭已经结束。事件起因是北京达芬奇家具有限公司起诉消费者唐某追偿货款,不料,唐某反诉达芬奇家具品质低劣,要求达芬奇双倍赔偿。北京达芬奇家具有限公司在起诉中称,唐某在达芬奇家具店订购家具并支付部分定金,但截至开庭前,尚有货款未支付。此外,唐某以试用为理由,向该店借用家具,未支付相关费用。经过催要,唐某仍拒绝支付上述两笔费用,公司将唐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支付各类款项共计80余万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唐某对达芬奇家具有限公司提出反诉,认为公司拖延交付家具,且家具包装简陋,质量低劣,要求对方部分双倍返还150余万元及定金。据了解,唐某可能会将该数额变更为400余万元。

否认造假

2011年9月,达芬奇官方微博却突然发力,先是否认造假,发布关于《东方早报》报道不实的严正声明,又解释“一日游”并非欺诈,而是报关模式不同。在达芬奇试图翻案后,达芬奇道歉信已被从微博上删除。

拒绝处罚

2011年12月23日,上海市工商局向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产品质量法》,没收该公司经销的部分不合格家具产品,并处以133.42万元罚款;对该公司所售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的行为,责令改正。根据《广告法》,对该公司广告宣传不规范的行为,责令停止发布、予以更正。面对罚单,达芬奇开始连续发布微博,称从未造假,不服上海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要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011年12月24日,达芬奇称《标准化法》第14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而上海市工商局错误地以推荐性国家标准认定"木工要求"和"漆膜耐香烟灼烧"指标不合格,行政处罚缺乏法律依据;并发表长达3页纸的公开声明,称其代理销售的家具质量均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否定上海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依据。12月25日,达芬奇又发表声明,称其“不造假,不行贿,不偷税,尊重劳工权益,筹集1.2亿元现金解决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投诉”。

相关评论

达芬奇家具可以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以价格昂贵著称。之所以贵,达芬奇销售人员说,他们销售的家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而且使用的原料是“天然的高品质原料”。而记者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调查后发现,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家具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是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

以洋自重,造假蒙人。香武仕音响、欧典地板等品牌的余音犹在,达芬奇这个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因此,10日的《每周质量报告》很自然地在节目最后发问:“在企业诚信如此缺乏的今天,消费者到底还能相信什么?”

这个“央视之问”,是替广大消费者问的——消费者信了商家的宣传,信了市场的监管,信了一分钱一分货的“市场规律”,孰料,商家的宣传靠不住,市场的监管同样不保险,“市场规律”反过来捉弄消费者,大笔掏钱换来的高端品牌家具,身份是假的,质量不合格。因此,消费者就有权利问,必须要问,而且应该问个水落石出。

企业缺乏诚信,消费者没辙,市场的监管部门却不会没有办法治它。这种信任,是消费者在一个合法市场敢于花钱、放心购物、大胆消费的基础。可是,达芬奇家具纵横江湖多年,消费者吃亏上当者无数,最后发现问题、曝光问题,却有赖于“记者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调查”,还不是有关监管部门基于职责的“迟来的爱”。到底是企业缺乏诚信伤人至深,还是监管丧失效率伤人更甚?市场的监管本就应该是商品质量的一道至关重要的防线,与其脱离这道防线来谈“企业诚信”,倒不如从“企业诚信”寻根问底来谈“市场监管”。

“企业诚信”来自高效的“市场监管”。前些日子,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舆论对企业诚信的广泛责难,这当然并没有错,但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缺乏诚信,其根源并不在于这些企业的本质有多“坏”,而在于监督管理部门在多大程度上让讲诚信的企业活着并越活越好,让不讲诚信的企业举步维艰甚至活不下去。这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郑功成委员在谈到食品安全形势为何依然严峻时所说的:“主要还是执法不严,执法主体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到实处,结果是违法者先富,越违法越易富,不顾人命者则暴富。”

“达芬奇家具”所引发的诚信话题,应该说是给监管部门上了一堂诚信课——企业是否缺乏诚信,钥匙就在你们手中。事实上,消费者奢望过不良企业自行来个华丽转身,变成道德楷模、谦谦君子吗?从来没有,消费者寄望的,永远都是监管部门用好公众赋予的权力,有效的促使企业必须诚信经营。

该文章由作者:【越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