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炎症性疾病)

前庭大腺炎(bartholiniti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指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1/3深部,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在性交、分娩等情况污染外阴部时易发生炎症。多见于生育期女性,年幼的女童及绝经后妇女较为少见。发病初期局部红、肿、热、痛,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形成脓肿,疼痛剧烈,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烧症状。

前庭大腺炎(炎症性疾病)

简介

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1/3深部,其直径约为0.5~1.0cm,出口管长约15~20cm,腺体开口处位于小阴唇内侧近处女膜处。在性交的刺激下,分泌出黏液以润滑。性交,流产,分娩等情况污染外阴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引起炎症。

前庭大腺炎(bartholinitis)是前庭大腺的炎症,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1/3深部,其直径约为0.5-1.0cm,它们的出口腺管长约1.5-2.0cm,腺体开口处位于小阴唇内侧近处女膜处。在性交的刺激下,分泌出粘液,以资滑润。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病原体易侵入引起前庭大腺炎。

病因

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1/3深部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因解剖部位的特点,在性交分娩及其他情况下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容易侵入而引起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感染时常先累及腺管、腺管口因炎症充血水肿而阻塞分泌物及渗出物不易外排可形成前庭大腺脓肿。

发病机制

本病常为混合感染,病原菌复杂主要病原体为内源性病原体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国内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淋球菌等国外及国内个别地区以淋球菌为主。也可由厌氧菌(包括类杆菌)所致。

临床表现

前庭大腺炎起病急,多为单侧发病。发病初期局部红、肿、热、痛,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形成脓肿,疼痛剧烈,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烧症状。

典型症状/n

1、患者主观感受:外阴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有时会致大小便困难。

2、外阴一般体征:炎症多为一侧。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患侧前庭大腺开口处有时可见白色小点。

3、感染加重表现:脓肿形成并快速增大,直径可达3~6cm,患者疼痛剧烈,局部可触及波动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腹股沟淋巴结可呈不同程度增大。当脓肿内压力增大时,表面皮肤变薄,脓肿自行破溃。若破孔大,可自行引流,炎症较快消退而痊愈;若破孔小,引流不畅,则炎症持续不消退,并可反复急性发作。

并发症

1、前庭大腺囊肿

如果脓肿消退后,腺管阻塞,脓液吸收后被黏液分泌物所替代,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如果囊肿小且无急性感染,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若囊肿大,可感到外阴坠胀或性交不适。/n

2、直肠周围脓肿/n

脓肿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偶可向后侧方向播散,形成直肠周围脓肿,有时甚至向直肠溃破。

诊断

诊断原则

大阴唇下三分之一部位发生红、肿、硬结,触痛明显,甚至行走困难,应考虑前庭大腺炎。一般为单侧,与外阴皮肤有粘连或无粘连,可自其开口部挤出的分泌物作病原微生物检查及抗生素的敏感试验。根据肿块的部位、外形、有无急性炎症等特点,一般都可确诊。必要时可以穿刺进行诊断,脓肿抽出来的是脓液,而囊肿抽出来的是浆液。

鉴别诊断

1、大阴唇腹股沟斜疝

前庭大腺炎需要与大阴唇腹股沟斜疝进行鉴别。大阴唇腹股沟斜疝的斜疝与腹股沟相连,挤压后可复位,包块消失。用力屏气肿块胀大,质地较软,界限也不十分清楚。

2、中肾管囊肿

前庭大腺炎需要与中肾管囊肿进行鉴别。中肾管囊肿一般体积较小,表浅,不易发生感染,切除后经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治疗

中医辨证

1、邪毒入里

主证:阴户一侧突然肿胀疼痛,继而肿胀高起,行动艰难,伴有发热、发冷,日苦咽干,白带黄稠臭秽,便干溲黄。舌质红,答黄,脉数。

证候分析:多由于经期及产后调摄不善,感染邪毒,入里化热,郁结下注于肝经,故阴户肿胀而痛;邪毒入里,正邪交争故发热、发冷;热毒蕴于肝经并下注故见口苦咽干,白带量多臭秽;热灼津液,故便于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均属肝经有热、毒热内蕴之征。

2、毒热内盛

主证:明户肿胀愈甚,肿处皮肤焮红,壳薄,按之较软,或已有脓汁自溃口排出,多臭秽难闻,伴发热、口渴、带下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数。

分析:邪毒人里、化热日久、内腐成脓,故见阴户肿胀而甚,肿处皮红壳薄,按之较软或破溃脓出;毒热内盛下往及阴津被伤,政见发热口渴、带下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沉数均为里热之征。

中医治疗

本病治疗应当详审病机,以辨其寒热虚实并察其有否脓成,治则仍以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坚者消之,虚者补之,下陷者托之的原则处理。

本病的治疗主要根据病的新久,邪毒入里化热的程度及脓成已后,参合其他证候及舌脉并详查阴肿的局部表现分别予以清热解毒清肝,泻火及托里排脓等法。

辨证选方

1、邪毒入里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逐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公英30g,地丁30g,银花20g,连翘20g,天葵子20g,乳香10g,没药10g,丹皮15g,赤芍15g。

如口干口苦较甚者加龙胆草15g,生地15g;如高热甚者可加石膏20g,桅子15g;如大便燥操结难排加大黄10g;如白带量多,甚至脓性黄稠者可加土茯苓20g;肿疼较重,加三七粉5g冲服。

2、毒热内盛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方药;仙方活命饮。银花20g,甘草15g,穿山甲15g,皂角刺15g,当归15g,赤芍15g,乳香10g,没药10g,天花粉20g,陈皮15g,防风15g,贝母l5g,白企15g。

如脓成已清可去穿山甲、皂刺;如二便秘涩者可加大黄10g,槟榔10g;如热甚者,可加大黄10g,黄连15g;如心烦口渴可加生地15g,栀子15g,玄参15g。

中药:

1、龙胆泻肝丸:具有清热泻肝、解毒之功,对于阴肿初起,红肿痛重者运用,尤其对同时伴有目痛耳鸣,便结溲黄,白带量多,臭秽者疗效皆佳。每服1丸,日2次服用。

2、黄连解毒丸: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对于阴肿痛重,伴有发热、口苦咽干者有良好疗效,每服1丸,日2次服用。

3、苗药前庭熏洗方

采用苗族特色熏洗疗法,取黔地纯天然野生草药,其药效强劲,药力持久。对付难缠妇科疾病前庭大腺炎,能够发挥其抑菌消炎、消肿止痛、养血润燥、祛腐生新的功效,

中西医治疗

一、应用抗生素治疗同时以中药外治

前庭大腺的炎症多由外阴部的病原菌侵袭所致,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易复发,出现反复感染。中药外治法对其有满意疗效。对急性期腺体肿胀明显尚未成脓者,可以青霉素800~1000万U,或庆大霉素32U静脉点滴的同时再以苦参、龙胆草、生甘草各三十克煎场去渣、坐浴或熏洗患处;亦可用黄柏、生石膏研极细面,调以香油,敷于肿胀的外阴表面。另外在熏洗外阴的时候,如有可能亦同时冲洗阴道,使整个外阴部及阴道保持清洁卫生。

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中药治疗

脓肿一旦形成,应当尽快切开排脓,彻底引流,此时配合中药内服及外治,可以使脓汁加快排出,炎症迅速消退,常用清热解毒法为主,佐以活血逐瘀、软坚散结、托里排脓等法。用药:土茯苓、双花、连翘、皂刺、山甲、赤芍、丹皮、黄芪等。切开排脓后多以黄芩、黄柏、冰片浸制药线引流。再以洁尔阴洗液,或洗必泰洗液按时清洗外阴及阴道。

并发症

脓肿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偶可向后侧方向播散形成直肠周围脓肿,有时甚至向直肠溃破。脓肿切开排脓后,多数脓腔可完全闭合而痊愈,但偶亦可形成瘘管不断有少量分泌物排出,触诊时可扪到小而硬的硬结,有轻微压痛,挤压时有时可从瘘口流出脓液,有时瘘口自行封闭或狭窄又可蓄积脓液而再次形成脓肿,亦可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护理

如果脓肿形成,应尽早进行切开引流,如果合并有全身症状,应该应用抗生素治疗。

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专家指出,前庭大腺炎平时应该以预防为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明清洁,每天清洗外阴,月经期经血污染外阴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经期更应注意卫生,但不要让水流入阴道,已婚妇女月经期应避免性交。

检查

1、急性前庭大腺炎首先侵犯腺管。

2、局部有红、肿、热、痛。

3、腺管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集发生阻塞,脓液不能外流形成脓肿。

4、局部可有波动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预防

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夫妻双方的卫生工作。丈夫最好每天清洗男性生殖器,可以做到每天换条内裤。女方本人一样,需要每天清洗外阴,没有特殊情况,无需清洗阴道内,因为阴道本身有正常菌群的存在,频繁清洗阴道,会破坏阴道本身的菌群平衡,造成阴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阴道炎、前庭大腺炎等妇科炎症。女方也需要最好做到每天换条内裤,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比如由于天气经常下雨等,就容易霉菌滋生,内裤等衣物容易晾晒不充分,也是容易导致妇科炎症的,妇科炎症就包括前庭大腺炎。所以,做好前庭大腺炎的发生,主要从平时的生活清洁卫生和妇科炎症的及时治疗入手。当然注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全身的免疫力提高了,阴道局部的免疫力也会跟着提高。

该文章由作者:【口活】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